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全:别具一格的民族风光
别具一格的民族风光
李少全
古城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在勾蓝瑶寨城墙口再合适不过了。这里遍地怪石嶙峋,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板直通山头,取名叫井头坳古城墙。古城墙是保护勾蓝寨的首要屏障,是勾蓝瑶寨四道防御工事的第一道,也是勾蓝瑶寨九个城墙出入口之一,是进入勾蓝瑶寨的重要通道。勾蓝瑶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受朝廷招安后,为把守粤隘,依山势在关隘口建筑了9座石砌城门及石城墙。石城门上建有守夜楼(类似长城的烽火台),并布有警钟,有厚约2寸的实木城门板,早开晚闭,铁杆为栓。城门两翼筑有石墙,高二丈,宽丈余,至今保留最完整的要算井头坳古城墙了。
特色建筑
进寨有座高高的牌搂,牌搂前有块墙匾,上面写着“百世流芳”四个大字。瑶寨至今保留明代、清代的民居300多栋,随处可见社坛土地、舞榭歌台、凉亭桥梁。其中大型的有盘王庙、相公庙、老虎庙、关公庙等。这些建筑的造型精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独具特色。
遍布整个瑶寨的青石板巷道,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多姿多彩;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格窗,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街景,古香古色。风雨桥上的条石,一块有四米多长,两块合成便成一座挢,称为风雨桥或廊桥,它们精致舒适、造型美观,有木凳或石凳供人们歇息,形成“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是人家”的一道独特景观。四面八方的游客总喜欢在桥上休息片刻,谈笑风生,讲述着这里的古老建筑和田园风光。
天然的风景
漫步村中,瑶池水清见底,游人们排列在瑶池中的一个个石墩上,加上蓝天白云,古树青山倒映水中,构成一幅幅极美的山水画。深深吸引着慕名而来写生的画家们。
特色民俗
千百年来,勾蓝瑶有一句俚语:“好女不出石墙门”,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误称为“勾郎瑶”。
勾蓝瑶的女子招郎成亲后,就成了家庭的一个主要劳力、家庭的主事者,与男子共同参与生产劳动。她们大多数掌握经济收支计划权。
令人惊讶的是,男方入赘的“嫁妆”仅仅需要四个鸡蛋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四个蛋子定终身”。“四个蛋子”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妁带给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了,直到生子之后完婚。而在生子之后,男子若不满意在女家的生活,可以不负责任地“溜之大吉”。
勾蓝瑶寨传统习俗丰富独特,尤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的“洗泥节”为盛。
旧时,勾蓝瑶的田地离村寨较远,每日往返不便,因此农忙时节男人必须离家住在田边,女人白天从家里为男人送去衣食,晚上再回到家里操持家务。每年农历五月忙完了春耕,男人可以洗清脚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阵。“洗泥节”正是瑶民们庆祝男人回家夫妻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甚至请来本地戏班唱上三天三夜,大办“苦瓜宴”,宴请宾朋好友。
安居乐业的瑶民
1000多年前,瑶民为了逃避汉人的追杀,来到这与世隔绝的穷山窝,修筑城墙,建设家园,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如今民族大团结,瑶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外人的入侵,一心建立美好家园。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们慕名前往。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一位村民告诉我,他们尽管不做任何事,每个人一年可得10万多元的旅游补贴。
古老的村庄,勤劳的民族,造就了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的乐园,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
【作者简介】李少全,男,生于1961年5月,县、市作协会员。现为县科协主任科员。曾在《杂文选刊》、《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省市刊物发表作品几十篇,公开出版30万字的严农集,正在编辑出版匡互生集。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