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克己”体质
歌德曾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生活的奴隶”。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牢牢抓住生活的主动权。 正如马致远在《岳阳楼》中所言:“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人生在世,我们要懂得克制浮躁,不随波逐流;克制锋芒,不显山露水;克制怨气,不怨天尤人;克制欲望,不过多奢求。 如此,生活方才过得惬意,人生才能活得极致,也才能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01克制自己的浮躁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做什么事情,一味求快,只想短时间见到成效,只会如吹气入竹笼------劳而无获。 《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一个故事。 楚国人养由基,射箭技艺高超,有个人慕名而来,希望获得真传,便拜其为师。 于是,养由基给他一根细针,让他天天对着针眼看;同时,在其手掌放一块砖头,练习臂力。 此人疑惑不解:我是来学习射术的,天天看针眼、端着个石头有什么用? 养由基说:“我就是在教你射术的精髓啊”。此人刚开始尚能坚持,没过几天,便不愿再练习,觉得什么也学不到。 于是又另拜他人为师,最终因心浮气躁,射术没学到,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一个人内心浮躁,不肯踏踏实实做事,只想急功近利,就如墙头上的草,头重脚轻根基浅,做不成大事。 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当你的学识还扛不起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读书。 当你的格局还配不上你的成就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修行。 懂得克制浮躁,心怀诗和远方,着眼于当下,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未来可期。
02克制做人的锋芒
《命运轮》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同样,做人,如果锋芒毕露,则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无论自己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强,万不可锋芒毕露。 以史为鉴,懂得大智若愚、韬光养晦之人,才能成大事,赢得人生。 明朝官员中,群星璀璨,名垂青史者甚多,但最令我折服的,当属内阁首辅李东阳。 明武宗当政期间,大太监刘谨权倾朝野,只手遮天,搞得官场乌烟瘴气。 很多大臣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惨遭陷害,明哲保身者选择辞官归乡。 李东阳心系大明王朝,不愿看到国家就此沉沦,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中不顾。 于是,他收起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廉洁和忠义,表面与刘谨结好,暗箱操作,以一己之力救下不少刘谨政敌。 他忍辱负重,被千夫所指多年,只为等到时机,最终在安化王朱寘鐇打着反对刘瑾的旗号造反之时,趁机动员朝中大臣弹劾刘谨,最终刘谨被凌迟处死。 李东阳成就了大明江山,也成就了自己,不仅在暗无天日的朝廷中,安然无恙,而且还保全了很多正义之士,得以被后人所称颂。 正所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越是心有城府办大事的人,越是像饱满低垂的稻谷,为人极为低调、谦卑。 人红是非多,凡事锋芒毕露,不仅容易遭人嫉妒,还容易招惹是非。 生活中,那些在网上爱炫富、爱逞能的人,最终只能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克制做人的锋芒,戒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温润如玉,自在前行。
03克制心中的怨气
《荀子·荣辱》记载:“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有自知之明、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从不怨天尤人。 被世人称为“半个圣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克己方面堪称典范,他历来把克制心中的怨气,视为修身养性的磨刀石。 同治八年,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事的危急关头,却遇到了两大困难,令其焦头烂额。 军事方面,江南地区突发瘟疫,主力军队大多染病,战斗力大打折扣,士气低落。 后勤方面,粮道被阻,粮饷匮乏,七万多士兵食不果腹,体力不支,想要打胜仗更是举步维艰。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用于支援前线攻打雨花台部队的粮饷,却被江西巡抚沈葆桢半路截留,只为确保江西部队的粮饷。 沈葆桢这一举动,于曾国藩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是常人,可能早就对沈葆桢暴跳如雷、恨之入骨了。 但,面对沈葆桢,这个自己曾多次举荐才得以升任江西巡抚的下属,曾国藩并未对其发火,甚至连批评责怪都没有。 只是在日记中进行了记录,大意是对于截留粮饷一事,心中不免有怨恨。但是以古为鉴,故意使坏、违背心意的事情,屡见不鲜。正好可借此机会,磨砺自己的内在修养。 正是由于曾国藩懂得克制心中怨气,以大局为重,着眼当务之急,最终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为后人所敬仰。 人都有七情六欲,面对不合心意的事情,都会生气甚至发怒,但是懂得克制,就是一种高深的修行。 格局往往是由委屈之心喂大的,心胸常常是拂逆之事撑开的。 发怒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更加激化,还会扰乱自己的心绪,可问题还在那里,或许正在偷偷的笑你的无能呢。 正如王小波所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自己对无能的愤怒。” 与其任由自己的怨气宣泄,不如懂得克制,放开心胸,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终将柳暗花明。
04克制超出能力的欲望
《道德经》中有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如果放纵欲望,一味贪婪、不知满足,就会招来灾祸。 南宋年间,村子里有个叫毛烈的有钱人,为人贪婪狡诈,爱占小便宜。 他有个朋友,名叫陈祈,家里也很富足,下面有三个弟弟,年纪尚小。 陈祈为了在母亲去世后,和兄弟分家产时,分得更多,与毛烈订立契约: 暂将家中好田地,以低价卖给毛烈,等弟弟们长大成人,平分家产后,再将好田地赎回,归为己有。 多年后,当陈祈拿着银子,打算赎回自己的良田时,奸诈小人毛烈却抵赖,以地契暂找不到为由,收了钱却不还土地。 陈祈赔了夫人又折兵,气愤难当,告到官府,因没证据,反被鞭打,内心苦不堪言。 佛曰:“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 陈祈家境殷实,如果本分的做好兄长,公正的分配家产,必将悠游自在的过好下半生。 然而,无穷的欲望,让他变得贪婪自私,不惜与外人联手,坑害自家人,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就会甘之如饴。 明朝有个书生叫胡九韶,生活过的清寒不易,一边教书一边种田,苦心经营,也才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每天日落黄昏之时,胡九韶按照惯例,都要对天焚香,感谢老天赐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不解,明明一日三餐,都是青粥咸菜,哪有半点清福? 胡九韶心满意足的说,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不用饱受战争之苦;我们全家人居有屋食有饭穿有衣,不用承受饥寒之苦;家中无病榻之人,不用遭受疾病折磨之苦,这还不算清福吗? 正如佛经中有语:“知足知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无穷无尽的欲望,会像蛀虫一样啃噬我们的心。 然而,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太多,并不会全被我们占为己有,不需要的东西,再多再好都是垃圾。 我们真正需要的,无非就是一箪食、一瓢饮、一方小屋、一处卧榻。 当我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便能快乐的活一生。
写在最后 罗曼·罗兰有句至理名言:“真实的,永恒的,最高层次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里找,那就是工作,自我控制和爱。” 人生在世,活着的真正意义,就是快乐的生活,不懂得自我克制,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快乐而言。 愿你我,浮生不浮,凡事有所克制,做最本真的自己,过最极致的生活。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沉香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