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 — 超声可视化来助力
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饶毅
◾柯尼卡美能达医疗 冀鸿飞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的成人,通常有疼痛,活动障碍等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01
解剖
跖腱膜在解剖上分为深浅两层,浅层称足底腱膜, 深层叫骨间足底腱膜。足底腱膜可分三部分,即中间部,外侧部和内侧部。中间部最厚,呈三角形,其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的趾骨相连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
(该图摘取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症状表现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主要临床症状:
1、晨起下地或休息后开始行走时足跟疼痛,行走后疼痛可减轻,长时间、连续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再次发生。
2、跟骨结节内侧,足底筋膜附着处疼痛。
3、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
03
病因
1、最主要原因:反复的微小创伤
2、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鞋不适,过度训练以及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
3、高足弓与扁平足也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
另外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的踝关节屈曲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
04
病理
胶原纤维粘液样变性,血管成纤维细胞肥大与钙化。而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报道很少。
组织学上: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血管的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纤维的破坏导致的退行性病变。
故过去认为是无菌性炎症,现在多认为是退行性病变所致。
05
损伤机制
🔷 1954年,Hicks提出了里程碑式的“绞盘(起锚机)理论”,提示跖筋膜炎是引起跟骨结节内侧疼痛的重要因素。理论阐述了跖筋膜作为足底静态支持结构的重要性,并且由此解释了跖筋膜炎的部分发病机制。他将足弓比作连接杆,跖骨头比作绞盘,远端趾骨比作手柄。当手柄上抬(趾骨背伸)时,因为绞盘的存在,带动连接杆向远端延伸(足弓伸长,高度降低)。此时,连接于跖骨头与跟骨结节内侧缘的跖筋膜张力增加,并且牵引跟骨结节向远端移动,由此将足弓长度缩短、高度恢复。
🔷 足趾背伸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背伸,导致跖筋膜张力变大,内侧足弓抬高,而其本身又缺乏弹性,仅能延长约 4%,故容易损伤,各部位跖筋膜各部位弹性模量不同,中部及内侧弹性模量最小,而收到的拉力最大,故容易出现中部偏内侧疼痛。
06
体格检查
多于跟骨结节周围局部压痛明显(如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足底筋膜紧张时更加明显,如踝关节背伸时。
07
超声检查
🔷 目前肌骨超声已广泛应用于肌肉软组织系统的评估,通过观察足底筋膜的形态,回声以及足底筋膜的厚度测量,附着点处的回声,彩色多普勒血供情况,弹性成像技术对足底筋膜炎进行诊断。
🔷 患者取俯卧位,足踝悬在治疗床沿,用柯尼卡美能达L18-4高频线阵超声探头进行扫查。
超声探头纵轴放于脚掌靠内侧,探头一侧置于跟骨,一侧置于脚掌尾侧,指向脚趾方向。
超声图像显示跟骨,附着于跟骨的足底筋膜,可进行患侧与健侧超声图像对比,并进行足底筋膜厚度测量。
患者俯卧位,足保持中立,探头轻放于患者足底,纵切扫查,进行弹性成像模式,可见跟骨附着点处的足底筋膜呈深蓝色(硬度大)。
08
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
采用长轴平面内进针,针尖到达足底筋膜附着点处,于筋膜浅层进行药液注射。
09
总结
超声引导带来的可视化精准治疗,避免了足底筋膜内注射,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注射完成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愈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价值
杜丹 晏铮剑 郑元义
2、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价值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初步研究
许磊 康亚宁 胡兴律 刘平博 陈定章 殷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