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乖巧的丑陋
文丨杨德振
一个人在十八岁前乖巧伶俐,是懂事、成熟的标志,往往能博得父母乃至周围人的夸奖和欣赏;一旦踏入仕途或走向社会上,过渡乖巧就有可能陷入圆滑世故的泥淖,甚至让人生出此人丑陋、奸邪、非我族类的印象。
我曾在多个单位工作过,碰到这种类型的同事不下四、五人。说他们“十恶不赦”吧,似乎“冤枉”了他们;说他们平易近人、好打交道、好相处吧,又似乎“不对劲”;他们在单位里几乎与所有人“相处融洽”,没有半点生分和隔膜,不管谁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一概都说“好”、“很棒”;当众不分青红皂白地奉承、抬举个别人不说,私下里就更是甜言蜜语,极尽所能讨好每一个人,让人觉得舒服无比,以为找到了知己、知音,因此,渐渐形成了一种言语蛊惑、精神依赖,只要三天不听那个人的“夸奖”、“赞美”,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因此迷茫、困顿、惆怅、失落。尤其是某个人做错事或犯下失误时,那个人也是没有一点是非观念和集体纪律观念,站出来主动“开导”、“安慰”,他通常会说:“犯点错不值得大惊小怪,单位里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犯这种错”、“别灰心,别烦恼,你的功劳与成绩,大家都看得到,出现一点失误,不怪你,只怪制度不健全,主管没有带好头”、“别人对你工作失误这件事有看法,我可是一心支持你的,一直在帮你打遮掩和开脱的......”,诸如此类“暖心”的话,让犯错的人还以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错多远,因而更加满不在乎、疏忽大意,甚至有恃无恐,不去主动检讨失误做错的地方和寻找根本原因所在,反而去感谢那个人的“开导”、“安慰”之情,觉得对组织单位上的规章制度可以继续漠视疏忽,不以为然;回过身来反而对乖巧之人更加感恩戴德,佩服的五体投地,俯首贴耳,继而围着他(她)转来转去,投桃报李;因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不可收拾;这是典型的好员工被乖巧丑陋之人带偏的案例,让人愤慨和失望。
究其原因,这些人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乖巧”,并非童心未泯的继续,更不是真心为了单位的整体和谐与团结。他们这种不分轻重、不分场合、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讲纪律规矩,一味地迎合讨好领导和同事,其背后的目的与动机是值得深究和琢磨的,还是值得警惕的。
这类人并非真心为同事着想,更不是为组织单位全盘着想,他们哗而取宠,乖巧“可爱”,只为赢得一个好人缘,为自己将来到处投机取巧、获得人脉资源和向上晋升通道创造一个“先天”利己的环境罢了。他们这种不真实的内心表达与亲众行为往往是能力不足、口水多过行动、说多干少的潜台词,还有可能是人性邪恶的伪装与掩饰的一种方式。一旦目的达不到,或被人识破,他们便会露出本来面目,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顿时变得麻木不仁,冷眼旁观。这种处世态度,既误导和迷惑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在我老家湖北麻城,民间有句俗谚:“嘴巴甜如蜜的人,屁股必定辣似姜”,说的就是这种口蜜腹剑、乖巧异常的人,他们心里必定有比“老姜”更辛辣的算盘与计较。对这种类似于“老好人”的人,个人一旦接近和亲热上了,于工作、于进步只有害处,没有益处;于一个组织单位来说,这样的人一多,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就会遭到很大程度的瓦解、分散、稀释、动摇,危害多多;因此,作为一个单位管理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让类似藏奸的乖巧陋习沉渣泛起,大行其道,要以正祛邪,露头就打。当然,作为员工个人,应自觉远离这种“热情”的小人、“好心”的怨家、冤家,做一个泾渭分明、嫉恶如仇、坚持职业操守、循规蹈矩、遵章守纪的人,不被丑陋的乖巧所蒙蔽和利用,荒废自己的进取精神和美好前程。
二0二0年六月十日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