楷书中的窈窕美女——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

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
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当时与欧、虞齐名的学者甚多。甚至于身为楷书四家之一的颜真卿亦受其影响。传世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等。

《雁塔圣教序》立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故又名《慈恩寺圣教序》。共二石,分立塔门之东、西龛各一。左龛内系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所撰之《大唐三藏圣教序》,书写行次从右排向左;右龛内系唐高宗李治所撰玄奘取经过程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书写行次从左排向右。两碑对称,两碑相对而立,《圣教序》的文字稍小,较为端正。《序》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题额前者为隶书,后者为篆书,刻石者为万文韶。此碑保存完好无缺,字迹清晰,纹饰优美。《雁塔圣教序》为御制文字,褚遂良落笔谨慎,志平气和。字体瘦劲秀丽而时兼行草,间用分隶,具有丰神。《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他晚年杰作。他吸纳了汉碑的宽博,二王的华丽,欧阳询的方整,虞世南的温润,参以己意,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形成了疏瘦劲炼、雍容萧散、风流飘逸、婉畅绰约的风格。

临写提示

下面简要就学习《雁塔圣教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一分析。
一、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
《雁塔圣教序》笔力刚健,形态婀娜多姿,用笔灵动,略有隶意和行书笔意,筋摇骨转,耐人寻味。多变是《雁塔圣教序》用笔最大的特点,全碑一共一千四百六十五个字,然细看之下字形却无一雷同,褚遂良在每个字的点画上都赋予变化。

我们从笔画上分析,《雁塔圣教序》运笔上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竖笔画书写时,横画竖入,竖画横起,使笔画起收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笔画形态丰富多样,线条外柔内刚,在用笔
上融行书、隶书技法于一体,总体上呈现出挺劲秀美之态并且有着明显态势的变化。例如横画,起笔有的顺势入笔,灵活轻巧,有的逆锋起笔,饱满凝重,有的起笔尖细,有的起笔厚重;长横中间弯弧,运笔迅疾,颇带行书笔意,纤细之处虽细如游丝,实则硬朗挺拔,收笔处多下仰,时而圆润,时而方硬,有的收笔处上扬作雁尾势,各显其态。笔画提按明显,一波三折,饱含隶意。《雁塔圣教序》用笔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细而不弱,大量使用带有张力的弧线,弹性十足。足以看出此碑用笔灵活多变,无论是方圆钝锐、纤细饱满、疾涩起伏,褚遂良都赋予张力,使之顾盼生姿。

在褚遂良之前,楷书中的运笔大多“一拓直下”,而褚遂良从“二王”行草书的提按牵连之法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将“锋芒毕露”的行笔改为“逆入藏出”。他的这种运笔风格承前启后,开了有唐楷书之先河。
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些日本学者荒金大琳父子拍摄《雁塔圣教序》原碑图片,这些高清局部图片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雁塔圣教序》用笔的丰富变化。

二、结构疏朗开张、宽绰遒美。
《雁塔圣教序》的结体与欧阳询、虞世南明显不同,褚遂良改变了欧、虞的字形瘦长的形态,而变为扁方结构。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在结字上中宫收紧,四方散开,紧密而有变化,庄重而兼有飞动的态势,舒展大方。

整体疏朗开张,落落大方,风神直追“二王”。由于其用笔提按明显,笔画带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因而使其字向背分明,体势变化丰富。理解向背关系是理解褚书结体的关键所在,如在碑刻中出现两次的“贤”字,其上部左面的竖画与右面的点成向势,而与下部分的捺画形成背势。褚遂良结体的高明之处便是让人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审美感受。

《雁塔圣教序》的结体方正开张,收放自如,完全系统化和谐化,开大唐气候。其方正严谨中而流露出的活泼和流动感,为中唐颜真卿之雄浑开张奠定了基础。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是唯美的,褚遂良是个十分看重细节的书法家,在许多细节末梢上都运用了匠心。他总是提笔而行,凌空履虚,指腕感觉微弱,在起笔时略为多了一点逆笔,然后引回,扭动一下,如美女细腰,再轻轻收笔。《雁塔圣教序》中,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拂转折,也是一丝不苟,无丝毫遗憾。全碑中弧形线条尤其多,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弧线大量地使用,使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增添了柔和窈窕,又不胜娇羞的品相。
前人称此碑如“美女婵娟”,颇为形象。全篇字距、行距都很疏朗,字里行间充满空灵、秀美的艺术魅力,该碑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创造了一套新的楷书笔法和语言以及新的艺术规范,而且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古淡空灵。
我们不难从《雁塔圣教序》中看见几分魏碑、隋代碑刻中的古拙意味,但是在褚遂良的笔下,这些因素正好为其空灵劲健、风姿绰约的气质所服务,在虚淡之余平添了几分饶有意味的古意,发人深思。清代王澍言:“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却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小可穷其端倪。”
以古淡之形来表现风华之意,这是对褚遂良楷书的至高评价。
褚遂良不但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也是一位“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鲜明地体现出一种飞动之美。
《雁塔圣教序》一出,其空灵劲健、风姿卓越的气质为世人所动,追随者蔚然成风。杜甫有诗:“书贵瘦硬方通神。”《雁塔圣教序》表现的正是这种“瘦硬通神”的审美趣味。他的忠实追随者有薛稷、颜真卿、赵佶等,皆是赫赫有名的
大家。薛稷受褚遂良影响最直接和最深的一位书家,在当时甚至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流传。中唐的颜真卿,其楷书笔画韧性十足,弧线运用的也很多,有“颜平原得其筋骨”一说,他用敦厚凝重的用笔取代了褚遂良楷书中瘦劲、娟秀的特点。而学褚遂良学到精髓的,是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其“瘦金体”与褚遂良楷书中纤细、刚劲的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褚遂良书法自唐代卓然独树以来,影响了中国书法史上众多书家的成长和追求。正如中国书法的经典文本一样,必将长期影响后人,万代宝之。
最后选取的是晚清名家赵世骏的临作供参考学习。其所书禇字峭劲圆融,气格豪迈清遒,不为彼时官场及市俗流行之“馆阁体”所囿,也不为一味好碑的风气所动,显示了书风和人格的独立性。临本形准而意足,精气神俱佳。上下千
年间,师禇者多矣,而以赵氏置其间,堪称一等高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