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庙一寺,广播恩德
自古以来,寺庙被寓意和平的象征,寺庙佛像则成为善男信女朝拜的对象。
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紫霄镇藕塘自古有“八庙一寺”之说,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四面八方皆有庙宇守护。南有福神殿、社公社母庙,北有康王庙、哈公哈母庙,西有三神殿,东有尚书老爷庙、魁神殿,村中四神殿,八庙加宝堂(幛)寺,满天神佛齐聚,共同守护着唐氏古村。旧时,每年春节八座庙宇香火旺盛。
1.福神殿:药王菩萨广播恩德。
福神殿,原名八堡殿,位于村南关门口(即庙下),现殿仅存一栋三间,泥瓦结构,殿中设神坛高约1米,福主菩萨居中(晋代道士许逊,又名许真君,字敬之,南昌人),两侧设土公土母、护卫将军,以及南极仙翁等神像。据记载:原殿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占地1亩有余,庙高三丈,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中供奉乃本县名医李梃(本地人称药王菩萨)。“文革”时期,殿中神像俱毁。1976年为充资供销社经营,将殿内一应物品连梁柱都变卖给了于都人氏。
藕塘福神殿,始建之初乃供奉药王菩萨(药王与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兄弟俩施医行善,深得众人赞赏。后修成菩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本县名医李梃,字健斋,隐居藕塘,四处医病救人,广播恩德,泽被苍生,深受民众喜爱。直到他离开福神殿,后人为纪念他特在藕塘村建庙,因涉及8个村庄的民众捐资,故名“八堡殿”。现今,藕塘仍流传他治病救人的故事。据记载:李梃为明代著名儒医。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当年他博览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慕名求医者众多。明万历三年(1575年)撰成《医学入门》9卷,并专列《习医规格》。强调医者品德修养问题,为倡明医德树立楷模。此书在越南、日本、朝鲜翻译出版,影响深远。
目前,福神殿作为藕塘村第一殿,每年春节村民前来祭祀的第一站就在此处,祭祀规格高于其他殿庙。
2.社公社母庙:保一方平安。
社公社母庙位于藕塘堆里下,传说下面为墓葬。此庙离福神殿只有几十米,庙前一口大池塘,就是地仙断灵脉之塘。
社公社母其实就是土地公土地婆。《礼记·郊特牲》记载“社祭土而主阴气也”,汉朝许慎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
村中老人相传,社公社母职责是主管村内去世老人,村中老人去世后首先要到这两位神所在处报到。土地公既然主阴,此言乃有道理。
每年春节祭祀。
3.三神公庙:因果分明。
三神公庙位于藕塘村西面下溪处,离村约500米。庙中供奉山神老爷。据村中老人传,庙中神主管刑罚,对内专管村中恶人恶事,对外防止外邪入侵。
每年春节祭祀。
4.高楼神殿:一举夺魁。
高楼神殿位于虎头岗进口处,原名魁神殿。殿早已不存,近几年藕塘村民组织修缮时,才用几块简易砖搭建。
有关魁神,即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脚还瘸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文章写得好,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欣赏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张牙舞爪的形象。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大龟)的图像。如果考中进士,就要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规定,考中头一名进士的(状元)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宋代人同秘在《癸辛杂识》中就有当时考中状元,朝廷“送镀金魁星杯柈(盘)一副”的记载。明朝人陆深在《俨山外集》中,描述了师生们在座右贴魁星图和考场出售魁星像的热闹场面。这些皆表明师生们都希望“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此庙神灵也于每年春节祭祀。
5.何尚书庙:感恩戴德。
何尚书庙是位于村中岭仔上的一座小庙,由几块简易砖砌成,庙内仅供一人在内祭祀,两人就略显拥挤。庙中也仅奉供两人,一男一女,男像官员装束,女像端庄典雅,两者并排,貌似夫妻。相传,秦时始皇帝欲修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入侵,令各郡县广征徭役。时任九江郡守何尚书上报称,“江南地区,民喜食辣椒(有粥一说),易汗,虚弱,不耐劳役”。从而使江西百姓免于征修长城之苦,避过生死一劫。众所周知,秦修万里长城,民夫死亡无算。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可见其惨烈。于是江西百姓对何尚书老爷感恩戴德,故竖庙宇,置其夫妻像,每年春节祭祀朝拜。
另一种说法更为让人信服,即庙中供奉乃是明朝景泰年间时任吏部尚书的何文渊。何文渊(1385—1456年),字巨川,号东园,广昌县盱江镇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中进土。官授监察御史,历官知府、侍郎、吏部尚。据记载,洪熙元年(1425年),文渊奉旨赴四川考察史治,按实劾罢贪官酷吏三百余人,百姓誉为“铁面御史”。宣德五年(1430年),文渊被委为温州知府。皇帝赐给一道敕书,“凡公差官员等人,有违法害民者就提人解案”,并赐路费千贯,驰驿到任,以示不同常格。文渊到任后,组织疏浚石岗陡门,修筑催溪坝,拦洪引流,分灌各村,受益粮田达二千顷。群众将溪坝改为何公埭,并勒石以记,此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效益。文渊一生俭朴,从不取分外之财。宣德七年,文渊途经括苍冯公岭,永嘉县丞以黄金相赠,被文渊婉言谢绝,后来县人题其居届馆舍为“却金馆”。“文渊任温州如府六载,温州出现政通人和的兴旺局面,考绩以治行为浙东第一”,皇帝亲赐玺书,增秩二级,并晋升为刑部右侍郎。文渊离温州之日,行装萧索,仅旧书几箧,布衫数件,百姓一万余人号泣遮留相送,时人赞之为“行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满腹中”。当地曾立生祠和石刻《何公文渊画像碑》,以示纪念,《温州府志》把他列为明代名宦。正统六年(1441年),文渊因病告归。正统十五年(1450年),代宗继立。何文渊奉旨回京,任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吏部尚书。三年四月,加衔太子太保。四年,对贵州等地苗民起兵一事,意见与其他大臣不合,被给事中林聪弹劾下狱。未几,被释归故里。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位,削去何文渊加官。又因在景泰中易储诏书里“父有天下传之子”一语,系出自何文渊,英宗传命逮捕。何文渊被迫自缢,终年73岁。
因何文渊任过吏部尚书,被称为“铁面御史”,两袖清风,其第三子何乔新亦官至刑部尚书,故百姓立尚书老爷庙以祭之。至于是否有帮忙事项,使江西百姓免于修长城之事,在此,就不做揣测。
6.康枣子王庙:臭椿树花的故事。
康枣子王庙位于藕塘村北,去丁桥村的路上,离新村址约2华里路程。
康枣王乃是一棵树,因救过皇帝性命被封王。康枣子是南丰话,具体是哪类树却有争议。民间流传一个“臭椿封王,气破桑,笑傻杨”的典故,或知其来源。
话说当年朱元璋跟元兵作战,也曾一败涂地过,甚至只剩几个随从,饭都没得吃。勉强摸到这三株树下,东倒西歪且苟延残喘一时。忽然一阵风过,熟透的桑葚落到他们身上,搁到嘴里一吃,赛过佳肴!于是起身采集桑葚,饱餐一顿,补充到能量,体力恢复。又忽见地平线上烟尘滚滚,想是追兵来了,于是赶快撤离。后来朱元璋又反败为胜,率领大军路过昔日桑葚救命之地,但季节却是秋天,朱元璋没有什么植物学知识,见那臭椿树花落后结出的东西仿佛就是当年赖以活命的果实,马上指着它封为树王。
可见,藕塘康枣王庙祭祀的就是椿树。庙宇大约建造于明代,已破坏。现村民在原址上用简易泥砖修复,于每年春节祭祀。
7.哈公哈母庙:永保平安。
庙位于藕塘村西北光头嵊(地名),去新村约两里路程。需先走一华里多石头古路,再通过村旁小河,沿着上山之路走百米可到,一路尽可欣赏山色与田园风光。
在村内整修之前,原庙建筑不存,谨以石头摆放在原址,好让村民有个祭祀之点。因其处于森林前沿,每次祭祀之后,总让人担心会否留下火种,引发火灾。
村民筹款整修之后,以简易砖搭建,内设一小神坛,不塑神像。庙名亦不可考,据塑神像师傅口述,称之为“杨大八公李大八婆庙”,藕塘村民则叫哈公哈母庙,来源亦难考究。
此庙神灵也于每年春节祭祀。
8.四神殿:国泰民安。
四神殿位于藕塘村上队唐长泉旧屋边,即李氏老房旁边,庙乃土木结构,单间,十来平方大,庙门正对李氏墙体。庙虽小,但供奉的神灵却不少。
此庙神灵也于每年春节祭祀,作为春节祭祀的最后一站。
9.宝堂(幛)寺:金钩树下有神灵。
宝堂(幛)寺,位于村口东面,500米处的庵里,即狮里牌山脚下。相传此寺始建于宋代,但藕塘族谱记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藕塘与宁都县丁氏合建。
丁氏为何要远辟他乡与人共修寺庙?一说宁都丁氏认为唐姓世衍公张氏老夫人安葬在他们的龙脉(今洛口镇塘坊村打鼓山筲箕窝肖像蟠龙形),为了不影响后人发展,便跑到山清水秀、视线开阔的藕塘狮里牌山脚下占地建寺。二说寺庙为南丰县鼻祖唐氏淮公后裔兄弟始建,因兄弟迁居不同的地方,迁居后一段时间,各位兄弟还会如约朝拜,久而久之,只剩下宁都唐姓女婿丁氏代为朝拜,并愿意出钱修缮。
寺内分三间,不设隔断。寺中心设高坛,中供三世佛,宝像庄严。前置四大金刚,个个刚健英武。左间主像为观音,右间主像为世迦牟尼佛,左右墙为两木高架,上置三十六罗汉,各十八,形态各异,形象传神。
寺旁修一伙房,原为驻庙斋公食宿之所。现无斋公,亦无庙祝,仅为村民在佛教大型节日聚餐使用。远近村民许愿,升学求子,平安发财,皆来叩求,故香火不断。据传求子特灵验。
寺前一棵金钩树,年代久远,粗壮无比,垂云之枝,如同佛顶华盖。每到金钩成熟之时,树下吸引人无数。树旁有一片小竹林与池塘,绿竹叶与鱼儿互动,增添几分生气。
每年大年初一正午,远近村庄信男信女,都会在老一辈的组织下,到寺内吃斋,基本是以素面或米粉为食,伙食费用分摊。男女老幼咸聚,场面热闹非凡。信男信女们跪叩念经,为家人虔诚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