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可能不是王之涣,而是默默无闻的他

2021-09-14 10:00

华人号:中国文化

说到盛唐诗人王之涣,很多人都会想到“旗亭画壁”,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王之涣凭借一首《凉州词》,力挫另外两位边塞大诗人高适,王昌龄,成为“无冕之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后人对这首诗评价极高,甚至将其视为七绝的“压卷之作”。

而除了《凉州词》,他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即《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尽山河之壮美,后两句富有哲理,激励了世人一千多年,同样被视作五绝的“压卷之作”。

手握两首压卷之作,即使王之涣只留下了六首诗,他依然是唐朝最顶尖的诗人之一。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登鹳雀楼》其实很可能不是王之涣的作品。

不是王之涣所作,那么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呢?

有三种说法,一是一个名为朱佐日的御史。

根据唐人笔记小说《翰林盛事》记载,武后曾读到这首诗,大为赞赏,忙问左右是谁做的,宰相李峤告诉她这是御史朱佐日的作品。

《吴中人物志》记载更为详细,朱佐日因这首诗得到了赏赐,还有他的儿子朱承庆因为给唐太宗写的挽诗很出色,被评为高等,父子齐名。

虽然朱佐日似乎确有其人,但是后世大多数人并不赞同这个说法。

如果这首诗真的曾经名动宫廷,作者因此受到重赏,传为佳话,那么《全唐诗话》、《唐诗纪事》这些比较权威,内容比较全面的诗话中不可能没有任何记载。

说到底还是《翰林盛事》权威性不够,不能令人信服。

第二种说法是一个名为王文奂(美)之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王文奂诗曰:'白日依山尽……’”

也就是说沈括认为这首诗是王文奂所写。

还有司马光在《司马温公诗话》中也曾言“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漂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王文美、畅诸二诗……”

到底是王文奂,还是王文美,估计沈括和司马光也说不清。

而且无论是史书,诗话,还是笔记小说,都没有任何关于这两人的记载,所以很多人认为是沈括和司马光记错了,也或者这是王之涣的别名也未可知。

第三种说法是一个名为朱斌的处士,这个说法还比较靠谱,支持者也比较多。

很多人赞同这种说法是因为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国秀集》将这首诗记在朱斌的名下,并且原标题不是《登鹳雀楼》,而是《登楼》。

这本书是天宝年间的太学生芮挺章所编,收录了八十八位诗人,两百多首诗。

这个选本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因为如李白这样大的大咖居然没有一首入选,还有王维入选的几首除了《终南别业》,均非代表作。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可靠性,这本书也收录了王之涣的两首诗,一为《凉州词》,二为《宴词》。

芮挺章和王之涣算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且以王之涣当时的名气,芮挺章不太可能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所以很多人认为此诗的作者应该就是朱斌了。

那么这首诗为什么会变成王之涣的作品呢?

主要是因为芮挺章的这本集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几近失传的状态,一直到了北宋元祐年间才有人将它重刻了出来。

而在此之前,李昉、徐铉、宋白等人所编的《文苑英华》就已经将这首诗记在了王之涣的名下。

后来很多选本中,这首诗的作者基本就变成王之涣了,包括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三百首》。

虽然也有一些选本,既选了朱斌的《登楼》,也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且在朱斌的诗后注明“一作王之涣诗”,在王之涣的诗后,注“一为朱斌诗”。

但是,毕竟王之涣的名声高过朱斌太多,所以朱斌就渐渐被遗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