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德江先生在马继忠美术馆喻氏陶瓷馆开馆仪式上致答谢词(全文)

编者按

2012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喻德江先生及其好友原西安文理学院退休教授马继忠先生自愿将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无偿捐赠给西安文理学院。2013年4月13日上午,西安文理学院在升本十周年纪念活动之际,隆重举行马继忠美术馆、喻氏陶瓷馆开馆仪式。在开馆仪式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邓理和马继忠为“马继忠美术馆”揭牌;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与喻德江为“喻氏陶瓷馆”揭牌。 小编现将喻德江先生致答谢词全文编发。

喻德江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衷心欢迎各位在百忙中参加开馆典礼!

在这里我想表达三个感谢。

一是感谢古人。法国传记文学的奠基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写到:“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

这句话反映出芸芸众生中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后,普遍存在肉体尚存,精神已死的状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行尸走肉”。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当精神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就会进发一种挣脱的本能,试图努力卸下身上的包裹与结痂,而古物陶瓷所承载的信息,能量提供了一个能卸下身上包裹与结痂,超脱现实,精神寄托、归宿的乐园。这就是为什么自古至今从帝王到庶民对古文物的钟情、纠结、痴迷所在。

从旧石器至商周时期,古人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揭开了制作陶瓷的神秘面纱,用泥与火的艺术创造了人类不朽的传奇,一器一物灵动神秘、沧桑尽显,带来了远古的回音,岁月的烟尘,文明的历程。赤焰雪泥、万年炉火创造出整个华夏历史各朝代的锦绣陶瓷,从中映现出秦汉的豪放、隋唐的雄壮、宋人的儒雅、金人的放浪、元人的粗犷、清人的热烈。

怀旧是人的天性,因此感谢古人赐予我们的精神家园,感谢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部完整的华夏历史,感谢古人使我们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言欢、对语、交流、倾诉。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右)与喻德江先生为“喻氏陶瓷馆”揭牌 

二是要感谢文理。几十年的收藏,有甘苦、有感悟。爱瓷,使我感知了瓷道亦人道,因为瓷质万世不磨与人的精神永存、天人合一;鉴瓷,使我认识了真、善、美与假、恶、丑;赏瓷,常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折服,突显今人的浮躁、铜臭,使我在迷失中寻觅到精神乐园,灵魂的归宿;藏瓷,使我感悟到中华文明的伟大!同时感悟到在历史长河中,收藏者只是一个阶段的拥有者,每一件古物的属性为共有,理应源于历史、还于社会。三百余件古瓷,上朔新石器,下至民国,跨越八千年,历经刀光剑影、沧桑巨变,为人类至宝、为文明载体,使我深深感知:捐赠是种福田,是为了心的快乐,不能分享的快乐是一种惩罚。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瓦砾之微,实一国文野之系焉。陶瓷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心灵的结晶体,其在演进中与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美学、化学等众学科交融互汇,必将为复兴美丽中国起到基石作用。面对这些几十年的收藏,深感个人的德性修养,承载不了如此的厚重,成教化、助人伦、捐文理,遂成心愿。感谢文理使这些漂泊千万年的件件古瓷有了安居之地;感谢文理担当起社会的责任,担当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谢文理,在世风日下、喧嚣尘上的背景下,干实事,为教育高瞻远瞩办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传承文明的善举。

左二为喻德江先生

三是感谢亲朋。感谢亲人在我几十年收藏生涯中给了我“坚持”的基因,给了我无价的亲情,使我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感谢新老朋友多年给于我支持、帮助、鼓励、信任。感谢许多直接、间接、认识和未曾相识的朋友,给予我的教诲、启发、引导,使我经历了、体验了物以类聚的神奇。感谢马继忠先生塔桥修路的功德,感谢刘文西先生,字字千金的题字,使陶瓷馆蓬荜生辉,感谢建馆筹备组全体成员的辛劳。

谢谢!

来源: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 

喻德江

喻德江,知名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黄堡书院副院长,西安曲江咸恒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教授, 原中拍国际拍卖公司业务负责人、鉴定师。长期从事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拥有近四十载的收藏经历。2013年4月,喻德江先生将自己几十年收藏的陶瓷器无偿 捐献给西安文理学院。黄堡书院设有喻德江陶瓷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