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 |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上期病例答案)
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该患者的诊断为:高级别导管内癌,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这个声像图:
于右侧乳腺外象限内探及一不规则低回声区,部分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杂乱,周边可见成角,后方回声略增强,CDFI:低回声内部及周边见少量血流信号。
这个声像图表现,为什么会是导管内癌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乳腺导管内癌的相关知识点及其超声表现、鉴别诊断。
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指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多始发于乳腺末梢导管小叶单位内,其癌细胞局限于导管上皮,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因此也称之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约占乳腺癌的3.66%,早期发现,其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经研究发现,约30%DCIS可发展为浸润癌,因此对于DCIS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病理上,DCIS的肿瘤呈结节状、条索状或颗粒状排列,采用以核分级为基础,兼顾坏死、核分裂象,将其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DCIS的发病以50岁作用的女性多见,其临床表现有:①患侧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或者浆液性;②触及乳房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内,大小不等,边界不清。
DCIS的超声表现有哪些特点呢?
①腺体结构紊乱型:表现为乳腺内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可呈长条形、串珠状或分叶状,部分可见成角,内部呈低回声,部分可有沙粒状微钙化呈点状或簇状分布;该类型的占位效应不明显,类似于腺病样增生的“豹纹”改变,但腺病常触不到肿块,质地也没有导管内癌硬。
②单纯微钙化型:该型DCIS可无明显的肿块或低回声区的表现,但可在乳腺某一区域内见到散在或呈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乳腺中,超声对于微钙化的显示率较低,该类型在钼靶中更具有典型特征。
导管内癌的钙化
③导管扩张型:表现为乳腺导管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扩张,走行不规则,扩张导管壁不光滑,其内可见絮状回声,内部可见高回声点状漂浮物。
导管不规则扩张,其内见点、条状强回声
④实性肿块型:表现为乳腺内的实性低回声结节或团块,边界不清晰,周边无包膜,边缘可呈蟹足样改变,纵横比明显小于1,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或散在或较密集分布的沙粒状钙化。实性肿块型需注意与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鉴别,浸润性导管癌由于有间质浸润,所以其占位表现比较明显,纵横比常>1,边界较导管内癌清晰,周围可见高回声晕,可伴有后方回声衰减。
上述两图为同一病例,可见乳腺内多发的结节样或条状异常回声区,结节周边可见蟹足样改变
乳腺内的不规则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边缘成角,内见点状强回声
⑤混合肿块型:表现为乳腺导管局部不同程度扩张,走行不规则,扩张管壁不光滑,其内见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其基底部的管壁部锐利。混合肿块型需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癌)相鉴别,导管内乳头状瘤(癌)的肿块周围导管扩张明显,常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区包绕实性回声,实性部分内常无钙化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