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古曲《广陵散》的原型人物——聂政
战国时,濮阳严仲子入韩廷为臣,其人刚正不阿,直言上奏韩相侠累的过失,因此与侠累结怨;严仲子知道侠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肯定会报复自己;于是便出游列国,寻找一个能对付侠累的高手,先下手为强。
当时聂政因杀人之祸,与母亲、姐姐一同躲到齐国来,在市井里做一个屠夫。
严仲子到齐国后,便有人向他推荐聂政,严仲子去拜访聂政,与之结交,并送上黄金百镒为聂政母亲祝寿,聂政辞而不受,严仲子支开左右对聂政说到:“我因为直言上奏得罪韩相侠累,必遭其报复,这些年我一直游历列国,这次到了齐国,听闻您的侠义盛名,实感敬仰,所以送上这百镒黄金,只是希望能与您交个朋友。”聂政说:“我在市井里做屠狗营生,就是为了能好好孝顺我的母亲,如今我老母在堂,我不敢将自己的生命许诺给他人。”
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直到守孝期满,聂政便向姐姐辞行说:“我不过是一介屠夫,严仲子位于庙堂高位,却屈身与我相交,又献百金为母亲祝寿,我当时是因为母亲尚在,才没有答应,如今我也应该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于是聂政便到濮阳求见严仲子,严仲子要帮聂政安排帮手,好助其成事;聂政却说:“人多口杂,难以成事。”于是孤身一人前往韩国国都。
一日,韩相侠累正在府上招待客人,众人觥筹交错,酒酣之际,聂政直冲而入,径直冲向侠累,宰杀侠累之后,力战数十人,聂政自知今日无法脱身,便用剑剥掉脸皮,剜出双目,然后切腹自杀。
关于聂政的故事有两个版本,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与蔡邕的《琴操》,以上便是《史记》中所载。根据《琴操》记载,聂政的父亲为韩哀侯铸剑,逾期没有完成,韩哀侯便下令处死了他。
聂政的母亲带着他逃过一劫,等到聂政长大后,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的死因后,便发誓为父报仇,刺杀韩哀侯。
聂政以泥瓦匠的身份混入了王宫,但是第一次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聂政逃进泰山,跟随仙人学习弹琴。聂政刻苦用功,十年之后,琴技已然超过师父,便辞师回国。为了不被人认出来,他用漆料涂抹身体,使身体长出癞疮,又吞咽木炭改变了声音,还将所有牙齿拔光,这下,面目全非,肯定没人认得出来了。
聂政回到韩国后,因为琴技了得,每每弹奏时,都被观众围的水泄不通,自此名声大燥,传到了韩哀侯的耳朵里,他也想听一听这天外之音,便下旨召聂政进宫。
聂政将短剑藏于琴内(剑胆琴心的出处),避开了侍卫的搜查,杀父仇人就在眼前,聂政知道,今天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否,自己绝对无法脱身而去。抱着必死的决心,聂政发挥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水平,众人听的如痴如醉,都不自觉的闭上眼睛欣赏这仙乐般的琴声。聂政见时机成熟,便抽出短剑,急速上前,将韩侯杀死。而后聂政用剑剥掉脸皮,剜出双目,最后切腹自杀。
聂政死后被曝尸于市,并千金悬赏他的身份,以夷灭他的家族。聂政的姐姐听说后,急忙赶到,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她依然确认就是聂政。于是抱着尸体大声痛哭:“他是聂政啊,为了保全我和他的知己,所以才自毁容貌,使人不能辨认。弟弟侠义,我又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埋没我弟弟的声名呢?”说完就在聂政的尸体旁边自尽,也有记载说是因为伤心过度,暴毙身亡。
聂政侠义,其姐刚烈,后世有诗句称颂:“为母辞金义且仁,却甘为盗忍轻生。若非有姊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后世传有《广陵散》,就是《聂政刺韩王曲》,用以对聂政的敬仰,聂政墓地遗址现在河南省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