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掺硅补锂”电芯上车!上游产业链企业或将受益
1月13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智己汽车于中国上海、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和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布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同时全球首发两款量产定型车,新车预计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交付。
(智己汽车首款智能纯电轿车)
起点锂电大数据注意到,新车将搭载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采用“掺硅补锂电芯”技术的电池,支持无线充电,全系电池组容量标配 93kWh,高配车型为 115kWh。
据透露,基于“掺硅补锂电芯”技术的电池,其能量密度较现在行业领先水平将高出30%-40%。最大续航里程超 1000 公里,并做到 20 万公里 零衰减。
在电池安全性方面,该款电池将通过电芯材料配方的优化、专利成组技术隔热阻燃,以及全铸铝电池包壳体封装技术,结合BMS端云协同管理,号称已达到 “永不自燃最高安全等级”。
可以看到,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仍是当前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重点关注的领域。
从2018年业内平均续航300km,到2020年平均续航突破500km,甚至部分产品突破700km,短短三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变化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目前在中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主流在售产品的续航里程集中在500-800km之间,但随着更多玩家涌入,续航里程的天花板不断被打破。例如,东风旗下岚图品牌即将发布的首款量产车岚图FREE,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NEDC综合续航超860km。
去年11月,马斯克称,特斯拉将发布现有车型的改进型,续航里程可达到700公里。此外,特斯拉还在研发长距离版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到1000公里。
1月9日,蔚来在发布会上推出了旗下首款自动驾驶车型——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7。续航方面,搭载70kWh电池包NEDC续航超过500公里,搭载100kWh电池包续航超过700公里,搭载全新150kWh电池包续航超过1000公里。
而比亚迪也有着1000公里的续航梦,只不过其没有通过电池实现,而是从混动上找方法。
此次,通过“掺硅补锂电芯”技术的电池,智己汽车同样号称最大续航里程能超 1000 公里,并做到 20 万公里 零衰减。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于车辆续航、耗电的需求增加的同时,电池技术也在向多元化转变。
过去提升锂电池体系整体能量密度的研发方向集中在正极材料的攻关,随着NCM、NCA等正极材料普及应用,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有了长足的提升。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负极材料的研发领域,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硅碳,硅氧)随之成为企业追逐的新热点。
几天前,蔚来公布的固态电池中就提及过“无机预锂化碳硅负极”这一技术工艺。与之类似,宁德时代“掺硅补锂”技术就是通过预锂化对电极材料进行提前补锂,硅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应用中出现的先天缺陷,以提高电池的总容量和能量密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掺硅补锂电芯”另一大优势似乎比长续航更诱人,就是20万km零衰减。当前,动力电池衰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初代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的衰减困扰更甚,续航甚至均达不到刚到手时的半数,但目前来看零衰减也没有先例,能否成功还有待观望。
此外,据了解,智己汽车大概率也将搭载宁德时代的811电池。
尽管目前“掺硅补锂”技术还存在成本、工艺等方面一些问题,但是不妨碍其成为动力电池未来重点研发方向之一。而在碳硅负极上已先行布局的上游材料企业,也有望受益于“掺硅补锂”技术的发展。据预测,若按照负极材料中掺杂10%左右的硅碳负极计算,则未来3至5年硅碳负极的市场空间将达50亿左右。
目前上游企业主要有贝特瑞、中科电气、翔丰华、硅宝科技、杉杉股份等。
贝特瑞现有硅基负极生产线已投产,属于行业内最早将硅碳负极材料实现商业化的企业之一,截至2020年4月现有硅碳规划产能为3000吨/年,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安排产能。公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
中科电气在硅基负极材料已进行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对硅碳和硅氧等硅基负极材料技术皆有研究和储备,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进行成品试生产;
翔丰华硅碳负极处于中试阶段,并已具备了产业化基本条件,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水平;
硅宝科技2019年完成中试放大并建成产能50吨/年的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公司作为锂电负极材料行业的新进者,瞄准行业高端的硅碳负极材料。目前,公司已送样多家电池厂商进行共同开发,将根据与厂商的合作进度放量生产;
杉杉股份已建成一条中试产线。受下游市场导入和需求发展尚需一定过程影响,2019年出货占比不高,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