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人文风情?

放眼拉萨的河谷平原、沟域

你会发现

一幅绝美的自然风光画卷

冰川、花海、星空应有尽有

另一方面

藏戏、刺绣唐卡、高原河谷农业

藏式火锅等人文风情同样熠熠生辉

拉萨河穿拉萨城而过

形成拉萨河谷

可以看到拉萨城区与农业景观交相辉映

摄影/谢罡

山川江河大陆性冰川的水源

细润着拉萨千万的生灵

干净透明的星空

是无数摄影、星空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神奇花海日光之城等因素

造就了典型的沟域拉萨

在这里自然与人文

传统与现实激烈碰撞

迸发出了许多精彩的人文风情

宣舞的庄重华丽

刺绣唐卡,藏香技艺的精美绝伦

别样的自然环境加之科技的支撑

造就了独特的高原农牧业

今天的拉萨与“老知青”时期相比

一切都是新的

新速度、新科技、新技艺

……

拉萨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人文景观

一起来看看吧

非遗拉萨

在历史悠久

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拉萨

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

它们代表着拉萨的文化之美

代表了拉萨鲜活动人的生命力

舞蹈:多姿多彩的舞步文化

在拉萨

非遗舞蹈并不“高冷”

拉萨的民间歌舞总是

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普堆巴宣舞

一种庄重华丽的千年古舞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曾一直是拉萨大型庆典上的专属表演

“宣”即歌舞之意,起源可追溯到古象雄时期

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摄影/万春林

宣舞与我们常见的藏族民间舞蹈不同

它融合了说、唱、跳多种表现形式

其服饰也极尽华丽

尤其是女性的装扮

跳舞时必须佩戴两个绿松石的装饰

一个在头顶,一个在后脑

前围彩色围裙,背后披上彩带式披肩

宣舞节奏缓慢,层次分明

女性的动作恬静舒缓,男子则昂扬豪迈

犹如叙述藏民族从远古走来的故事

热振羌姆兴起于林周县热振寺

这种宗教舞步形式内容多样

其独特的服饰、昂扬的舞步、悠长的腔调

受到各地民众的欢迎

摄影/卓·丹增曲培

同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的牛皮船舞

是拉萨曲水县俊巴村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

舞蹈由边唱边跳的“阿惹”

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

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

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狂朴实

是船夫们独特的娱乐方式

牛皮船舞

摄影/谢罡

作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

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藏戏是西藏艺术的集大成者

参与人数众多,演员服装复杂

在表演的高潮阶段

观众往往也加入歌舞,场面热烈

成为观众与演员的一场大联欢

尼玛江热乡羊日岗村的藏戏队

正在拉萨霍尔康庄园表演藏戏

摄影/万春林

手工:灵活的指尖艺术

刺绣唐卡、布制面具、锻铜、藏香……

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萨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与木雕密不可分

拉萨木雕技艺包括藏式建筑木头构件

藏式家具等

雕刻出来的图案有花叶、龙凤、鹏鸟等

浮雕、镂空等各种技法更是历代木雕匠人

文化理念和审美的积淀

木雕是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建筑、家具和其他各类装饰品上都有广泛应用

摄影/王宁

在拉萨河畔的达孜区内

一位师傅正给藏戏面具用咖啡色的“泥”进行修饰

屋里的几个工匠,或制作泥模

或给脱了胎的面具刷上白底

这便是西藏自治区“贴布脱胎面具”传习所

它的建立使这项历史相传已逾千年的

面具制作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泥模晾干后脱胎成型

最后打磨上色,不仅用于藏戏表演中

其本身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摄影/万春林

唐卡是藏文化中另一张绚丽的名片

在墨竹工卡县

有着独特的刺绣唐卡

如今这门技艺已突破家族限制

并且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学习刺绣唐卡手艺

堆绣唐卡,拉萨的另一项非遗

手工艺人们用各色布料剪切、堆贴、绣制出

美丽而立体的唐卡画面

其画幅通常十分巨大,颇为震撼

摄影/普布次仁

乡土拉萨

拉萨地处西藏中部

北靠念青唐古拉山,南依雅鲁藏布江

拉萨河穿过市区和郊县

在郊县中,高原农牧业景观绚丽多姿

北部草原绿色茫茫,牧歌悠扬

在河谷中,拉萨河孕育了

拉萨独特的农耕文明

农业:神奇的高原河谷农牧业

这里是我国三大牧区之一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一线

将西藏分为了藏北、藏南和藏东南

西起阿里地区狮泉河

东抵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

这是西藏农牧区的重要分水岭

以北是广袤的羌塘高原和牧区

以南则是“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农区

每到春播秋收时

拉萨乡间的藏族乡民进行望果节的仪式

在翠绿的田野间

增添了一丝厚重的农业文明气息

摄影/普布次仁

拉萨以北100余公里

就是平均海拔4300米的藏北当雄草原

这里水草丰美,是拉萨传统的天然牧场

拥有地热、温泉、雪山、冰川、湖泊

河流、湿地、草甸等众多景观

这里组成了拉萨北部独特的草原生态环境

以及高原游牧文化

农牧业的交汇带给了拉萨富饶

孕育出了拉萨独特的历史文明

摄影/格桑次仁

辽阔的草原景观和多民族融合的元素

让当雄草原独具魅力

每到4月下旬时候

当雄的阿热湿地便开始热闹起来

草原的主人之一黑颈鹤便会从

林周县澎波河谷飞来

它是藏族人家十分喜爱的仙鹤

作为全球15种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

在当雄草原上欣赏黑颈鹤

也是这里独有的景观

青稞是拉萨主要的农业作物

群山环绕下,绿油油的青稞田

为高原增添了一抹亮色

摄影/林文

生活:乡间生活的新风尚

在拉萨的农村

你既能看到传统的农业劳作景象

又能看到现代化的收割方式

既能领略到藏族传统的节气民俗

又能感受到新时代的时尚气息

拉萨的乡村

处处充满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元素

现代化生活正在成为拉萨乡间的新景观

摄影/周伟

以唐古村为例

历史上曾是拉萨市的贫困村

现在当你走进唐古村时

看到的并不是落后的面貌

而是一个个整洁干净的温室大棚

甚至还有马术体验中心等现代化设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

唐古村的蔬菜大棚更是为林周的农业产业

增添了一抹亮色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村正在秋收

摄影/贡嘎来松

牦牛养殖是拉萨的重要产业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牦牛养殖也在向科技养殖发展

在林周县,一排排新式的养殖厂以及

从内陆引进的奶牛养殖成为拉萨郊县的新景观

不止林周县,其实在拉萨的许多村县

既有靠挖虫草致富

也有依靠直播而成名

还有靠藏绣、唐卡等技艺赢得市场的手工艺者

他们在保持传统的同时

积极融入现代社会

让拉萨成为了传统与现代并存之地

在拉萨乡间

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生产生活

摄影/朗加

鸟兽:拉萨周边的观鸟佳地

宗角禄康、拉鲁湿地、药王山

以及墨竹工卡县、林周县等地的湿地

都是拉萨周边看动物的好去处

越来越多的自然爱好者来日光城看鸟观兽

他们为拉萨旅游探索开辟着新路线

宗角禄康公园坐落在布达拉宫的后面

水面正对布达拉宫

日出时龙王潭中落满了

飞来的斑头雁和赤麻鸭

摄影/刘璐

在拉萨城区的街巷中

戴胜、山斑鸠、灰背伯劳是极为常见的鸟

因而也被观鸟者称作“拉萨三宝

事实上,戴胜是拉萨城中

既漂亮又好认的鸟

即使它离你很远,只要看到黄脖子

细长嘴和头顶的一撮毛

便可以大胆地确认它是戴胜

如果在雪域高原观看海鸥

听着像是段子

其实这是最没有悬念的事实

在布达拉宫背后的宗角禄康

这里有许多栖息着的棕头鸥

它们慵懒地等着游客的投喂

罗布卡林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

这里不仅有拉萨常见的花木

还有来自喜马拉雅的奇花异草

非常独特的是这里还生活着成群的大紫胸鹦鹉

此景在其它城市很难见到

摄影/刘璐

曲水县的雄色寺

是观看藏马鸡的好去处

林周县湿地则是黑颈鹤的乐园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最明显的鉴别特征是颈部三分之一的羽毛为黑色

2003年林周县就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

成群的黑颈鹤飞来这里越冬

主要食物是田里收割后残留的青稞

忙着吃青稞的黑颈鹤、斑头雁和赤麻鸭

摄影/刘璐

食在拉萨

千百年来的汉藏交流与种植

交通、仓储水平的发展

拉萨人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

食谱也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甜茶、青稞酒依然盛行的同时

藏餐也在不断变化革新

更有国内外的美食汇聚在这座高原之城

美食:汉藏交流的汇集地

如今的拉萨

不再是只有藏餐的高原孤味之城

而是一座敞开怀抱的美食聚集地

大家都知道

青稞是藏民族饮食的火种

它养育了先民

使人们来到如今蔬果丰硕的时代

从一粒青稞开始

一条全新的拉萨美食之路正在崛起

这些食材经由拉萨人的匠心

转化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美食

藏地传统食材的新吃法——青稞啤酒

摄影/张静

拉萨是农牧区交汇的地方

其不同的饮食风格也在此交流融合

1727年清政府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起

各地饮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入西藏

藏式火锅就是其典型代表

它用的是类似老北京火锅的铜锅

先把所有食材整齐地放在涮锅里

加汤炖熟

汤底是牦牛骨汤,食材丰富

口味偏淡。强调原汁原味

以牦牛肉为主的肉类

上锅后便可以直接吃,也可配以各种蘸料

藏火锅

摄影/南木加

或许对于拉萨人来说

一壶甜茶、一碗藏面、一份酸萝卜

以及一张牛肉饼是开启新一天的最佳选择

而遍布八廓街大街小巷的茶馆

便是品尝这类美食的绝佳选择地

这里不仅有藏餐、尼泊尔餐

还有西餐、咖啡厅

更汇集了串串、手抓肉、陕西面等南北美食

就算是凌晨三四点来这里

也总能找到饭吃

藏式烤土豆牛排

摄影/张静

蔬果:高原上的“菜篮子”和“果篮子”

考古发现

在青藏高原缓慢隆起过程中

至迟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

拉萨河谷地带的气候还相当温暖湿润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

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

拉萨地区的人类先祖就利用山前

广阔肥沃台地从事农耕

到了松赞干布时期

青稞糌粑、牛羊肉、奶酪这时

已逐渐成为高原居民的主食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

对藏地农业发展和饮食习惯都带来影响

拉萨曲水县的才纳乡据说就是

文成公主最初种菜的地方

时至今日,这里的农业示范园

已成为西藏最具示范作用的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今天拉萨人的“菜篮子”和“果篮子”品种多样

摄影/许阳

拉萨地处高原

植物自然生长期短

但从现代农业的视角观察也有有利于

蔬菜水果生长的地理和气候

如太阳辐射强、紫外线丰富

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雨水丰沛

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适宜发展太阳能温室和大棚农业

拉萨夜雨”美妙无比

而日温差大,这使喜凉作物单产高

品质优,比如萝卜、白菜等

实践证明,拉萨这座日光城

只要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

只要采取保温防寒、浇水施肥

通风换气等措施

都可以生产出蔬菜来,一年四季皆可轮作

墨竹工卡的蔬菜大棚

摄影/阿旺洛桑

故事拉萨

1200年前,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

西藏和平解放后

拉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众多新兴企业和新时代的“拉萨人”

成为了拉萨发展的新标志

他们为这座高原新城

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老知青:拉萨全面发展的前辈们

上个世纪60年代

来自于北京、山东、江苏等地的200多名

知情抵达林周,他们开荒地、修水坝

在这里开启了他们几十年的拉萨故事

西藏和平解放后

十八军开垦林周的荒地变农田

拉开了林周农场建设的序幕

供图/冼德刚

解放军进藏之初

从内陆到拉萨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不要说汽车交通

就连骡、马、牦牛行进起来都费劲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解放军提出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

站稳脚跟、建设西藏”等战略方针

经过一代代的艰苦奋斗

公路修了、铁路通了

“拉萨粮仓”建成了

拉萨也终于迎来了新发展

被放生的金丝牦牛站在山岗上

远处则是拉萨的现代化新城

摄影/吕宇理

新拉萨:新目标、新跨越、新发展

2016年,在江苏援藏项目支持下

雪鹰航空成立

拉萨拥有了第一批藏族女飞行员

从拉萨到苏州

从牧区到江南

从当雄草原到黑颈鹤气息之地

现在的“雪鹰”不仅为拉萨输送大批人才

还为拉萨的空中救援

和飞播造林贡献着力量

雪鹰航空培育出了

第一批藏族直升机飞行员

摄影/南木加

科技的发展才能带动拉萨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鱼跃制氧到藏源科技

都体现了科技兴,经济才能发展的道理

除此以外

藏族许多的传统工艺

在援藏干部的鼓励下

一些藏族手工艺者走出高原

把藏族艺术品介绍给更多的人

这也成为了他们致富的新途径

因为高原氧气稀薄

鱼跃制氧利用科技手段

专门从事氧气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

推动拉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氧气制造基地之一

摄影/沈云遥

观星之城,赏花秘境

辫状水系,非遗之花

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沟域之地

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高原日光城

使得拉萨的生命力在非遗中精彩绽放

布制面具、木雕等技艺重焕新生

新时代,拉萨的高原农牧业有了新发展

果蔬更齐全,美食更丰富

从“老知青”的年代开始

一步一步走来

拉萨正在以崭新的面貌焕发新生机

迎接新发展、创造新未来

偌大的拉萨

到底还有多少美?

等待着你去发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

“你不知道的拉萨特刊”

(0)

相关推荐

  • 全世界第一次认识荒漠猫,是从这里开始的

    猫盟CFCA 民间野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04-22 09:13 今天来说一个荒漠猫福地:若尔盖 ©鹳总 这也是这种中国野猫第一次被摄影师记录到的地方 讲述者:马子驭 其他未注名图片均为作者所摄 开车从甘 ...

  • 奥运结束了,另一场盛会开始了

    物道君语: 吃酸奶的节日, 这由历史发展而成的雪顿节, 是雪域高原的魂魄, 恰逢奥林匹斯圣火的熄灭,却点燃了喜马拉雅的热情, 随物道君一起,共赏这人间的佛国胜景. 今日,是东京奥运会的结束之日.可你是 ...

  • 西藏林周:鹤舞高原

    中国新闻社 2021-02-25 作者:何蓬磊 近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黑颈鹤保护区内,黑颈鹤翩跹起舞,分外美丽. 飞舞的黑颈鹤 责任编辑:周星宜

  • 拍摄分享【高原的黑颈鹤】

    拍摄分享【高原的黑颈鹤】

  • 【一日一题】(888)横断山区嘉绒藏人的立体农业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嘉绒藏人生活在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中,为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在河谷.半山.高山地带发展立体布局的农牧业生产,至今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农业生产模式.早期果蔬种植主要分布在海 ...

  • 关于琥珀,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秘闻?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儿子孙和,不慎用刀误伤了心爱的邓妇人面部,面部伤很大,医生当时用琥珀粉末.朱砂及白獭的脊髓等中药配成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等到邓夫人面部的伤口被治愈后,不仅没有留下一点疤痕,而且皮 ...

  • 关于大清金锭,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秘闻?

    据小编了解,在2011拍卖市场上所见的金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人们也常常称其为"元宝",其中一枚"明代永乐元年十月日朝鲜国贡金银作局制足色金壹锭伍拾两 ...

  • 【每天老照片】-1万-3905-1920年代 福建福州的人文风情照

    1920年代 福建福州的人文风情照一组,资料来源:Yale University 1920年代福州的街景 1920年代福州的街景 1920年代福州城远眺 从南台岛看福州 放风筝的孩子 教会学校女学生 ...

  • 【每天老照片】-1万-3801-1931年 江苏南京人文风情老照片

    1931年  江苏南京人文风情老照片 本组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壤科学家和地理学教授罗伯特·拉里莫尔·彭德尔顿(RobertLarimore Pendleton,1890-1957). ...

  • 客家“圩日”,逐渐消失的客家人文风情!

    客家人的墟日,根据周围客家人的约成规定,一般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墟."二七"墟."三八"墟."四九"墟 ...

  • 关于郎世宁字画,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秘闻?

    郎世宁用欧洲君主都会让画师为自己画像,并悬挂在正厅供世人观赏的例子劝服他,并表示大清正逢盛世,天下太平,若是乾隆能够画出肖像画,让天下都一睹帝王威仪,岂不是让四方诸国更加宾服.乾隆听到这里,终于下定决 ...

  • 独特的人文风情——青岛市南的这段海岸线看过吗?

    青岛中心东移,老市区,尤其是前海西段,显得有些冷清.但八大峡沿海一带,有独特的人文风光,记载着青岛独特的乡愁...

  • 人文风情——澳洲行(2 ) |摄影

    数年前去过澳洲,那里真是地大物博(人口少),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百姓富有,文明和谐......,印象深刻. 蓝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炙热的阳光.诱人的海水.略带腥味的海风.各式各样的游艇--.这是我对 ...

  • 我镜头里的加拿大人文风情(一)

    到了国外的人都会尽情地拍些风光图片,我也一样.其实我是很想拍些风土人情的片子,但又不好意思将镜头对准一个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的老外们. 2014年8月份去加拿大时想在这方面做些尝试,之后,感觉加拿大人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