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乂:仕官内外,所在有称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江山代有才人出,季汉不是没有人才俊彦,大部分人都被一带而过,以及被诸葛亮的光芒遮掩。本篇来聊聊吕乂yì,字季阳。
注意是吕乂不是吕壹,吕乂也是季汉阵营中众多南阳人中的一员。他的父亲吕常送刘焉入蜀,刘焉是来赴任益州牧的,而吕常本来应该原路返回的,但是因为汉末战乱四起,连官道都被阻塞了,吕常也就没能返回中原。
“父常,送故将刘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得还”——《三国志·吕乂传》
吕乂也就因此留在了益州,从他“少孤”这个描述来看,他的父亲吕常在他年少时就逝世了,不过吕常作为刘焉的故交,吕乂可能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些照顾。吕乂喜欢读书弹琴,他在年少时期也积累了足够的学识,凭借自身的文才写了《格论》十五篇。
等到刘备入蜀时,吕乂就被王连任用为典曹都尉。刘备拿下益州后设置了盐府校尉,毕竟盐铁在各个时期都属于重要资源,当时的盐府校尉就是王连,案《三国志·王连传》他担任的职务是“司盐校尉”,哪怕他迁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后依然掌管着盐府。王连也是个南阳人,他选拔的吕乂、杜祺、刘幹等人都是俊才,而且他们都是荆州南阳郡人。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於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幹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三国志·王连传》
吕乂在担任地方官期间颇有建树,他担任新都、绵竹县令时,因为体恤百姓深得民心,在益州诸城中名列首位。接下来吕乂迁任巴西太守,诸葛亮连年征伐还抽调了各地兵员,吕乂就很自觉地带着5000人去拜访诸葛亮,还好言劝说士卒们,最终一个偷跑的都没有。
吕乂可能也是凭着这次表现迁任汉中太守,兼任督农,负责提供军中粮草,顺便提一句季汉也是有屯田的,案《水经注》,赵云就曾在赤崖屯田。后来吕乂历任广汉、蜀郡太守,尤其是蜀郡人口众多,但在诸葛亮逝世后就有很多士卒跑路,还有虚籍伪名、冒名顶替的,吕乂到任后劝慰这里的百姓,数年间上万逃卒回归。
“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水经注》
“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三国志·吕乂传》
随后吕乂结束了他的地方官生涯,入朝担任尚书,在董允逝世后又接任了尚书令,数了数季汉的历任尚书令,大部分都是荆州人。吕乂在任上也充分发挥了他的能力,处理政事毫不拖延,门中也没有滞留的宾客。
吕乂本身崇尚节俭,为人谦虚话也少,在朝中以清明干练著称。但是吕乂也延续了诸葛亮以来的严峻刑法,也启用了一些才能平庸的官吏,这使得吕乂虽然身居高位,依然在各郡县中的名声稍差。最终吕乂在延熙十四年(251年)逝世,陈祗接任了尚书令。
南阳士人,垂称郡县。
宋谦:宋谦:鞍前马后,犹未立传
校事:曹操:初置校事,监察群臣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