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请税 长孺输缗

《龙文鞭影》解读

【原文】

lìng gōng qǐng shuì ,cháng rú shū mín。

令公请税,长孺输缗。

【注释】

(1)令公:裴楷,字叔则,西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时为侍中,惠帝时封临海侯,任中书令。

(2)长孺:杨长孺,字伯子,号东山先生,南宋吉水(今属江西)人。杨万里长子,曾任湖州、赣州、广州、福州知州。

(3)输:交纳。

(4)缗:穿铜钱的绳子。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语译】

裴楷请梁王和赵王,捐出税钱赈济贫困百姓;杨长孺以个人俸禄,为贫民纳税。

【人物故事】

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梁王、赵王,是晋国的近亲,贵重于当时。裴令公每年请二王将封国的租税钱几百万,用来救济亲族中贫困的人。有人讥笑他说:“为何乞讨财物来施以恩惠?”裴令公说:“减损有余,以弥补不足,这是天之道啊!”

据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士大夫若贪爱一文钱,他就一文不值了。陈简斋在诗中说:“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历来名士,从不用不正当的钱。)杨长孺曾对我说:“士大夫能够清廉,就有七分是人了。因为公正、忠诚、仁爱、明智,都由此而生。”杨长孺,有清廉的节操,高超的文笔,继承发扬前人的诗文和美德。他曾治理番禺(pān yu,ㄆㄢ ㄩˊ,今属广东),将卸任时,存有薪俸钱七千串,全都用来替贫民缴纳租税。有一首诗说:“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或作没一褂)。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代民输租》)宋宁宗问当今廉吏,名臣真德秀上奏说,杨长孺治理福建期间,不侵占分毫公款,为当今廉吏。

【说明】

裴楷常把车马器服送给穷困之人,也请求梁王、赵王以税钱救济贫困,有着人饥己饥的精神,展现出他仁爱的胸怀。杨长孺认为为官清廉,不贪别人财物,“便是七分人了”,因为个人私欲淡了,做人应有的道德也应运而生。

杨长孺任职广东经略安抚使、知广州事时,岭南众官员只有他以清廉著称。下诏奖励他,说他清廉好似东晋清官吴隐之。当地百姓为他立像与吴隐之合祠。任福建安抚使时,皇帝亲族多年积欠租税,他把豪族绑到府衙责问:“尔(你)为天子亲,我为天子臣,尔犯天子法,我行天子刑。”豪族震惊,全缴了税。杨万里、长孺父子,视金玉如粪土。杨万里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时,有俸给万串,留在府库中,弃之而回。家中生活简朴,以土为阶,以不适于建筑的栎木为屋梁,如田家老农,三世不曾增修房屋。将病死时,没有入敛的衣衾,适逢赵季仁馈赠。史良叔来访,举目所见,皆可敬可仰、可师可法,因此命画工画了图才离去。(据《广东通志》、《福建通志》、《鹤林玉露.丙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