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随感录(十七)
西安旅游随感录(十七)
文/孟计青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中国四大碑林博物馆中时间最久、面积最大的一个专门收藏碑石的博物馆。从宋朝的元祐年间到现在,九百多年的时间里,收藏的碑石有一万一千多件,而且有些碑石还是名高九州、饮誉天下的海内孤品,是中华民族翰墨文化和石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处集大成者的文物宝库。早在未踏上西安土地的前一月里,在我和我大儿计划的西安旅游的行程中,我们就将它列入到我们此行必看一处景点的名单里。十一点时,我们来到了它的跟前。
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占的是原来西安府的府文庙。民国以前,中华大地上凡是孔教渗透的象点样的州城府县的所在地,都有文庙的这种建筑。以彰本地的文化之气和以续孔教的儒学之气。各地的文庙,除了规模大小和建筑物是否气派、豪华的区别外,其结构与布局几乎是走遍天下用一个模子脱出来似的。这里也有礼门和仪门,也有戟门和棂星门,也有泮池,还有那“徳配天地”、“道冠古今”、“宫墙万仭”、“金声玉振”和“太和元气”等门额的题词!可让我从第一眼看到的这个省府一级的文庙的整体规模和样色上说下来,我总感觉它不如大同市的前市长耿彦波先生给我们大同修下的府文庙气派和富丽堂皇。
走过泮池,林则徐老先生贬谪伊梨西行到西安时书写下的碑林二字,醒目地提醒着游客你已经进入了一个用石头、用碑刻书就的浸润着翰墨之香熏陶出的历史世界里来!不经意间,李隆基亲书的《石台孝经》碑文的四通碑石堂而皇之地亮在了游客人的眼面前。那么高那么宽的挨在一起的朝向四面的四通碑身上,满刻的是李隆基宣扬的以孝治天下的用隶书之体写出的整个孝经的全文和注疏。不可否认的是,李隆基是个不一般的书法高手,字写得潇潇洒洒、清清爽爽、浑浑厚厚,特别是写隶书特点中的蚕头燕尾,头是那样的圆润,尾是那样的飘逸。让人感觉李隆基的书法功夫了得,书道造诣不浅。若再细细看下去,你肯定能发现四通那么高大的碑面上,刻在上面的字无论正文的大字还是注疏的小字,字大字小,从它的行距和字距两方面上看去,感觉版面上的所有的文字都处在一个确到好处的位置上。你不会发现一个字是歪三侧棱的,也不会发现一个字不和整座的碑文在气脉上贯通不下来。更为称奇的是,当初那个不曾留下姓名的刻字者,他不知用他怎样的一副细心的心肠,了解了当世的位尊九五者的皇帝的一片圣心,应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精巧的手上的刻字工具,将字的方位、大小、横竖和深浅錾刻的那样完美。我知道当代人刻字都有一套现代化的机械工具,点划的深浅,字迹的棱棱角角,包括字体中笔画的抛光和飞白等功能,都能在刻字人的意念下不费力气就能体现出来。而唐朝的开元或天宝年间的人,那能有当代人用电带动的先进工具来供人使用!他们用的是最简单的一凿一锤,凭的是一錾一錾的精凿细刻,就能把李隆基的精美书记传之后代,大放异彩。
如果说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强盗式的风流皇帝中的其中之一,加上他晚年统治期内发生的把唐朝由强盛转入衰败的“安史之乱”这两件事为后人所诟病外,而他留给后人的这些隶书书法作品,还是能让后人认可他这个皇帝在个人才情上还是有些能耐力的,只不过这个人没能用他一身的本事用心地、很好地治理天下罢了!李三郎不愧是一个有才情的李三郎,但他真的不是一个有治理天下能力的一个好皇帝。就李隆基的书法作品和整个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些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家的作品比较下来,李隆基的作品只能算作是晴朗夜空中并不显眼的那么一颗小星而已,只是因为他的身份过于特殊而引人注目。随着你的脚步在博物馆的不断前行,你真的就像身处龙宫看宝一样,自己都为自己以往的"山汉进城"式的认知能力兴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