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山:“空中桥梁”奠基记

电台山

图 1:没有电台的白鹤岭(陈亚元收藏)
白鹤岭,又名“电台山”。其名与电政有关:
民国17年11月成立厦门无线电台,并设立收发处(营业处)经营电报业务,台址原在鹭江道(即今厦门锦江大厦),所属的发讯台设在角尾路。后因业务发展需要,台址迁移海后路今集友银行,发讯台改设在白鹤山上(即今电台山)。[1]
电报,是最早进入厦门的现代通信技术。同治十年(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于鼓屿设立分公司,开始了厦门的电信业务。光绪九年(1883年),华方开设沿海电报网,架设陆路电线,并设立“电报局”予以管辖。这一条官督商办的有线电报,起于沪,经浙闽,达于粤。陆上铺线,尚且方便。麻烦的却是通往厦门的一段海域,必须铺设海底电线(即称“水线”)。于是在高崎与集美两地,“各设水线房一所,为水陆线衔接之处”,“水线计长7500尺”。[2]自此,厦门的华洋二电报公司,并立与厦鼓两地。
当时的丹麦大北电报,迅捷准确,“商民发电,趋之如骛”,而本国电报,生意清淡,“安全速捷不及大北”。究其因便是大北电报已有签约,不日归于中方所有。中国公司自觉已“无竞争之必要”,于是“厦局设备听其简陋”,景况愈发惨淡。民国十三年(1924年),集厦海线发生阻断,“竟以费绌停修,营业渐形消缩”。1927年3月,按捺不住的驻厦海军,“借资与电局,将集美海线修复之”,有线电报才算恢复。6月间,海军“又将美丰银行私置无线电机出资收买之,筑无线电台于厦门港,与沪福汕头东山等处直接收发电报”;“8月1日起,兼收商电”。厦门电政方才“办理渐臻完备,营业日形发达”。[3]
就在当局为有线电报绞尽脑汁之时,无线电报已的悄然兴起,而且势头凶猛,力倒有线。1928年,厦门的商用无线电报正式开设。
建设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处收发奉天、厦门商用无线电报通告云:本处商用无线电报,除南京、上海、北平、张家口、天津、汉口、绥远、太原、重庆、云南、广州等处业经先后收发外,所有奉天、厦门两处商电,准于10月21日起开始收发。各收报处地址如次,上海:①四川路114号,②老北门穿心街129号;南京:估衣廊城中饭店隔壁;汉口:水塔后旧联保里2号;北平:①西河沿排子胡同1号;②西长安街真光摄影社;天津:法租界29号16号;厦门:镇邦街21号。[4]
海关方面也有同样的消息:
1928年,建设委员会在本地设立了商业无线电台。但第二年,控制权移交给了交通部。和厦门建立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地点是:汕头、福州、上海、香港和马尼拉。业务稳步上升。海军无线电台建于沿海重要地点。[5]
图 2:方位未详的厦门无线电台(《厦门名胜摄影大观》)
1933年,厦门媒体较为详细地披露无线电台状况:
交通部厦门无线电台,成立于民17年,10月19日开始通报。当时名称为“建委会厦门短波无线电台”。民18年8月1日,乃奉中央令移归交通部管辖,至是乃改为今名称。民20年2月大北水线公司收发权实行停止后,所有大北之电报多由该台拍发。于是电报骤增,加设机器后,该台遂开放直达线路。20年底又奉部令改组为全国无线电通讯网第四区总台,并于是年12月1日正式成立矣。[6]
无线电台初设时,“收发报机仅一架,合设一处”;1929年8月,收发报机才分开设立。“当时以沪厦来往电报较多,为求沪厦电报迅速起见,原有一机改为专通上海,其他各处之报概由上海转递”,沪厦线因此成为热线。1931年,开辟香港的无线电报线路,生意并日渐起色。交通部见之,遂专意为厦门“增设一机,专通香港”。同年,又增加与菲律宾的电报线路,厦门与南洋间的电报无须再由上海沪转递,既省时又省工,大北公司与菲律宾无专线往来的业务空白得到填补。1932年,新的机器投入,又实现与福州、汕头、广州的电报直通,再免除电报的上海周转之苦。1933年,无线电台生意看好,“据调查每月平均约2、3万元,每年约在20万元以上。其最旺盛之月,为废历年关之时节,营业收入较平时盛。因是时皆为商家找账之期也”。[7]
1938年5月厦门沦陷,电信业亦被日伪所占据:
电报局乃民27年6月11日开办,以日文为原则。为加强机能与扩张业务计,民29年11月起,改为中日合办厦门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电话部分亦合并在内。
目下电报机构颇为复杂,即到南洋之电,须由台湾—香港—岷里拉,而达到目的地。到华中亦须由台湾—长崎—上海转接。此间引起诸多不周。该公司已予改革,计划直接线路。按30年冬间或31年春间,当能实现。尔时,必更加一层发展可料。[8]
其实,厦门与上海的电报直接传递,在1942年2月也才得到实现:
上海厦门间无线电报,自恢复通报后,须由日本转递,致时间上较平常约须延迟一半。兹悉两地间直达无线电路,已于昨日(1日)开放。两地电讯,可立时到达。上海国际电台,顷已通告各界,如有商用电报,可送仁记路沙逊大厦及福州路70号,或本市各邮局收报处云。[9]
沦陷期间,日人在电台山上,“利用原国民政府交通部厦门电报局无线电报台的建筑以及空中天线铁塔”[10]改建广播电台。1938年8月竣工后开始播音。电台上因此有了二座电台。
厦门光复,国民政府接收日伪产业。易主后的广播电台,于1946年2月1日开始播音:
本市广播电台于2月1日开始播音,除请市长黄天爵广播讲演外,并于1、2两晚播送特别节目。计有市府军乐队之军乐、通俗教育社之平剧、省特教团及该台话剧组之话剧等。现该台每晚自行播送节目外,并转播国际台之日语、马来语、中央台之英语及北平台之平剧等节目,声音颇清亮。查该台为求普遍街头听众计,于交通要道特别装置街头收音机,先后已裁妥者,计有中山路万利电料行前一架、思明戏院对面慎昌钟表店门口、海后绿咖啡室门外等三处。其他地点及鼓浪屿、禾山等处,亦拟次第装设云。[11]
而此时的无线电报,更显示出它的优势:
厦门电信局(即前厦门电报局),于(民国)34年10月3日厦市光复时接收敌伪之厦门电气通信公司无线电机,恢复通信。现无线电直达通报者,计国际电路有:一、厦门马尼拉电路;二、厦门香港电路(即将开放)。国内电路有:一、厦门上海电路;二、厦门福州电路;三、厦门台北电路;四、厦门晋江电路;五、厦门广州电路;六、厦门汕头电路。其厦门福州及厦门晋江间,并开放特快电报(照加急电报收费,每电另加特快专送费2000元,限时到达)。又厦门上海间不久亦可开放特快电报。
至有线电路因沦陷时,接通内陆之水线均遭破坏,现鼓浪屿至嵩屿之水线已无法再用,仅高崎至集美间已由该局修通二心水线及十心水线各一条。一俟陆线接通后,有线电报及长途电话即可恢复。[12]
图 3:方位未详的厦门无线电台(《厦门名胜摄影大观》)
最让商界兴奋的,还是无线电话的兴起。
本市电信局于收复的时候,因为机件和人手的缺乏,电报往来往往要耽误不少时候。后来经过一番改进,业已有所改善。据该局杨局长告诉记者:该局将于本礼拜六(即25日)起举办一种还没有举办过的业务,那就是“无线电话”。通话的时间规定,早上9点到10点为厦门和广州,10点到11点为厦门和台北。打长途无线电话和打有线长途电话一样手续,一样打法。只要你家里有电话机,就可以和在广州、在台北你所愿意通话的人对谈。但假如你希望听得更清楚一点,最好到电信局里来。所收的费用是按照路程的远近计算的。打到广州的每三分钟收3700元,到台北只要2000多元。这是一种新兴的事业,希望试办的成绩会不错。将来慢慢的扩展,以应社会的需要。[13]
有了商界的青睐,厦门的无线电话业迅速地扩展起来:
本市于上月26日首先和台北通话,第二天和广州。本月1日起又加上汕头一埠。以上这三个地方话务,首推台北最发达。现在本市电信局正和台北电信局磋商转接到基隆问题。如果能够实现,基隆是个商港,在这外货输入管制严密的当儿,商人们多以台湾货物为目标的。话务的发达也是可预料的。汕头的话务因为只能叫听话的人到当地电信局来听,不很便利,所以生意差点。至于广州,生意最差。最大的原因是本市商人绝少做广州的生意。倘若改为和香港通话的话,那么,商人们应会争先恐后了。
这几天,本市电信局正在试用微波无线电话机和晋江通话。据局长杨元拔告诉记者:从微波机听话最为清楚,因为它的音波不受骚扰的原故。晋江和涵江这两个微波电话机将先做为福州直透厦门长途电话辅助站之用。等到将来设备增进之后,就可以由晋江到厦门直接通话了。[14]
电报业的发展,附生了电码业。通行的四位数汉字电报码,又衍生除个性化的电码产品。
1937年厦门大学教授周辨明,出版《国音字汇及电码书》。该书“收字10000余个,按编者创编的检字法——半周钥笔索引法编排。每字注明国语罗马字拼音、旧电报号码、罗马字母电码及次序编号”[15]。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郑贞文为书作序道:
余友周君辨明多才之士也,掌教私立厦门大学文学院垂十六年。课余编《国音字汇及电码》一书,出以示余。其编法采“半周钥笔索引”排列次第,以便检查国音电码及编制各项索引之用。计集合一万余汉字,足敷应用。现今坊间出版之字典及各种明密电码,指不胜屈,而求其触类旁通得以两用者,盖鲜。周君以科学方法,将汉字按首钥笔类编列,且广其用途。是于字汇中另备一格者,因喜而为之序。[16]
图 4:《国音字汇及电码书》封面
如果说,周辨明的“电码书”还有浓郁的学术研究味道;那么,1928年出版的洪子晖《商业电约》,则纯粹为商所用。
洪子晖,同安马巷下后滨人(今属翔安区),20岁后经商于新加坡。据厦门篆刻家王守桢先生回忆,洪子晖先生的“诗、字都很不错,而且更有过人的聪敏,他没读过什么电讯学校或理科专业,却发明了一本商业用的电报电码,商家如采用他的电码,还可以自己选编密码,因之很受商界欢迎,几十年一直再版不辍”。[17]
图 5:《商业电约》封面
洪子晖发明的“商业用的电报电码”,名叫《商业电约》。商业电约,简而言之,就是将商业常用语分门别类整理,再加以编码。全书分为30门,如市情消长门、论价门、沽价门、采办门、期货交易门、销路门、出产门、货物门……;“门”下再分“类”,如“市情消长门”下分类有,“通常问答”“市好类”“市软类”;“论价门”下分类有,“通常问答”“开价类”“出价类”“贵价类”“廉价类”等等;各类之下又有各种的商业常用语,如“市情消长门”的“通常问答”类有“市情参差无常”“市面略受影响”“市面无甚关系”“市情当可回复”“市势毫无希望”“市势恐有变动”“市涨买客转少”“市情尚难看实”等常用语,各语编以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作代码,因而就能表达无数的商业行情。此外,又留有空格,允让商家自己编码。
亲身见证过洪氏电约功效的日籍华人、知名作家陈舜臣称许道:“汉字电报总是要不停地查四位电码,很不方便,电报费也贵。贸易活动由于要不停地打电报,因而都用暗号。有个叫洪子晖( Ang Chu-hui)的人发明的中文暗号深受东南亚华人商社喜爱。”[18]
图 6:《商业电约》目录
厦门商界巨子洪鸿儒有赞语道:
子晖宗侄,久客南洋,对于商事商情,富有经验,故于电约语类,能以简括之词句,道出精确之事实。近且汇集成编,居然成一家言。见之者咸称善本,谓可刊印行世。乃他犹歉然,未敢自信,因函询于余。余见其编中所载,分门别类,说明用法;标列符号,眉目既清,搜寻自便。凡商业上所采用词句,以及双字单字,藉通消息者,应有尽有。诚可谓取之无尽、用之不穷。宜乎人见之以此为商业宝笈者也。即以付梓而公诸同好也。夫何所吝,而何所疑。[19]
图 7:洪子晖为洪晓春墓题写的碑文(不争公园)
《商业电约》的商业魅力,使其屡有再版,也使洪氏成了多金之人。1946年,《商业电约》再度在厦门发行,报上广告道:
本书自出版以来,销售南洋、香港暨本国各商埠,数万余册。战后各地商业复员,需要孔殷。为便利各商家起见,特在厦发行。到书无几,幸勿交臂失之。订价每册叻币20元,折法币10万元。代理处开禾路6号普照行启。[20]
图 8:没有白鹤的电台山

[1]《厦门市志 第1册》卷7 邮电,第一章机构,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619页。

[2]周萍:《纪胡君承修高集水线之经过》,《中华全国电政同人公益会会报》1927年第25期。

[3]李升浩:《厦门电报之现况》,《电政周刊》1927 年第19期。

[4]《奉厦无线电昨日开收》,《申报》1928年10月22日。

[5]《海关十年报告之五(1922—1931)》,《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第393页。

[6]《厦门无线电台之初始与现在》,《江声报》1933年4月11日。

[7]《厦门无线电台之初始与现在》,《江声报》1933年4月11日。

[8]《新厦门指南》公共事业电信,第139页。

[9]《上海厦门间无线电报直达》,《中国商报》1942年2月2日。

[10]《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史》,第199页。

[11]《广播电台装置街头收音机》(《江声报》1946年2月7日

[12]《厦门大观》五、电信,新绿书店1947年刊本。

[13]《台穗无线电话廿五日起开放》,《江声报》1947年10月23日。

[14]《参观无线电话》,《江声报》1947年11月4日。

[15]任宝祯主编:《中国辞书大全》,黄河出版社1995年版,第69页。

[16]周辨明:《国音字汇及电码书》,厦门大学语言系1937年刊行。

[17]王守桢:《虞愚教授轶事》;刘培育主编:《述学、昌诗、翰墨香:纪念虞愚先生》,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18](日)陈舜臣:《金山虾》;《陈舜臣随笔集:仙药与鲸》,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

[19]洪鸿儒:《序言一》;洪子晖《商业电约》,1928年版。

[20]《洪子晖商业电约在厦发行》,《江声报》1946年6月1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