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故园菜粑香

在故乡黄梅,每年农历三月三有吃菜粑的习俗。每年一到草长莺飞的春天,我就特别怀念家乡的菜粑。

记忆中,每年农历二月底,母亲和奶奶就开始磨米粉,为做菜粑做准备了。初三那天一大早,母亲就会去菜园砍回那叶子碧绿肥硕、长得如我一般高的芥菜。吃过早饭,奶奶就会用刀割下芥菜那一片片芭蕉扇一样的叶子。奶奶把菜提到厨房门口,一放下菜,那些贪嘴的鸡就赶集似的聚拢来,对着菜叶就啄,奶奶抬手赶,它们就离开,奶奶一干活,它们就又围来了,我拿起一片菜叶,对着鸡挥过去,鸡咯咯地叫着跑开了,我一停下,它们就又围拢来。为了不让它们再来,我挥着菜叶追赶,建元看到了,马上跑来了,也拿起一片菜叶帮我赶鸡,鸡终于被我们赶进了细腊哥家的竹林。后来,那菜叶就变成了我们手中的“武器”,我们嘴里发出“呜呜”声,互相攻击对方,直到手上啥也不剩。

就在我们打闹的当儿,奶奶已经割下菜叶并洗净切碎了,奶奶不愧是十里八乡的巧手,她切的菜总是又细又匀。她把切碎的菜叶放在锅里焯水,之后捞出放在竹簸箕里稍微沥下水,然后倒在木盆里加入已经磨好的米粉和盐以及葱、姜、蒜等,记得母亲为了增加口感,特地还放了点辣椒酱。调好料后,母亲就挽起袖子,使劲揉合。如果太稠了,母亲还会喊我添点水。其实揉粑也是体力活,母亲常常气喘吁吁,额头上都是汗珠。随着母亲的揉拌,那碧绿的菜沫慢慢就融入了米粉中,看起来如同点点翡翠,好看极了。一直在揉到米粉和菜均匀了,不稀不稠,不粘手,就算揉好了。揉好后,母亲和奶奶一起,做成扁圆粑,再放蒸笼里边蒸。待蒸笼顶上的气打着旋儿的时候,菜粑就熟了,奶奶揭开盖子,用筷子锥一个放在碗里递给我:“快趁热吃,吃了不生疮。”我接过菜粑,轻轻地咬一口,满口留香,顿时觉得世间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菜粑了。

故乡三月三做的菜粑还有一种蒿子粑,那是用粑蒿和米粉做的。母亲把粑蒿割回来后,脱下粑蒿的叶子,洗净焯水后,先放在木盆里用清水漂,要漂一天一夜,然后再清洗,使劲把它们挤干,那架式跟母亲打豆腐的时候挤豆汁差不多,之后把挤干水的叶子用米粉搅拌,再端到碓臼里舂,舂好后再做成扁圆形的饼子蒸熟。这种粑蒿粑比芥菜做的菜粑更糍、更有咬劲,吃起来要比芥菜粑香。做蒿子粑必须要用碓臼舂,不然你不管怎么揉,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揉,做出来的蒿子粑也不好吃。后来因为碓臼没有了,母亲也就没有再做过蒿子粑了,但每年三月三做菜粑的时候,总会听到母亲念叨蒿子粑,我感觉母亲爱蒿子粑更甚于菜粑,也许那也是母亲记忆深处的味道吧。

后来我外出求学,就再没有吃到过菜粑了。记忆的味蕾总是深情地顽固,每年春天,菜粑的香味总是在记忆深处撩拔。成家后,我也曾动过自己动手做菜粑的心思,但家里人少,糊盆搭钵地费力,也吃不了多少,故而总是有想法没有行动。

我怎么也没想到,以前只有在三月三才能吃到的菜粑,平时竟然也能吃到。一天,先生下班回来,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大袋子,我接过来感觉还热乎乎的,“啥东西?”我不禁有些疑惑。“王苕果儿自己做的菜粑,送点给我们尝尝。”(王苕果儿,真名叫王长城,是先生的同学,因为他做的苕果儿曾上过电视,先生的同学们都叫他“王苕果儿”,他比我年长,我称他“长城哥。)我迅速解开袋子,一股菜粑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这些菜粑如小孩的拳头大小,微黄,散发着淡淡的菜香,那上面的菜像天上散落的星星,不规则地洒在菜粑上。长城哥的菜粑里除了有传统的芥菜,还加入了腊肉、酱干、粉丝,咬一口,肉香伴着粑香瞬间在嘴里弥漫开来……

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勤劳的故乡人已经把当初四祖开山祖师给人治病的菜粑原料进行了改进,而且他们已经把菜粑当作一种产业来做了,现在吃菜粑再不用等到农历三月三了,故乡黄梅一年四季都有菜粑卖,远方的游子随时回故乡都可以吃到这种记忆里的佳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故乡,谁知道这菜粑文化在若干年后会不会像支遁当年种的那棵梅花一样,芳香永驻?

最美故园菜粑香!

作者:程俊   黄梅县实验小学教师 黄冈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黄冈日报》、《鄂东晚报》、《东坡文艺》、《黄石周刊》等报刊平台。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0)

相关推荐

  • 京味饮食丨拌蒿子毛

    拌蒿子毛就是拌蒿叶--蒿子的嫩叶.因其叶羽状.互生,如披针般细长,看起来像"毛",故此,民间管其叫拌蒿子毛. 蒿子,指茼蒿,一般菜园里都种.在春.夏之际,去其根割下来,捆成捆儿到菜 ...

  • 回味‖文/王翔

    回味 一 "菜齐了,开吃吧."看着满桌丰盛的佳肴,突然觉得少了些什么,"妈,我想吃饺子了.""好,我女儿想吃啥,我还能不做?正好冰箱里还有一袋.&qu ...

  • 朴实无华茼蒿花

    茼蒿,别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茶.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等.菊科,野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型与野菊花相似,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嫩叶可食用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庭佳肴,所以又 ...

  • 小月家的糟菜

    小月家的芥菜由山泉水浇灌.农家肥养大,鲜嫩肥美.芥菜砍倒晒干后涂上纯糯米酒糟,再装坛腌制就成了美味的糟菜-- 糟菜酒香扑鼻,入口微酸回甜,开胃消食,炒肉.泡汤.水煮都回味无穷哦. 小月家的芥菜地: 芥 ...

  • 广东人都爱这个“滚友”!

    导报君语 每一个广东人的心中, 总有这"芥"不掉的美味. 总有人说情窦初开的少女像十月芥菜--起了心. 不过,每到冬天,中华大地尤其是广东的吃货总会变成这"十月芥菜&qu ...

  • 嘉如《大 头 菜》

    三伏天里,老同学又送来一小坛大头菜.这对于夏天没胃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贴良药. 我对大头菜的喜好,源于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老谭,老谭是个热心人,那一年她回新埭老家给大家带了些大头菜来尝,还真别说,那些看 ...

  • 程俊:豆粑飘香又一年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先生下乡回来,递给我一个袋子:"快看看,你最喜欢吃的."我接过来一看,"豆粑!哪来的?""今天 ...

  • 程俊|采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程俊|采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应该算个资深驴友,在登山的时候,每每看到山里的圆萝卜,我总是禁不住诱惑.纯朴的山里人,如同<少年闰土>里"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 ...

  • 程俊:最忆锅边蒸菜香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周末,我和桃子最喜欢的去处是琴家.琴家位于县城西郊的一个家庭农场,农场里有好几口鱼塘,鱼塘的外围还有些许田地,勤劳能干的琴在田里种着水稻,地里种菜,吃的米是 ...

  • 程俊||隆冬岁末年粑香

    岁月将儿时 年粑的味道烙在 了我的味蕾上 隆冬岁末年粑香 乡下姨妈托人带来一袋自家烫的豆粑,也送来了久违的亲情.晚上,迫不及待的便做了白菜煮豆粑当晚餐,先生一向喜欢吃豆粑,特意给他盛上了满满的一大碗, ...

  • 程俊:春来荠菜香

    荠菜,我们家乡叫地菜.每年冬末春初,不用播种,它就自然地蓬勃生长了. 儿时,我最早认识的野菜,就是荠菜,从记事起就和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天,只要有空,就拿着刀和篮子跟伙伴们一起,结伴去了田间.乡 ...

  • 程俊:黄梅腊八豆豉香

    每到腊月初八这天,黄梅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还因为天冷,所做的豆豉保存的时间长,味道特别鲜美,会持家的家庭妇女都会在这一天做豆豉,称作腊八豆豉.我家也不例外. 奶奶曾说过,做腊八豆豉的豆子得粒粒是好的,所 ...

  • 程俊:停前深山有猪香

    到停前镇铁牛村鲁龙果园看万泉河生态黑猪,是因为泽雄哥的一句话:"我们万泉河黑猪肉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以直接生食."虽然我不敢生吃,但是我还是特别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猪. 带着好奇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四——揉糖

    做糖粑 揉糖 儿时记忆 01 空白 终于要揉糖了! 吃过晚饭,母亲将装糖稀的瓷罐搬出,尽管煤油灯的光不是太亮,但母亲仍看到糖稀浅了许多,她冲着我瞪了一眼,我马上装作抱柴禾,用眼角的余光,我偷偷地打量了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三——炒米籽

    进入腊月,年的脚步似乎也加快了,村子里的女人们都被年催着忙个不停,做苕果儿.打豆腐.炒花生.炒米籽.做糖粑......母亲也不例外.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炒米籽,因为米籽炒好,离做糖粑也就不远了. 母亲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