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朱发喜老师
我成长中的关键他人:朱发喜老师
一、我的顽劣
用我哥的话说: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极调皮、活泼的小孩。长大后又变得太斯文了。
在我印象当中亦是如此。
小时有个伙伴,叫眼眼,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我们两人走到一间教室,其实是民房,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是危房,所以租用民房作教室。里面上课的是一位近视眼老师,学生是二年级学生,而我是四年级学生。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我为什么不用上课。
进去之后,便大喊大叫,全然不顾里面的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结果,里面的老师和学生,依然在认真学习。我们便加大了分贝。里面的老师终于忍不住了,出来制止我们,让我们不要在教室外面吵嚷。
我们非但不听劝,反而跟那位老师斗嘴。说我们在教室外面讲话,又不在教室里面。我们话我们的事,你讲你的课,等等。那位老师一时无法,只有回去继续上课了,遇到这两个不讲道理的小孩,还真是没有办法。
他进去后,我们讲话又加大了声音。那位老师只好又出来进行制止,因为根本没法上课。这次他还拿了戒尺,追出来,我们就一溜烟跑了,等那老师进去,读书声响起。我们又回来大声音吵嚷。那老师只好再出来驱赶,如此来回几次,一堂课也就差不多了。后来,那老师干脆就不理我们。我们觉得没趣,就走了。
二、老师的涵养
五年级开学了(1992年下半年,那时小学是五年制的。)我们报名那天,在一群熊孩子当中,我并不显眼,个子也不高。大家一边聊,一边等待老师。
这时,一个穿着衬衫,长裤,皮鞋,戴着茶色眼镜,脸形瘦削的青年老师,走上讲台,让我们依次排队交报名费,如果印象没错的话,那时只要20多元钱一学期。
同学们马上排好队,一个个上去。我主动往后挪了几个位置,挤到了最后面。
在排队交费的半小时内,我感觉过了好长时间,用后来我们写文章经常用的语句就是:“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终于到了我上去交学费了,我目光躲闪,生怕老师老师认出我来。
当我忐忑地回到座位,惊魂甫定。心里暗叫,“幸好老师没有认出我来,不然就完蛋了。”
这是这位老师中师毕业后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他任班主任,也就是之前我在他班上捣蛋的那位老师,他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这个班的学生的命运。他就是我的第一任恩师:朱发喜。
三、老师的“花招”
也许是自己“作贼心虚”,每次排位置啊,考试啊,我都生怕老师给我“穿小鞋”(即“公报私仇”),所以,谨小慎微,不敢造次,生怕做错了什么。不过也因此开始专注听讲了,开始认真写作业了。
学习小组
毕业班的天职便是参加小升初考试,当年我们村小学一般每年五十几人能考上十几人到中童乡读初中,竞争很激烈。
朱老师组建班委时,我好像也是其中一员,因为我记得自己后来,是二道杠还是三道杠少先队员,可骄傲了,因为这是在我整个小学以来所没有体验过的荣誉。队伍整齐了之后,看到我们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便组织我们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让我们几个家住附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然后,每次在一起写作业,讨论问题。同学们吃完晚饭后,就告别了以前玩耍的“兵抓贼”游戏,开始一个一个地到同学家里去叫人一起学习。大这的学习兴趣一下就带动起来了。在一起学习、讨论时,虽然也有时会讲题外话,但是主要还是在学习。既增进了知识,又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
有时,朱老师还特意从他家里(朱老师家距离我们鸭塘周家大概有三公里路。)到我们村里来指导我们学习。
每天晨跑
朱老师每次早起,都要求我们跟着他一起跑步,我们村有一条县道(沙子路)经过,是很好的跑步场所,朱老师带领我们一群孩子,一大早就去跑步,虽然我们是农村的,体力好,貌似不用体育锻炼,事实上,朱老师在教我们跑步时换气的一些方法,还教我们一些基本的跑步姿势。
这个习惯,后来在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坚持了下来。让我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高中时还当了体育课代表呢。
射雕英雄
在周末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一边剥花生,然后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射雕英雄传》讲给我们听,我们随着老师的声音,走进了杭州附近的牛家村,北京王爷府,大漠的王庭,大理的耕樵渔读,东海的桃花岛,嘉兴的铁枪庙,湘西铁掌山,昆仑白驼山,华山论剑......等等,让我们领略了金庸大师笔下的武侠小说,原来主人公的命运是那么的让人牵挂,情节可以那么曲折动人,武侠世界是那么辽阔,人性是善恶是那么复杂。每次都盼着周末到来。记得我们几乎听完了整本书,因为我们那时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基本上一上午数学,一下午语文,或者换个顺序。所以,上了几节语文课后,我们都会顺便央求老师帮忙把《射雕》讲完。老师有时被央求不过,就讲一节课,给我们解解馋。这对于单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已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大餐了。
我们四十多人的班级,最终考上初中的同学有将近30人,也算是开创了我们村小升初的历史。
结语:我们小学同学每年都要聚会,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邀请朱老师来参加。朱老师现在还年轻,还在一线做语文老师,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朱老师晒他与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些照片。今年,距离我们小学毕业已经25年了,我觉得有为朱老师写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一位默默耕耘于乡村的优秀老师,用他的爱心与热情照亮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应该受到我们的铭记,得到更多属于他的荣誉,虽然这些可能不是他最初用心工作的动力。
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我经常以朱老师为榜样,做一个有温度,有想法,有爱心的老师。即使在25年后,我仍然能够像朱老师一样,保持对教育的那份纯真。
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有爱心的人,感谢朱发喜老师的栽培之恩。
正是:
顽劣童稚遇师朱,性情一变痕迹无。
从此蹒跚向山行,只见风景不觉苦。
周小泉
2018年9月9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93年鸭塘小学毕业班合影,朱发喜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场?现在成了一段公案,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朱老师在2018年6月3日,朋友圈发的活动照片,这种纯真,这种初心,实在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