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Vol.10丨元代红色莲鱼龙纹绫袍的修复与研究

本文所涉及的一组纺织品残片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北区121窟,此窟为北区里面第三层石窟,亦属于D段崖面第三层石窟。121窟存一遗骨,遗骨无头骨及上肢,自胸椎以下包括盆骨及下肢尚完整,且肌腱尚未完全腐烂,脊椎及肢骨之关节部位尚有肌腱相连。依宽骨及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判断,该个体应为一20~22岁青年女性。

本组纺织品登记号分别为:B121:5(4片)、B121:6(1片)、B121:8(15片)及B121:10(1片),此组残片在原始记录中为同一组文物。从大部分残片的特征看,应属同一件纺织品。但B121:8中9片原色棉布残片明显与其他残片不属于同一件纺织品,织锦残片B121:10也暂无明显证据证明其同属一件纺织品,因此,这10件残片单独保护,本文不予讨论。

基本信息

为便于研究,将每块残片分别编号:B121:5(01-04号)、B121:6(05号)及B121:8(06-11号)。

01号残片为红绫,由两片拼缝而成,左片为完整幅宽,左侧边缘内残留有一小块绢片。右片左侧有幅边,右侧断裂。整块纺织品上端断裂,边缘可见两处褶子,下端有缝线痕迹;02号残片为红绫,左侧为幅边,其余三边断裂;03号和04号残片亦为红绫,边缘均呈断裂状;05号残片仍为红绫,近似长方形,无幅边;06号残片含绫与粗棉布两部分,右侧为二者缝合的边缘,可见缝线。绫由一块红绫与多块大小不一的黄绫(疑为红绫褪色所致)拼缝而成,红绫下端有缝线痕迹。粗棉布为平纹,一侧有幅边,底端有缝边折痕;07号残片为粗棉布,上端缝合一块残留的红绫,并打褶,棉布有两幅边,底端有缝边折痕;08号残片主体为一细长形粗棉布,上端残留有缝合于一起的小块绢,其底端有缝边折痕;09号至11号残片均为粗棉布,两侧或一侧保存有幅边,09号与10号底端有缝边折痕,并残留有彩色缝线(图1)。

图1  残片编号

保存情况

由于受尸骨腐蚀及后人扰动的影响,本组纺织品受损程度严重。统计其病害主要有如下几种:残缺、破裂、褪色、污染、糟朽、皱褶等(图2)。

图2  纺织品受损情况

通过对本组残片的病害调查与分析(图3),可知其总体保存状况较差,病害程度严重,其中尤以绫织物为甚,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病害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考虑到展览的需要,决定对本组纺织品残片实施保护修复,以期达到保护的目标,并恢复其原有形制,使其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从而充分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图3-1  01、03-05号 残片病害图

图3-2  06号残片病害图

图3-3  02、07-11号残片病害图

分析检测

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绫袍进行纤维、织物结构、染料等方面的测试,为修复用背衬织物的选择、染色、色彩复原研究等提供依据。

1、纤维

对纤维采用的分析方法为截面切片法。采用哈氏切片法制作切片,在生物显微镜(Zeiss Scope A1,德国蔡司)下进行截面观察。

2、织物结构

使用三维视频显微镜(VHX2000C,日本基恩士)采集不同品种织物的图像(30倍),并分析其组织结构、经纬密度等。

3、染料

采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对面料进行染料检测,分析其所用染料品种。该技术的主要设备为微型光谱仪(QE65000,海洋光学),卤素灯光源(LS-HAL,浙江雷畴),定制400μm光纤探测器(海洋光学),定制光具座(浙江雷畴)。

以上各项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红莲鱼龙纹绫袍分析检测结果

图4  红绫纹样(左为实物照片,右为绘制纹样)

图5  红色水波纹绫纹样

形制研究与复原

本组纺织品均为残片,较为零散,所以实施保护修复前需先确定纺织品原有形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其形制进行复原,以保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1、形制研究

11块残片形状不同,大小不一,似无明显类别特征。但从织物材质及几处细节上可以推断出应属同一件服装,形制为上下两截相连、腰部打褶的红色绫袍。具体分析过程详见后文。

(1)06号、07号和08号三件残片均为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织物的拼合,可知此件服装具有面料及衬里;06号具一侧完整的边缘,从其尺寸看,极可能是一件服装的门襟边缘。再结合其余残片的形状及尺寸,可初步断定这一组残片从属于同一件服装,且应为上装。并且,从缝制细节及常规推断,绫为面料,而绢和粗棉布为衬里(图6)。

图6  06号粗棉布的边缘略短于绫

(2)从06的缝制方式可知此片应为服装右襟,又因其面料由两种绫拼合而成,且波纹绫更是由多块大小不一的织物拼合而成(图7),可以推断应为里襟,从而可知此件服装为右衽。

图7  由多块织物拼合的波纹绫面料

(3)06的粗棉布下端边缘有约5-6mm宽的向上折痕,应为服装下摆边缘(图8)。另,红绫面料的上端边缘有缝线痕迹,结合其高度(至底部76cm),所残留缝线极有可能为腰部的缝线。

图8  06号粗棉布下边缘的折痕,残留有小段缝线

(4)01上端断裂边缘残存两处由缝线固定的褶,每褶宽约1.5cm(图9),且其高度与06号残存的绫织物高度接近,边缘的褶很可能为腰部褶皱,此件应为下裳左片。

图9  01号上端断裂处的褶子(分别位于①和②两处)

(5)08残留了绫、绢及棉布三种织物。从图10左图可见,与棉布衬里缝在一起的有两层莲鱼纹绫织物,两层绫正面相对而缝,即上层正面朝内,下层正面朝外。从缝制规律可知,上层绫应为上衣部分面料,下层绫应为下裳部分面料。并有残留褶裥,宽约1.5cm。且残片总体高度与06一致。综合以上可以确定,该服装为上衣下裳相连、腰部打褶的绫袍。

图10  08号残片残留的红绫面料和绢衬里上端(左图为正面,右图为反面)

(6)07为一整幅粗棉布,上端残留一块缝合的红色绫,且缝合处打褶。棉布下边缘同样有上翻的折痕,其高度与06及08均一致(图11)。由此,进一步验证了前述推断的合理性。

图11  07号上端的红色绫与粗棉布同时打褶,且正面与缝线位于同一面

(7)从面料幅宽、拼缝规律,及09右侧幅边的特点,并参考黄色卍字纹绫袍(图12),推知此袍下裳应为两片相拼、背后部分相叠的形式。

图12  黄色卍字纹绫袍(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元)

从06、07及08号残片的高度可确定腰及下摆边缘的尺寸为76cm,腰部打褶依据06号和08号所存信息定为褶宽1.5cm,间隔1.5cm。其余部位则根据现有尺寸,并结合裁剪用布最节省原则来确定,领袖采用常规的交领窄袖。根据以上形制及尺寸的推断绘制形制图(图13)。

图13  绫袍形制图(依次为正面、背面、右襟)

根据前述推断,01号和06号的位置已明确。07-10号亦均可见下摆边缘的痕迹,位置基本可定。其余小块残片则结合形状及污染物部位,可大致推测其在绫袍下摆中的位置(图14)。

图14  残片位置分布图(左图为左襟,右图为右襟)

2、形制复原

修复前,为验证对服装形制的推断,了解绫袍的制作工艺,首先进行形制复原。即选用现代面料,根据绫袍的形制及工艺,制作一件相同款式的服装。本次复原件尺寸与原文物的比例为1:2(图15)。

图15  复原的绫袍,左图为正面,右图为背面

保护修复

1、技术路线

根据对本批残片的病害调查,可知织物的牢度尚可承受针线穿缝力度,所以选用传统的针线缝合加固法进行修复。即选用与文物风格相近的现代面料作为背衬织物,衬垫于文物破损处,采用适当的针法,将二者缝合起来,以达到加固破损织物的目的。考虑到本件纺织品缺失较多,所存亦为零散残片,且各残片也有较多破损,所以修复时采用全衬垫的方式,即绫袍整体加衬一层背衬织物。依绫袍形制裁剪背衬织物后,将相应部位衬入文物之下,与文物缝合。修复技术路线如下:

清洗→平整文物→背衬织物染色→剪裁背衬织物→将文物面料和衬里分别与背衬织物缝合→拼合

2、修复步骤

清洗。本组残片中08号局部污染较重,需经清洗试验确认可行后尽量将污物去除,方可实施修复。清洗时,将残片置于真空低压清洗台上,用纯净水进行清洗。污染处用软毛刷轻柔刷洗,至大部分污染物去除。

准备背衬织物。选用厚型电力纺作为绫袍面料的背衬织物,选用粗平纹紬为衬里的背衬织物。以酸性化学合成染料对两种背衬染色,染后平整。并根据裁剪图,剪裁出绫袍各部位。

平整文物。此批残片皱褶及变形较为严重,所以对其平整非常关键。平整时,先对纺织品回潮,展平褶皱,调整经纬线,压放重物,自然干燥后,移去重物。如仍未恢复原状,在确保文物强度的前提下,继续重复上述步骤两至三次。

缝合加固。将里襟和外襟衬布分别衬于平整后的文物下方,各残片按位置分布摆好,再次调整经纬方向,主要运用铺针,分别对面料及衬里的各残片进行修复。

拼合。依绫袍形制,将修复后的面料及衬里各部位拼合(图16)。

图16-1 红色绫面料破损部位修复后(正面)

图16-2 红色绫面料破损部位修复后(背面)

结语

纺织品文物修复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文物,二是为了展现文物价值;修复的依据则是文物所保留下来的信息及相关资料;而修复的原则是以保持文物的原真性。本文中红色莲鱼龙纹绫袍的修复达到了保护文物的目的,考虑到文物的艺术价值及陈列展示的效果,其袖形及部分尺寸细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间接推测或借鉴所得。因本文物修复所用的针线缝合法为纯物理方法,将来如有更详实确凿的资料,不确定部分仍可拆除,重新进行修复。

文章来源:

王淑娟: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元代红色莲鱼龙纹绫袍的修复与研究,载《千缕百衲: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的保护与研究》,艺纱堂/服饰工作队,香港,2014,pp.54-62

本文撰写:王淑娟

修复:王淑娟、楼淑琦、戴惠兰、王晓斐、徐青青

绘图:李君、王乐

摄影:姚思敏

博物馆信息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

开放时间

9:00—17:00

(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

(0)

相关推荐

  • 面料检测如何进行好坏评级

    如何检验一块面料的好坏?一块面料的检验,面料超过指定分数的单卷布匹应被定为二等品.如果整批布匹的平均评分超过了指定的分数水平,则该批布匹应被视为未通过检验.下面布联网小编就和大家好好说说该如何检验一块 ...

  • 纺织品文物复制缂丝用丝线染色打样中

    缂丝,又名"刻丝",缂丝的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缂丝是中国独有的古老丝织工艺品.缂丝是以生蚕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 ...

  • 学习 | 纺织品摩擦牢度沾色原因分析

    纺织品摩擦牢度沾色原因分析 纺织品在日常的服用过程中由于人肢体的运动导致不同织物经常发生摩擦作用,尤其是当人们穿上深浅色搭配的服装后,深色织物的耐摩擦颜色坚牢度要足够防止经长时间服用后转移到浅色织物上 ...

  • 一例Vol.9丨元代搭子纹海青衣的保护修复

    本案例中涉及的文物是2012年4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征集所得的元代藏品,被称为"搭子纹海青衣". 文物背景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谈起蒙元,除了成吉思汗.忽 ...

  • 一例Vol.11丨新疆营盘人兽树纹罽袍的修复与保护

    引言 1995年12月,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西北.孔雀河北岸的营盘汉晋时期墓地发掘编号为95BYYM15的墓葬中,出土一具彩绘木棺,棺上蒙盖彩色狮纹毛毯,棺中葬一成年男性,面罩麻质贴金面具,衣着服饰鲜艳如 ...

  • 成都LOW餐厅地图〡vol.10

    [成都LOW餐厅地图〡NO.10] 还是老规矩: 有盐有味.价格亲切.上年纪有特色         -本期有料看点-          ·[冒着贴罚单的风险也要吃的豆汤]· ·[不小心成了网络TOP1 ...

  • # 卡丁圣经 Vol.10 - 这样不断练习过弯,至少干掉98%的人 | 酷乐赛车学院

    Author / 蟹爪朝天 Editor/ Brian Lin 驾驶对于我们这些血管里流淌着汽油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 曾经,酷乐推出的<Driving on the Edge& ...

  • 展+ l Vol. 10 RCA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毕业展

    作者 / 叁碗  编辑/柒杯[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编者按:曾多次蝉联世界第一艺术学院盛名的RCA Royal College of Art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系如何呢,今天一起来看他们2019的 ...

  • 元龙泉,元青花丨元代外销瓷的两张名片

    "元朝统一,为龙泉青瓷在中国北方市场流行提供了机遇,龙泉青瓷真正开始占据包括今天蒙古在内的全国市场.对元大都.喀拉和林和阿力麻里的考古发掘表明,从帝国的都城到汗国王庭均大量使用龙泉青瓷.而在 ...

  • 讨论这部电影是否过誉,已经没有意义 | 席地而坐Vol.10

    我们对一部电影做出了讨论,因故只能以这种方式呈现. [本期主持] 赵一静:纪录片导演,席地而坐发起者之一 [本期嘉宾] 吴洋:<T>中文版杂志编辑 宗城: 席地而坐常驻嘉宾,青年写作者   ...

  • 忆百年峥嵘 寻红色根脉 丨 讲述红色衙前的故事⑤

    100年沧海桑田,100载翻天覆地! 从1921到2021,百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诞生.成长.成熟的光辉历程! 100年光辉历程,100载薪火相传! 从1921到2021,作为中 ...

  • 赏析丨元代画家方从义《武夷放棹图》

    此图画武夷山,是元代道士画家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所作. 武夷山位于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在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