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大熊的享泰极”视频号。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大熊的享泰极

如上文所言(论“营气”,点击查看原文),将一气按循行之用分阴阳,偏聚偏行脉中者为阴,偏散偏行脉外者为阳。阴者为营,多以血的形式存在脉内,故有营阴、营血之谓;阳者为卫,多以气的形式散于脉外,故有卫阳、阳气之谓。从一气上看,营卫皆为气,然本节是基于一气之用不同而分阴阳为营卫、为气血,讨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从《内经》经文中对“营卫”与“气血”应用可以看出二者各自的特点,“营”与“卫”皆可作动词用。且言“荣卫”或“营卫”时,多以“行”、“通”描述,如《素问·热论》所载“荣卫不行,五脏不通”,《素问·举痛论》所云“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荣卫不散”,《素问·痹论》所言“荣卫之行涩”,《素问·气穴论》有曰“以通荣卫”、“荣卫稽留”、“荣卫不居”等。再《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行营卫阴阳”,《灵枢·淫邪发梦》有“营卫俱行”,《灵枢·五味》有“营卫大通”,《灵枢·天年》中有“营卫己通”、“营卫之行”、“通调营卫”,可见其着意于强调营卫二气的循行功能。

当然亦有描述营卫虚实之说,但相对较少。而“气”与“血”皆为名词,《内经》经文中对“气血”、“血气”的描述,多言其盛衰多少,而很少以“通”立论,如“气血多少”“气血皆少”、“气血俱不足”、“气血盛”、“气血多”、“气血虚”,或“血气皆尽”、“血气竭枯”、“血气盛”、“血气减”、“血气强”等,说明在对气与血的描述上多强调其有余不足。

由以上相关经文描述可知,言营卫多论其顺逆之行,强调人气的循行之用,而论气血多言其盛衰,旨在强调人气之体的多少。

从气血生成上看,《灵枢·痈疽》载:“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可知上焦所出之气,行卫气之能;中焦所出之气,可以化血,行营气之功。因营卫二气多以用为名,故“上焦出气”即卫气之体,“中焦出气”即营气之体。上中二焦所出最终为气与血耳。此亦“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灵枢·玉版》),“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素问·调经论》)。即胃之所出气血,行于经隧即脏腑之大络。

经隧是气血所行之道。气血亦可言其行,言其动。然其行其动皆可包含于营卫循行之中。故气血行于经隧与营卫行于经络中相合。

经文中,亦常以气血代营卫。如《灵枢·决气》中以气代卫,“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而《灵枢·本脏》在描述营卫功能时,以血代营之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如张介宾所注:经脉是营气之道,营行脉中,主里而利筋骨;卫行脉外,主表而司皮毛之关合。接着经文又言“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即以血代营之体。

然血不能完全等同营气之体,二者略有差别,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载:“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可知营卫之气皆属水谷精微之气,而血为神气。血是由营气经心肺化赤作用而生,血的生成是由一气中的营气所化,故言血与气异名同类。营气以化血的形式行脉中,营周不休。循行之血可名营气,营气循行脉内之体可谓血。所以医家多言血为营气之体,常有营血之称。

若将人之气按气血层次分,则营多化血,以血的形式存在脉中,卫多以气的形式散于脉外,故经文中常将营卫与血气二者连用,有“营卫血气”、“荣卫血气”、“营血”、“卫气”之说。后世医家多言营卫与气血是体用关系,原因亦在于此。营多以血的形式体现,而卫则多以气的状态展示。

故若将营卫之体按气血分,则营之体可以血概言,聚于脉中,循经而行,内注脏腑,外荣四末;卫之体可以气概之,散于脉外,不循经行,外濡腠理,内溉脏腑。因此,可言气血与营卫是在一气分阴阳下的体用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