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生命、生活本来有多种可能性,它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我们可能对这种“复杂性”认识不足。所以真的“信”不仅仅指相信看得见的事物,更指相信在人们看不见的虚空里有真实可信之物。
【原文】
宣城经戚方之乱,郡守刘龙图被害,郡人为立祠。城中蹀血之馀,往往多丘墟。民家妇任娠未产而死,瘗庙后,庙旁人家或夜见草间灯火及闻儿啼,久之,近街饼店常有妇人抱婴儿来买饼,无日不然,不知何人也,颇疑焉。尝伺其去,蹑以行,至庙左而没。他日再至,留与语,密施红线缀其裾,复随而往。妇觉有追者,遗其子而隐,独红线在草间冢上。因收此儿归,访得其夫家,告之故,共发冢验视,妇人容体如生,孕已空矣,举而火化之。自育其子,闻至今犹存。
宣城(安徽)经过了“戚方之乱”,郡守刘龙图被杀,本郡人为他建立了神祠。城中百姓被杀无数,经此浩劫,城里多了不少坟头。有个百姓家的妻子身怀有孕,孩子没生就死了。她被埋在一座庙后,后来,庙旁居民有人在夜里见到荒草间有油灯火苗在闪动,还听到婴儿啼哭的声音;又过了一段时间,附近街上的饼店里,经常有个女人抱着婴儿来买饼,每天都来,不知道她是哪儿的人,周围居民很怀疑此事。一天,有人盯着她走了,就悄悄跟在后面,女人走到庙的左边就看不见了。后来她又来了,店家留她聊天,偷偷把一根红线缝在她衣襟上,又尾随着她走。女人觉出有人跟踪,就把孩子放下,自己隐没不见了,唯独把那根红线留在荒草间一座坟头上。人们就收留了那弃儿,最后找到了孩子父亲家,把事情跟女人的丈夫说了。这丈夫跟好事者一起把女人的坟头挖开,见到她身体容貌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原来她怀孕时,肚腹里的孩子已经没了,于是丈夫把妻子身体启出后火化了。他独自养育儿子,听说那孩子现在还活着。【祥宏点评】:戚方,以前是宋军将领,他上司杜充(东京留守)投降金人后,戚方自己带人作乱,成一个强人,还有其他《夷坚志》故事讲到他(《扈宣赞》);饼,在宋代指面食,通常指现在所说的面条、面片,从这故事看,也可能指我们现在说的“火烧”,宋代叫“胡饼”,从食用方便的角度说,母亲给小孩吃的东西应是“火烧”一类的饼;这故事很《夷坚志》,它促使读者理解《夷坚志》所描述的时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生命的意志(可能是母亲的也可能是孩子的)可以打破现实与灵魂界的界限,一个去世的母亲可以生下一个活的孩子,并把他养育大。这让人想到一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此为无上密法;去世的人如果身体齐全完整,在一些特别机缘的情况下,存在“逆生长”的情况,多个故事讲到了这种情况;《荆山编》,或说《荆山杂编》,宋代梁嗣真编撰的志怪集;《夷坚志》还有类似的故事(《鬼太保》,尚未编辑),相似的故事在更久远的志怪小说中也有记录,比如汉《异闻记》中的《张广定女》;生命、生活本来有多种的可能性,它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我们对这种“复杂性”认识不足。所以说“信”超脱于生活本身,或说生活不仅仅是人所见之物。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6-《夷坚志》超自然事件综述)(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