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口那个鞋匠走了
鞋匠
后门口那个鞋匠走了
我们报社后门口那个鞋匠死了。
这是我昨天回报社大院,原来鞋匠摆的修鞋摊边上洗衣店的小妹告诉我的。
我不住在报社大院,住在另外一个机关大院里。这些年来,只要是鞋、伞、包包等小物件坏了,或是换个钥匙什么的,我总会舍近求远去找这个小鞋匠。如今他死了,特地带去的鞋没有修好,我心里空落落的。
记得这个小鞋匠姓曾,叫什么名字,我从来没有问过。他是湘乡人,一口塑料长沙话带着浓重的湘乡口音,很健谈,常在一边干活时,把他自家的事儿一股脑儿说给我听,话语中透露着对我的信任。
认识这个小曾之前,在报社后门口摆修鞋摊的是他的伯伯。这老头话语不多,手艺很好,那个时候我就经常光顾他的摊子。后来曾大伯回老家盖房子去了,顶替他的就是小曾。小曾应该是伯伯的徒弟,一样的手艺好,待人很热情,所以他的摊子前那三条歪七歪八的凳子上,总会坐着人,说的文雅一点,叫络绎不绝。这些人或是来闲聊的,或是来修鞋配钥匙的。小曾师傅对我说过,伯伯教导他,做手艺不能耍滑取巧,不能贪钱贪财,要靠本事吃饭。我有一双老北京布鞋,不知道怎么弄成了两个同边脚。我拿着两只鞋子去找他,他说这得费点功夫,要我第二天来取。第二天我拿到的果然是一双不同边的鞋,他把其中一只的鞋底翻过来,再将鞋帮子连上去,看起来和新的一样。我佩服他的好手艺,知道他晚间费了不少劲,于是掏出一张大点的票子给他做工钱。他还是笑笑说,要不得那么多的,一定要找一半钱给我。这鞋很合脚,我今天还穿着呢,修鞋的手艺人却不在了。
小曾总是笑眯眯的,一边干活一边和人家拉家常。他干的就是这种拉家常似的活计,手头功夫好,生意还过得去。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夏日炎炎,他都会在八点前支起摊子上班,有时还把媳妇儿和孩子带过来陪着,直等到傍晚最后一个顾客拿走修好了的物件,才收拾摊子回到他租住的房子里去。记得有一次我在附近的“新芙蓉”吃晚饭,散场大约九点钟了,小曾还在寒风中跺脚取热。我问他怎么还不收摊,他说答应了人家晚饭前来取鞋子的,可能那个人有急事耽误了,只好就这么等着。我说你怎么这么傻,明天给他不就完了吗?他笑着说,说好了的,不能失信呀。
前年有一次我去修鞋,他笑着告诉我,他媳妇儿要生二胎了。我诧异地看着他,问道:你一个人真辛苦养活三个人,很不容易了,还添一张嘴,压力更大哦。他还是笑笑说,你们报纸不是说,鼓励生二胎嘛,我要响应这个号召。我们乡下人,粗茶淡饭,养一个两个没有区别。后来这个孩子果然生下来了,他媳妇儿还是带着孩子在摊子边上转,一把屎一把尿的。他每天还是那么乐呵呵的,哼着小曲逗两个孩子玩。
今年端午节前,我去过他的摊子前一次。屋檐下的修鞋摊子没有人送活儿来,他独自望着后门口进进出出人群吹口哨。他说疫情以来,没有多少人出门,没有人来修鞋修伞,他的孩子快没得吃的了。我宽慰他说,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熬过这一阵子就会好起来的。他苦笑了几声,无奈地说道,等吧。
未曾想到,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小曾犯的什么病去世的,他以前的顾客们谁也不会知道。洗衣店的小妹说,可能是心衰,也可能是肾衰,反正他回家后就没有来过了。
他是一个漂泊到都市来的小人物,生活在这个城市一个小小的角落,一个在屋檐下揽活儿的小鞋匠,一个常年在都市捞生活的乡下人,个把月之前,我还特意绕到他的摊子前看过他。好端端三十多岁的人,突然遇到一场大病,在大医院抢救过吗?会像城里人那样,有社保医保或是别的法子筹钱治病吗?我不敢去想。
小鞋匠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父亲,与生俱来就是靠手艺过日子,有挥之不去的责任,为长辈养老送终,为家族传宗接代。他默默地在在那一片屋檐之下劳作,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默默地死去,死得无影无踪。
他曾说过,不想像他的伯伯那样,赚点钱回乡盖一栋好房子。他要赚点钱在城里买个小户型,再赚点钱让孩子上一所好点的学校。这就是他,最简单最简单的梦想。如今梦想成了灰烬,那两个苦命的孩子,不知会漂泊到什么地方去。
同在这个天穹之下,还有多少这样的手艺人?
报社后门口那个小鞋匠,静悄悄地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或者说,留下的,只是他梦想的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