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作法:理结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绝句作法:理结法

理结法,就是在绝句中,通过前面几句交待背景、情景、经过或个人感受,最后以哲理、事理或物理来收束全篇。从而使诗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以起到深化诗的主题,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前两句用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后二句中三句主叙,四句主议。特别是末句采用反诘句,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此诗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前两句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为后文抒怀作了铺垫。后两句从反面落笔,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是极其有力的反跌,而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同时,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曹松《已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首句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让读者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表达委婉曲折。次句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末两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词约而义丰,为一篇之警策。“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可谓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前三句层层递进,“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使末句“农夫犹饿死”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发人深思。

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哲理。前两句描写景物,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写得十分生动。紧接着,诗人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于是放开了眼界,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世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0)

相关推荐

  • 【诗歌】 山东诗人 凌云▪现代诗 (三首)

    2021.10.11 星期一    作者简介 凌云,本名鹿继宏,山东诗人,一九六六年出生.三十多年纯粹的文学爱好者,曾参加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六年鲁迅文学院两界文学创作班函授学习.乡土诗情散文随笔版主. ...

  • 楼钥才子午睡后创作的两首绝句,平易质朴,却饱含哲理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挥汗如雨.心烦意燥.如果可以寻一处静谧和清凉,心情必然会变得平稳和淡逸.古代很多诗人仕途不顺,就希望归隐山林,在禅境里聆听烟雨,于山水中歌咏闲适.不过这种愿望虽然简单,却并容易实现 ...

  • 绝句作法之总分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总分法,就是在绝句中,先总体描述情景或诗 ...

  • 绝句作法:归结法

    诗词学堂 绝句作法:归结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五)归结法 ...

  • 【诗词学堂】绝句作法:诘问法

    诗词学堂 绝句作法:诘问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除了前人总结的起.承.转.合外,还有其他常见的作法. (三)诘问法 诘问 ...

  • 【诗词学堂】绝句作法:归结法

    诗词学堂 绝句作法:归结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五)归结法 ...

  • 绝句作法:总分法

    醉月诗苑 绝句作法:总分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总分法,就是 ...

  • 【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总分法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学堂 绝句作法:总分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 ...

  • 绝句作法:重字法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四句一首,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结构,前人总结为 ...

  • 【诗艺花蹊】 绝句作法:诘问法

    绝句作法:诘问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除了前人总结的起.承.转.合外,还有其他常见的作法. (三)诘问法 诘问法,即在绝 ...

  • 绝句作法:情结法

    绝句作法:情结法 绝句短小精萃,韵味深长.它往往通过简洁的画面.一时的情景来表达诗人的心绪变化和悠远情怀.绝句的作法,前人总结为一般起.承.转.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的作法. 绝句作法:情结法 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