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集“完美”的多普勒频谱?

每天一个超声点!
就如文人画家手中的笔、歌手手中的麦克风一样,超人手中的探头,同样也造就属于我们超声大夫自己的作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灵活地运用探头加上熟练掌握超声仪器的调节和使用,才能得到心仪的图像,从而得到嘉奖:更好的对疾病做出诊断。

在血管超声检查中,采集多普勒频谱是超声医生的一项基本功,然而要采集一幅“完美” 的多普勒频谱往往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哦!

所以具体该怎么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作品呢?下面,我将从普通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频谱多普勒超声三方面详细讲述采集方法和技巧。
一、灰阶模式
首先,我们要尽可能的得到清晰的灰阶图像,因为灰阶图像是彩色频谱的基础!注意调节以下按钮然后可以清晰的显示血管、突出病变的部位:
图1.清晰的灰阶图像
总增益(2D)
同步的调整屏幕上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在整体图像太亮或太暗时使用这个按键,让病变突显出来。
时间增益补偿(TCG)
——当图像中的一部分太亮或者太暗时使用。每个单独的滑动件调节图像中的单独一个水平平面的亮度,它可以说是对总增益调节的一个补充。
聚焦(Focus)
——将聚焦调整到感兴趣区(病变处),就像媒体一定会将摄像头聚焦在热点明星身上一样。
频率
——一般是在满足声束足够穿透力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频率。这是因为频率越高的话,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但是声束的穿透能力却越弱。
深度(Depth)
——设置深度时应使病变区得到完整的显示且远场没有大片的“浪费空间”,相关的解剖结构也必须保留。
二、彩色模式
通过以上调节得到清晰的灰阶图像了,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彩色模式了:
取样框(Steer)
取样框应尽量小,比要观察的区域略大即可;这是因为取样框越大,帧频会越小,图像的连续性会越差。取样框的长轴必须大致与血管走形一致。
如果出现彩色混叠及溢出,应调节Scale和Color增益 ,使血流信号均匀的充满管腔。
彩色量程(Scale)
——量程调整对血流的敏感性,设置较低的量程可用于检测低速血流,设置较高的量程可用于检测高速血流。调节Scale以使管腔内不出现彩色混叠及溢出为原则。
彩色增益(Color)
——当血管内的彩色信号充盈不好时,应该增加彩色增益,并且配合调节量程。当彩色信号“外溢”到血管外时应该降低彩色增益。
三、频谱的采集
最后就可以打开频谱模式了,先设置好取样容积。
取样容积(SV Size)
——应放在血管中央,大小不超过血管管径的1/3。因为过大的取样容积使频带增宽,频窗变小。
我们要根据目的调整取样容积大小,如果是要寻找血流信号就使用大的取样容积,是为了精确测量的话就使用小的取样容积。
接下来要注意角度的校正。
角度校正(Angle Correct)
——这跟多普勒效应有关,因为运动的红细胞如果垂直于声束就没有多普勒效应。当角度超过60度,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所以取样线尽量与血管壁一致且多普勒角度要≤60°。
校正角度86°,PSV:618cm/s,这时应调节Angle Correct使角度≤60°
矫正角度至60°,PSV:84.5cm/s。
得到频谱以后,还要调节以下按钮以得到漂亮的波形!
频谱增益(PW) 
——频谱增益控制多普勒频谱的亮度。过高的增益可能导致频谱的测量值过大,而增益过低可能导致测量值偏小。最佳增益是恰好显示出波形,而没有多余的背景回声。
基线(Baseline)
——基线代表大部分频谱波形的底部。基线是可调整的,放置的位置通常是为了避免混叠的出现。
反转(Invert)
——频谱可以反转,波形既可以显示于基线之上又可以显示于基线之下。配合基线的调节,避免混叠的出现。
频谱量程(Scale)
——增加量程可以测量更高的流速而不产生混叠,降低量程用于测量较低的流速。多普勒频谱以约占据频谱显示窗口的三分之二为宜,而不是紧贴顶部或底部。
调节Baseline和Scale,使频谱显示完整,不出现混叠
扫描速度(Speed)
——至少应该显示三个以上完整的频谱。适当的扫描速度,可把波形拉长,更精确地测量波形的某一部分,还可以节约扫查时间哦!
一屏的频谱共用了6.6秒钟
一屏的频谱共用了3.6秒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采集频谱多普勒的图像,总结一下步骤:
第一步就是通过调节增益、频率、焦点和深度得到清晰的灰阶图像;
第二步:加上彩色取样框,调节彩色量程和增益,尽量得到出充满管腔而无彩色混叠及溢出的血流信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打开频谱模式,选取合适的取样容积,调整角度至60°以内,调节频谱增益和量程,再配合基线、反转和扫描速度,完美的多普勒频谱就现身了。
你掌握了吗?
☆ 指导老师:张峰医生;课程制作:经典医课
◆ ◆ ◆  ◆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
经典医课【头颈部血管超声微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