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孩子吗?你的孩子觉得你爱他吗?

-01-

所有的“速成”都伴随着绝大的副作用

所有的“速成”都伴随着巨大的副作用:
孩子玩手机,你把手机砸了。孩子当然不能再玩手机。但孩子可能会迷恋上小说、去网吧,也可能自己想办法再买一部手机;
孩子早恋,给孩子换学校,孩子当然不能每天见他(她)。但孩子可能会想办法偷偷见面,也可能喜欢上另一个他(她);
孩子顶撞你,打孩子一顿,孩子未必不敢还手。即使真的没还手,孩子也可能会在心里更加仇视你……
我们就会发现,表面上我们的干预改变了一些什么,深层真的对他有帮助吗?他一定会去学习吗?
想必你心底一定已经有了答案。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所有的“速成”,都伴随着巨大的“副作用”,因为孩子身上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不符合规律的教育,累加之后突然的爆发。
初为父母,我们都会在内心中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爱你到永远!但其实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这个“永远”到底有多远!
当我们面对孩子不停折腾,麻烦不断时;
当我们再次听到老师打来告状的电话时;
当我们辅导作业她做错了却漫不经心时;
当他该做的事情没做好又抱着电子产品无法放手时;
......
我们终于失去了耐心,想到的就是找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直接彻底走出囧途。
所谓的教育速成,就是不去遵循教育本体的成长特点,只是一味的想要看到结果。忘记了他是个孩子,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忘记了他是个未成年人,“快乐就坚持,痛苦就放弃”是他的本能。不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却想达到我们要的结果。这就好比原本没有成熟的水果,果农着急走向市场,只能用乙烯利等对身体有害的药物催熟。表面上熟了,却失去了原有的品质。
“拔苗助长”无论是对植物还是对于孩子而言,一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02-

你以为的“爱”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伤害

前几天在和朋友的小聚中,朋友吐槽到:“孩子最近都不愿意和我们说话,没做完的暑假作业让他赶紧写,拖拖拉拉的就是不写。他之前不是这样的,挺爱学习的孩子,怎么放了个暑假突然就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呢!”
“孩子不是挺乖巧懂事的吗?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你们暑假闹矛盾了?”
“暑假期间,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所以就给他也报了课外辅导班。花了不少钱,但是孩子却不领情,内心十分抗拒,但是钱都花了又不能不去,所以他每天都是在我们的压迫下闷着头去的。”
“前段时间辅导班的课程结束了。他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脾气变得老大,只要一提学习,他就表现地很烦躁。”
后来,和朋友细细聊天才得知,原来朋友在报班前并未和孩子商量,孩子原本对假期怀有美好的期待,结果却是在强迫的状态去辅导班学习。这件事一下子浇灭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一时间变得有点“厌学”。
我们身边像朋友这样的家长其实很多。
我们以为花高价让孩子去上辅导班是爱孩子;
我们以为天天逼着孩子喝牛奶是爱孩子;
我们以为我们给孩子规定的相对好走的人生路是爱孩子;
······
我们很辛苦很累地付出很多很多···总觉得只要孩子理解,只要孩子未来能好,这一切都值得,一切为了孩子,自己苦点累点真的都没关系。
但殊不知,这样的“为孩子好”只是父母自己所谓的“爱”,这种爱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
要知道,孩子学习的热情和效率远比学习时长更重要。吃得营养均衡就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一定非要喝牛奶。孩子只有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才能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在该领域有所作为。
我们很多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其实给予孩子的都是父母以为的爱,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你给的这些爱,孩子未必能感受得到。
著名家庭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讲到过:“爱的有无由被爱者决定。”
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向一个人表达爱的时候,如果被爱者没有感受到爱,那么这个爱就是不存在的。
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都走入了一些误区——你以为你爱孩子,其实你的爱是无效的。不仅是无效的,甚至还可能是带给了孩子伤害。

-03-

教育好孩子从来都不那么容易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如何教养他们,却是一门艺术!
全天下的父母都说自己爱着孩子,可是更多的只是认为花点钱,投点资,找个最好的学校,报个最贵的辅导班,便是最好的教育,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最多是锦上添花,多半是忙中添乱甚至南辕北辙。
父母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教育的规律,才能将孩子培育成真正优秀的人。
比如,你看到的是孩子上课不敢举手,本质是孩子不够勇敢自信,自我价值感较低,现实生活中父母对他的表扬不够、赞美不够、鼓励不够。
你看到的是孩子对父母撒谎,实则是孩子曾经肯定有过对父母如实说过自己犯的错误,但是得到的却是指责与批评,所以他为了逃避惩罚而拒绝和家长说实话。
你看到的是孩子都进入青年了,自理自立能力依然很差,连个自己的衣服都洗不干净。实则是在孩子小时候他尝试着做家务的时候,被父母以“别捣乱”制止。或者是父母一直以来都是让孩子只以学习为重,所以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做过任何家务,所以他才不会。
父母应该明白,如果你没有教育的意识,无论多少岁,你的孩子都只是在肉体层面长大了,精神层面依旧是空白。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目的与意义也正是在此。就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如何在精神层面(心智与品格层面)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父母就好比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孩子在前行路上缺少动力时,父母就需要及时加油。
可是作为加油站的父母,谁又能给你们提供原油呢?那就要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看到现象背后的真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规律。你在孩子的教育上自己投入了多少,孩子才会成长多少。
董进宇博士说“一流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流的父母。”这里的一流的父母,指的就是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
教育有着可循的规律,遵循规律便是顺道。作为父母的我们对待孩子的成长,则需要把时间轴拉长。
家庭教育最大特点:缓发性!
需要你处理任何事情:沉住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