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文素养怎么样,测一下就知道(初中卷)

下面是我们学堂为某市出的阅读素养大赛卷,现在他们已经考过了,我们发在这里,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一下。

XX市第X届“书香满校园”主题阅读素养大赛试题(初中卷)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西游记》中白骨精变化的形象顺序是( ▲ )。

A.女孩、老奶奶、老爷爷

B. 老奶奶、女孩、老爷爷

C. 女孩、老爷爷、老奶奶

D. 老奶奶、老爷爷、女孩

2.《西游记》中南海龙王的名字是( ▲ )。

A.敖广      B.敖钦

C .  敖顺      D.敖丁

3. 《骆驼祥子》中,( ▲ )建议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

A.高妈            B.李太太

C.王婶               D.张姨

4. 《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 )。

A.《朝花夕问》      B. 《花边文学》

C.   《旧事重提》     D. 《伪自由谈》

5.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 ▲ )。

A.尊称            B.蔑称

C.昵称               D.一般称呼

6. 《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是以( ▲ )为动力源的。

A.电         B.太阳能

C.  海水      D.煤炭

7.《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 )。

A.历史             B.社会机制

C.社会人生         D.社会哲学

8.下列诗人不属于田园诗人的是( ▲ )。

A.高适            B.陶渊明

C.孟浩然           D.厉鹗

9.以下诗句最能表达诗人狂傲自负,踌躇满志的诗句是( ▲ )。

A.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最高层。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

1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元代作家杨景贤的《西游记》是元杂剧中的鸿篇巨制,为后来吴承恩的小说版《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B.《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游》。斯诺几乎用了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C.凡尔纳为人们绘制了未来的美妙场景,场景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科技成果。但他总是将科学想象和社会批判相结合,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D.中国科幻曾因表达了过多的对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的思考,而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西游记》中天竺国的假公主是蝎子精变的。( ▲ )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 )。

3.《骆驼祥子》中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 )

4.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 )

5.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 )

6.《飞向太空港》中记录道,1986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了爆炸。这一情势对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非常有利。(▲ )

7.《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为了讲明白“三角测量法”,巧妙地从测大河对岸的街灯距离开始讲起,利用生动简洁的图画来对测量法进行辅助说明。( ▲ )

8.《昆虫记》说蝉的生活是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 ▲ )

9. 《昆虫记》记录,萤火虫俘虏的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马上把它刺死。( ▲ )

10.《寂静的春天》蕴含了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尤其体现出了自然价值论生态伦理思想。(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骆驼祥子》是作者( ▲ )最钟爱的作品,讲述了一个( ▲ )的辛酸故事。

2.《骆驼祥子》还描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遭受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

3.《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仙台( ▲ )的生活。期间匿名信事件和看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的屈辱,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4.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买来“三哼经”的( ▲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5.《昆虫记》记载,孔雀蛾最大的来自( ▲ ),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靠吃(▲ )为生。

6.《昆虫记》的世界中,( ▲ )不靠别人生活,反倒( ▲ )是位饥饿所迫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7.《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分别是《▲》、《 ▲ 》。

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洞庭湖广阔无垠,风云激荡的诗句是(▲ ),( ▲ )。

9.李商隐在《锦瑟》中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写下了( ▲ ),(▲ )。

10.著名边塞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 “( ▲ ),( ▲ )。”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四、阅读分析题:(60分)

(一)                    (20分)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民间把郑和神化了,抛的锚也就化身为“镇海针”了。

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

1、根据原文,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定子”的“定”是名词,定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测量水位深浅的一种工具。

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先沉入水中,再通过测量其长度得知水位深浅。

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后来演变为船锚,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

D.“定子”也可写作“碇子”“椗子”,“碇”“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2、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金箍棒的“箍” B.定海神针的“定”C.金箍棒的演变 D.金箍棒的原型

4、金箍棒这样非凡的宝物竟然沉寂于深海许多年,没有被人重视,这说明了什么?(4分)

5、“金箍棒”这一道具为“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三国演义》当中兵器和兵器的使用者也高度相关,某些兵器的使用者都有“兵器化性格”(即兵器特征与兵器使用者在精神上高度一致),你能否举个例子进行说明?(6分)

     (二)永远站在鸡蛋一边(22分)    村上春树

今天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职业撒谎者。

当然,并不只有小说家才撒谎。政治家也撒谎,外交官和军人有时也说他们自己的那种谎,二手车销售员、肉贩和建筑商也是。但小说家的谎言与其他人的不同,因为没有人会批评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甚至,他说的谎言越好、越大、制造谎言的方式越有独创性,他就越有可能受到公众和评论家的表扬。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回答是:通过讲述精巧的谎言,通过编造看起来是真实的虚构故事,小说家能够把一种真实带到新的地方,赋予它新的见解。在多数情况下,要以原初的形态领会一个事实并准确描绘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用虚构的形式取而代之。然而,为了完成这点,我们必须首先厘清真实在哪儿。要编造优秀的谎言,这是一种重要的资质。

不过,今天我不打算撒谎。我会努力尽可能地诚实。一年里有几天我不说谎,今天碰巧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很多人建议我不要来这儿领取耶路撒冷奖。有些人甚至警告我,如果我来,他们就会策划抵制我的书。此中的原因,当然是肆虐于加沙地区的激烈战争。联合国报道,有超过一千人在被封锁的加沙城内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公民——孩子和老人。

收到获奖通知后,我多次问自己,是否要在像这样的时候到以色列来,这是否会造成一种印象,让人以为我支持冲突的某一方,以为我赞同某国决意释放其压倒性军事力量的政策。我不愿予人这种印象。我不赞同任何战争,我不支持任何国家。当然,我也不想看见我的书遭到抵制。

然而仔细考虑,我下定决心来到这里。原因之一是,有太多人建议我不要来。或许,就像许多其他小说家,对于人们要我做的事,我倾向于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们告诉我——尤其当他们警告我——“别去那儿,”“别做那个,”我就倾向于想去那儿,想做那个。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天性。小说家是异类。他们不能真正相信任何他们没有亲眼看过、亲手接触过的东西。

那就是我为什么在这儿。

这并不是说我来这儿,是来传达政治讯息的。当然,做出是非判断是小说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然而,把这些判断传达给他人的方式,要留给每个作家来决定。我自己宁愿把它们转化为故事——趋向于超现实的故事。但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我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决定。如果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有价值吗?

这个隐喻的涵义是什么?有些情况下,它实在太简单明白了。轰炸机、坦克、火箭和白磷炮弹是那坚硬的高墙。蛋是那些被碾碎、被烧焦、被射杀的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是该隐喻的涵义之一。可这不是全部。它有更深刻的涵义。这样来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而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体制。体制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不再受任何人所控,然后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

我写小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显现,并用光芒照耀它。故事的用意是敲响警钟,使一道光线对准体制,以防止我们的灵魂陷于它的网络而自我贬低。我完全相信,小说家的任务是通过写作故事来不断试图厘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日复一日,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编造虚构故事的原因。

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享年九十。他是位退休教师,兼佛教僧人。读研究院时,他应征入伍,被派去中国打仗。我是战后出生的孩子,经常看见他每日早餐前,在家里的佛坛前长时间虔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告诉我他是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他说,他为所有死去的人祈祷,无论敌友。我的父亲死了,他带走了他的记忆,我永远不可能了解的记忆。但潜藏在他周围的死亡气息却留在了我自身的记忆里。这是少数几样我从他那儿承继下去的东西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之一。

我们都是人类,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是脆弱的蛋,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花点时间想一想这个吧。我们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着的灵魂。体制没有。我们不能让体制来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失去控制。是我们造就了体制而不是相反。

那就是所有我要对你们说的话。我很荣幸获得耶路撒冷奖。我很荣幸我的书正被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们阅读着。我也很高兴今天有这机会向你们演讲。

注:村上春树,日本作家。2009年,村上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值新一轮巴以冲突高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量极力劝阻村上不要前去领奖,但村上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前往以色列受奖,并发表了以人类灵魂自由为主题的获奖感言。

1、文中说,要编造优秀的谎言,需要一种重要的资质,这种“重要的资质”是什么?(3分)

2、村上春树下定决心去领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这个句子隐喻的含义有哪些?(4分)

4、根据文意,简述作者写小说的理由。(3分)

5、在体制这堵太高太强太冷的墙前“取胜”,要靠什么?(3分)

6、村上春树“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很多年了,几乎成了每年诺奖前后的热点话题。有些人认为他不能获奖的原因是作品内容过于浅薄和消极,不够深刻,而且诺奖也不喜欢颁给太过流行的畅销作家。关于文学作品的“深刻”与“浅薄”,畅销与经典,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一下你的见解。(5分)

(三)郗鉴传(选)18分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惠帝反正,参司空军事,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不行。

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咸相谓曰:「今天子播越,中原无伯,当归依仁德,可以后亡。」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日寻干戈,外无救援,百姓饥馑,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终无叛者。三年间,众至数万。帝就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道经姑孰,与敦相见, 敦素怀无君之心,拘留不遣。敦之党与谮毁日至,鉴举止自若,初无惧心。敦谓钱凤曰:「郗道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乃放还台。鉴遂与帝谋灭敦。(选自《晋书 郗鉴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1)素有感其恩义者(       )

(2)咸相谓曰(        )

(3)遂共推鉴为主 (        )

(4)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

(2)郗道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

3、王敦放了郗鉴,郗鉴到朝廷后却与皇帝商量消灭王敦,郗鉴不是不有些忘恩负义?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

4、从选文中你看出郗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6分)

如果需要答案,可以微信联系:15857995255。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