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有特殊的玉器做工,认准这点古玉辨伪稳了
传世的古代玉器是指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玉器中,非经正式发掘出土的和从未入土而流传于世的那部分玉器。传世古玉掺杂着伪古玉,辨伪是迫切要求。结合传统的辨伪经验和当今各学科发展趋势,学者杨伯达在玉委会会刊上发表的《传世古玉辨伪的科学方法》一文中,这样为我们简述该如何分辨古玉的真伪。
玉环 商 径7厘米 孔径6厘米 厚1.2厘米
玉环 新石器时代 径8.8厘米 孔径3.7厘米 厚0.4厘米
作工辨伪。玉器的作工就是玉人使用砣具等多种手段加工玉材成器,其器纹所体现的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这种水平与演变也是我们鉴定玉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玉人首 商 长4.3厘米 宽3.4厘米 厚1厘米
关于玉器作工在辨伪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清的玉器鉴赏家已有认识,如明代高濂云:“孰知今人所不能者,汉双钩之法。形似稍可伪真,钩碾何法拟古?识者过目自别,奚以伪为?” 高濂以为,不仅汉人“双钩之法”不能仿,其它任何钩碾法也是难以“伪为”的。
玉兽面纹琮 商 高6.1厘米 径7.3厘米
玉器的砣工犹如绘画上的笔法、雕刻上的刀法,富有个性,最为难学,最为难仿。明清、近代古玉鉴赏家多主张古代以昆吾刀治玉,故对其刀工的评论及用词都要有所分析。刘大同是这一主张的代表者,他在《古玉辨·刀工》一节作了详尽的解释:余按古今雕刻一门,可分为五大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是以石制玉时期,可称最古;一变而为周之昆吾刀;再变而为汉之八刀;又一变而为六朝巧雕;至清之乾隆 精刻为最后。若就双钩碾玉法论之,汉时已取便捷,失其古趣;至今之用旋车制玉,则愈趋愈下矣;倘再用机器制作,则俗恶更不堪设想,可畏也哉!
玉凿 新石器时代 长11厘米 宽2.9厘米 厚2.5厘米
玉凿 新石器时代 长11厘米 宽2.9厘米 厚2.5厘米
上述看法是否公允可以研究。由于他主张玉器是用刀刻成,所论之刀法不尽与砣工相契合。
我主张玉器之造型与纹饰是用砣机碾琢。历代砣机依其结构、制砣材料的不同而改进,其功能效率也逐步提高,这对玉器作工影响甚大。姑不论砣机何时出现,从现存良渚文化玉器图饰来看,其细曲线纹是由短而细的线条错落连接而成,其直线纹是由笔直的阴线构成,这两种不同作工的线条并存就是我们鉴定其真伪的根据。
青玉雕辟邪 网络图片
石家河文化的减地阳线、殷代的双钩拟阳线、西周的一面坡阴线、战国的细劲的钩勒、西汉豪放的线条、东汉的游丝描、唐宋的池面隐起纹及其绘画性的线刻、明中晚期的粗犷砣工及乾隆时期均匀的装饰性碾法都是对作工辨伪的主要根据。
同一时代各地玉器的作工并不是平衡发展的,工匠技术的优劣、地方的差异都能造成先进和落后的差别。除上述两点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生前用玉和死后殉玉决定了这两种不同功能的玉器有着截然不同的作工,这种情况出现于远古,延续至隋唐。这两种玉器虽处于同一时代,甚至还有着同样的时代风格,但在精粗、繁简上有着天壤之别。汉代精致豪放的避邪与简洁刚健的玉猪就代表了上述两种不同领域玉器的典型作工。所谓“汉八刀”并非汉代玉器的主要作工,而是专指殉葬用的猪、蝉之类的简工而言。故刘大同以“汉八刀”概括汉代刀工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