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那些诗人的“北漂”故事 | 本周新书
公众号回复“书单”
《长安客》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集,作者用历史事件、个人传记、诗词解读等多方面的手法来讲述八位文人的蹉跎一生,串联起大唐盛极而衰,走向灭亡的历史脉络。
作者:北溟鱼,南京⼈。清华大学哲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人类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律博士。主业法律,历史票友。著有畅销书《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和骄傲》。
1000多年前的长安,就像现在的北上广深,是一个有机会,有资源,有钱赚的大城市。无数年轻人背井离乡,忍受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在它的璀璨灯火和锦绣高楼中寻找机会。
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些大诗人的身影。那时,他们都是怀揣梦想的“长漂”。
这本书,既用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历史,又从诗人的视角呈现时代与命运,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在大城市里的梦想、艰难和漂泊。
尊严被践踏、信仰在崩塌,强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这是年轻人为了获得青睐、为了求职、为了赚钱,都必须要经历的事情。
李白:溜须拍马,也不过是想得到上司赏识
41岁的李白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拿到了朝廷的offer,这是他第一次被正式推荐进入组织内部。
想想自己以前,因为常年没有工作,没有官职、没有稳定收入,被邻居和女友嘲笑奚落而不得不隔三差五逃跑的李白终于扬眉吐气,眉飞色舞地写下“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爱富贵、爱虚荣、爱轰轰烈烈、爱建功立业。但祖上先辈因为犯罪被流放,后来偷渡回唐,上不了户口。
这就导致李白“政审”很难过关,所以不能参加任何正规的考试,他走不了科举这条窄却笔直的道路。
为此,他入赘与前任宰相的孙女结婚,还到处投递诗卷,求人说好话。
他想见到皇帝,然后就想方设法,想要去见到皇帝那热爱文学的妹妹玉真公主,最后经过玉真公主的引荐,还有一帮道士朋友在皇帝面前替他说好话,终于得到了一个面见皇帝的机会。
皇帝一见到他,很喜欢,让他去翰林院工作,并许诺过几天就让他做中书舍人,专管草拟诏书。
但是,他慢慢地发现做官是个复杂的门道,而且他这个职位在当时来说其实也就算个兼职,因为从头到尾并没有在吏部的任何地方做过登记。
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陪侍皇帝吃喝玩乐,并兼职歌功颂德。而且也不自由,据说一大早要到禁中报到,不到夕阳西下,不得随意离开,喝酒游荡也不行,要随时等候皇帝的传召。
李白也极力收敛起他那大咧咧的性格,极小甚微地学习做一个公务员。他约束着自己,只为等待皇帝兑现之前让他做中书舍人的承诺,但是皇帝根本没有再提起这个事情,他想,是不是皇帝忙忘记了呢?他如果提出辞职,皇帝会不会记起来呢?
唐玄宗拿到辞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连像样的挽留都没有,直接赐了不少金银,让他回家。
四十好几的李白,当然心有不甘,发誓总有一天要重回长安。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给自己规划了更加周全的求职路线,给驸马独孤明写诗,恳求“公子重回顾”;
《赠崔咨议》写自己是一匹天,只是世道翻覆,前途难料,希望崔咨议能够提携,他就能够驰骋大路;
《赠裴司马》自比技术高超的秀女,但被人嫉妒陷害,生计可怜,“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
然而这一天,再也没有到来。甚至平头百姓的踏实日子也成了奢求——叛贼永王李璘被处死,李白曾为他写过众多歌功颂德诗篇,于是被流放夜郎。
因作谄媚诗篇得到赏识,又因同样原因被流放,《长安客》里这样总结:
“他的一生,说了许多吹捧别人的场面话,都是道家‘为我所用’的现实人生观——为了实现他做大官的理想,没什么不能做的。”
他有高而远的方向,但中道却被折断;他想建功立业,但无奈只能阿谀奉承。没有清白的家世,没有显赫的功名,没有仔细编订的文集,没有典雅的墓志铭......
李白,用尽一生竭力追求,却抵不过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
最后,漂泊一生,一无所有。
杜甫:尽管满腹才华,仕途之路屡屡碰壁
杜甫的爷爷是杜审言,长安城里人尽皆知,就是那个叫王羲之拜他书法,叫屈原伺候他文章的杜审言。
杜甫原先住在杜陵附近,“城南韦杜,去天五尺”的那个“杜”。他们这一族,冠盖相望,世代显宦,以至于贵人家挑女婿,都要先去杜陵打听。
在他年轻的时候日常生活,甚至考试、做官,这些都不在他担心的范围,24岁的杜甫去洛阳参加科举那一年他没有考中,然而他也没有当一回事儿,落地之后开开心心旅游去了。
35岁这年,他来到长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场考试上。放榜那天,全军覆没。不是这届考生太差,而是他们遇到了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自导自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告诉皇帝全天下最有才华的人都在朝廷了,民间已经没有可用之才了。杜甫很是郁闷,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竟然是场骗局。
既然正式途径走不通,杜甫只好托关系,积极地向朝中显贵推销自己。他为了让别人认得他,识得他的才华,在考试中帮助他,杜甫每天挖空心思找门路参加长安城里的“干谒”,“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吹捧名人高官,用尽了最大的努力。
他给宰相张说的儿子,玄宗驸马张垍写诗,“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克星”,当时长安城里的名人贺知章、李白、汝阳王等人写了《饮中八仙歌》......
很快,朋友张垍就偷偷告诉他,玄宗皇帝要祭祀太清宫、太庙、南郊,让他写《三大礼赋》献上去。皇帝看到后非常喜欢,命令宰相出题考核杜甫。
杜甫以为,自己的苦日子总算到头了,从此可以登上人生巅峰了吧。然而杜甫的官运,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好巧不巧,这位监考的宰相又是李林甫。
最后,杜甫只得到一句“送隶有司,参列选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等着,待用”。
在“长漂”了将近十年后,杜甫这个储备干部终于等来了机会,朝廷任命他为河西尉——一个九品的底层公务员,掌管司法、刑狱。
然而这工作离家又远工资又低,杜甫拒绝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好在他的运气不算太差,朝廷让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这一年,杜甫44岁。熬了这么多年,到头来,他只是个看大门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到处都是战场。
本就不富裕的杜甫一家更加潦倒落魄。他携家带口,寻求友人帮助,然而却一次次落空。冬天到了,没有吃的,只能穿着短裤拾橡栗、掘黄独,勉强果腹。儿子与他一道去挖食物却空手而归,空荡荡的家里只听见儿女喊饿的呻吟。
奔波辗转搬家四次,他最终带着家人来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可他依然不能停止对时事的关心,自己受苦,却总能想到更惨的人。他依然有“致君尧舜上”的决心,尽管自己已经是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子了。
那些被掩藏的家国责任与自我成就的强烈愿望,被蹉跎的年岁滋养,同他的白发皱纹一道疯长。
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更是互为知己,在一同降职时,刘禹锡为柳宗元研究强身健体的方子,还在空余时间研究治白居易眼病的药。在柳宗元死后,刘禹锡更是带走了其一个儿子代为抚养。
元稹和白居易也是互相扶持,即使元稹在被人羞辱之时,他也记得给白居易的升迁寄去贺表,还东拼西凑接济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后,其家人还把元稹留下的价值六七十万遗物一并送予白居易。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他们是诗国闪耀的群星,他们是长安城里忧伤的年轻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欢迎收听果妈李璇讲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果妈阅读会员。
▲ 扫右侧二维码加入果妈阅读会员
-作者-
王春平,果妈阅读团队成员,一个爱阅读、喜欢研究家庭教育的终身学习践行者,读书就是读自己,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着自己,让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全国10000+妈妈一起读书,一起书写,一起在驿站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