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会是下一个红利?
1
我们只需要先深入看看小程度设计理念——用完即走。
什么应用用完即走?——不可能是微信微博,那是随时登录;不可能是支付宝网银APP,那是个人资产;不可能是订阅号新闻客户端,那是天天打开。
国内“用完就走”理念做得最大也最好的系统,其实是百度,搜完就走。
用完就走的场景,往往不是高频应用,比如快递单查询,比如天气预报,比如单词翻译,比如公交查询。需要的时候非常需要,但又不想在手机里非要装一个APP,微信说,不如做个小程序,以后在微信里调用吧。
想做流量入口的人,可不止微信一家。我默默搜出这些界面——2009年百度把这个叫框计算,框应用。
百度搜“快递”的搜索结果
百度搜“天气预报”的搜索结果
百度搜“翻译”的搜索结果
百度搜“公交查询”的搜索结果
把百度换成微信,把框应用换成小程序,似乎两个说法也蛮像的呢。
从应用场景上讲,百度框应用还能带来关键词流量,只是能卡位关键词的赢家应用只能有一个。
微信小程序倒不限制某个场景下的应用有多少商家在制作和使用,但微信根本不提供流量入口,需要这些商家在线下主动扩散二维码为微信带来流量和活跃度。
这一招微信够狠。
更狠的一招是百度发布框应用,是先搞一个发布会,对大家喊话,你们来吧!
腾讯发布小程序,是先丢出接口给大家开发,等大家开发得差不多了,再搞一个发布会。直接各种小程序借势满天飞,然后微信也就借力打力推广了小程序,话说我手里连小程序的开发图书都拿到了,这一手高!
2
微信小程序有新玩法吗?
当然有,我们只需要先看看微信比百度多了什么?
多了一个社交关系,多了一个扫码登录。
扫码登录就意味着小程序和框应用的区别是,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和线下场景打通,这一点百度当年推出框应用,没有。
社交关系就意味着好的小程序会被大家通过微信群,微信聊天去扩散,又因为社交关系彼此了解,推广的小程序往往更容易被认可。这一点百度当年也没有,现在还是没有。
所以微信小程序简单做成类百度框应用就不好玩了,因为社交关系没有体现。
社交关系最好玩的无非是各种测评,游戏飙分,关系勾搭,小程度要玩high,也就是把这三类爆款H5和场景应用结合,借助社交关系传播,带来应用粘性,成为微信的寄生体。
我想这才是微信希望看到的玩法吧。
3
微信小程序能直接收费吗?
百度框应用是无法收费的,当年也不具备对应用用户收费的基础。
但今天的微信明确约定,像网上游戏、直播和虚拟物品这些最容易付费的项目,不好意思,在目前的小程序版本里——还不允许做。
罗辑思维1月13号高调宣布旗下“得到”APP关闭小程序,作为首批参与者这么快就退出,显然不是因为没有带来流量,而是发现商业逻辑根本冲突。
我觉得这个分析靠谱——得到是虚拟付费物品,小程序目前不提供虚拟物品付费接口(这里面坑多水深),那只能Game Over。
但是作为实体商家,估计小程序会网开一面,反而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但是想通过小程序做付费微课,做付费数字产品的人,估计要先摸摸政策的底线了。
4
微信小程序能火吗?
判断一个应用能否起来,其实只需看两点。
能带来额外的低成本流量吗?能带来增值的付费模式吗?
不管它叫APP还是叫框应用还是叫小程序,我就看这两点。
小程序不能通过公众号推广,需要通过线下渠道或者线上微信群投放激活社交圈传播,目前的形式还没有看到能激活微信群传播的小程序应用。
这说明至少目前制作小程序,成本不低,传播小程序,成本更高。目前火的,都是分析小程序的订阅号文章。
我觉得不需要迷信微信,微信是牛,但是大家还记得微信应用号吗?大家还记得微信企业号吗?
截止目前为止,腾讯从来没有证明自己在需要和B端结合的应用上,有非常成功的先例。
小程序刚刚出来一周,大家都在研究,我个人是研究不清楚的。
所以我请孤鹿社群工具的创始人【贝金雨】做了一个专门定向教育行业的小程序分析,他做了很多分析,还给我一张表。
贝金雨的结论是三句话:
1、像翻译、测评等纯工具类的小程序有有较强用户场景,但竞争激烈。(秋叶解读,一上路人多挤死)。
2、外语综合教育平台会使用丰富的媒体介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秋叶解读,不好玩晒了闷死)。
3、母婴亲子等拥有强社交需求的垂直人群主打社区功能(秋叶解读,没社群做了憋死)。
对了,贝金雨给我专业建议,是我花小钱通过在行咨询的,真的超值。我说,金雨,不见面,不电话,不网聊,你直接给我一个文字咨询报告吧,金雨说,好!
最后的报告质量很高,朋友看了都惊呼牛!
所以我觉得遇到不懂的问题,花小钱上在行约专业人士去咨询,真的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