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标准格律谱
《云翔词谱》 标准体【南乡子】词牌格律(国标体)
1.范词欣赏:标准体【南乡子】宋·苏轼(双调56字八平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1.标准【南乡子】声律特点,【主韵律】是“中仄平平仄仄平”单平入韵;其实【南乡子】与【南乡一剪梅】十分相似。
2.第一、四句是【律词句】4为辅的双平促韵结构,是【气群】结尾,逗号。
3.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宜遵之。
.
2.范词欣赏:标准体【南乡子】唐·冯延巳(双调56字八平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回首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注:1.平仄非常完美的标准体双调【南乡子】。
3.范词欣赏:标准体【南乡子】清·张惠言(双调56字八平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身与白云轻,飞过千山路未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窗里灯光窗外月,微明,远梦模糊易得醒。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已有乱蛩鸣,听到西风又暗惊。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双平促韵
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都作芭蕉送雨声。
注:1.平仄非常完美的标准体双调【南乡子】。
《云翔词谱》标准体【南乡一剪梅】词牌格律(国标体)
范词欣赏:标准体【南乡一剪梅】元·虞集(双调54字六平韵、两叠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五字句双平促韵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第二【意群】四字句双平入韵,四字句双平叠韵
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意群】七字句单平入韵,五字句双平促韵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第四【意群】四字句双平入韵,四字句双平叠韵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注:1.标准体【南乡一剪梅】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词句】2的句型,奇数【意群】是“中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单平入韵,偶数【意群】是标准四字句【词句】2的“中仄平平”双平入韵,并且叠句促韵,其实【南乡一剪梅】与双调【南乡子】极为相似。
2.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宜遵之。
比较《钦定词谱》:
.
又一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 芳草年年与恨长 回首凤楼无限事 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魂梦任悠扬 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 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即“细雨湿秋风”词体再加一叠,只第四、五句仍用平韵耳。宋元人俱如此填。
.
南乡一剪梅每段上三句《南乡子》体,下二句《一剪梅》体。
南乡一剪梅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虞集
南阜小亭台 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 雨也须来
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叠
随意且衔杯 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 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叠
旧谱以此与《江月晃重山》词皆为犯调,不知宋词名“犯”者,取宫调相犯之意,如仙吕调犯商调,为羽犯商类,从来未有以两调相犯为犯者。南北曲如此者更多,其误至今犹相沿也。
很明显,《钦定词谱》所示,是作品的实际平仄,属于“毛坯谱”,有误导之嫌,习者不应该亦步亦趋地仿制,还美其名曰“原汁原味”!
结论:
.
标准体【南乡子】其实应该是五十六字平韵双调,有二十八字平韵单调,但【主韵律】与双调不同,另外有单调的平仄混押体,大致上是将单调平韵的后三句句型替换,然后入仄韵。
【南乡子】还有其他字数不同的“又一体”,其实只是在平韵双调的基础上,首句或者第二句、第三句的分别增字摊破而已。
传统理论称“倚声填词”,那么【南乡子】的诸多增减字变化、句型变化,又当如何解释?其实古人只是遵循句型替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