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课堂教学】时慧慧:九上第三单元《诗词三首》诗词整合课备课手记

向古人先贤学正向思维

——《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备课手记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开学诸事繁忙,心头隐约纠缠着要好好地准备出一节课才好。第三单元的古诗文教学中,进度略带紧张,还是在最终的踌躇不决中选中了《诗词三首》,想要尝试群诗阅读课的推进。假期湿地年会上听了周忠玉老师的《做一个谦谦君子》群诗阅读正好也是这三首,加上周老师的诗词课例研究帮助,为自己打开了思路。

先要找一个可以聚焦的关键词才好。

整个第三单元都是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初三的孩子们,思辨意识在日记中已经有所体现,思想成熟的背后,充斥着激进与虚无,闪烁着思维的光芒。我们的课堂内容也应该在讲授文本内容、语用知识的同时,加入哲思才更有意味。《岳阳楼记》之后我们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忧乐观有所体会,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文字背后理解活在当下,尽力做好眼前事的切近;《醉翁亭记》之后我们了然于心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同时也引发思考:是短暂的快乐,还是永久的悲哀?在探讨过程中逐渐明晰了空间和背景对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人性的重要性,以及生而为人内心的纠结与矛盾,我们最终得出了“悲哀”并不准确,而“忧虑”更为贴近的答案;《湖心亭看雪》之后我们谈张岱的“孤独”,冰雪性格之下对于人物之间是否真的知己展开探究,最终明白敢于直面自己生活,敢于接纳自己我内心的困顿苦闷纠结痛苦,以至于对于孤独引发自我的思考,能够尝试着“享受孤独”。这些所有都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而是真的需要我们联系自身实际来探究经典与我们之间最为切近的关系。

我想,《诗词三首》也应该有这样的效用。李白、刘禹锡、苏轼三位大家的作品均为传世经典,主题意蕴明确,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理解应该是对于作者处于人生困境中的自我调适与积极豁达。突然想到了王君老师所说“语文意义疗法”中指明“要以语文学习的方式,打通教法和活法,经由语言学习,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那么,我们学习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是通过诵读诗词、把握文意,是通过联想迁移,将课堂生活化,让语文生命化,从文字背后解读作者的人生经历并探寻他们在面对自我人生境遇中的挫折时,发起感叹,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这份穿越时光的永恒魅力。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不要畏惧,不要悲观,不失凌云之志,可以像他们一样保持正向思维,永葆赤子之心。

这样的一种积极心态在心理学上是有专有名词的——正向思维。

资料显示,正向思维分为三个层级:

1.对自身的理念——热爱生命、确信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给世界带来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个体生命。确信自己和其他卓越人一样,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可以发掘,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变的更好,就会变的很了不起。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将权利赋予任何人,任何环境;

2.对他人的正确看待;

3.对现实世界的理念——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看待真理。

三位诗人无疑都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从处境上及心理感受上都是敢于直面自我的,而诗文的情感升华部分又无疑是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中体现出运动变化的积极乐观正向思维,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而前路坎坷,却依旧心中有梦。这种伟大的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主题型的探究呼之欲出。

如何推进课堂呢?

诗词的诵读必不可少。就用反复的多角度的诵读推进课堂最好。于是产生课堂的三个环节:第一部分——诵读,整体感知情感变化,由师生共读分析第一首,学生小组探讨其余两首的方式,侧重于分析情感基调的分析,对诗歌有整体的把握;第二部分——品读,正确认识自我处境,则结合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围绕具体的诗句词句展开分析,使用炼字及修辞的赏析推进比异求同;第三部分——赞读,积极心态看待世界,主要通过对关键诗句的赏析来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代表诵读、全班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配合使用,最终把握正向思维对人生的意义。

语文教学从来都不应该固步自封,而要打通与生活的联系,更贴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对生活的指导意义,这样才更加能够将经典文本的内在意蕴表达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