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尖锋”笔法,兰亭已被通俗化,只有这样写才正宗! 2024-06-14 10:15:04 学习兰亭序书法 尖鋒,落筆混成魏晋时期普通行书的用笔大体从汉代隶书和草书“直入平出”的古法衍生简化而来,考察楼兰文书残纸,横画的入笔,无论是钝重地“敲”入纸面,还是凌厉地“冲”入纸面,一般均不借助于锋尖的“点”入取势,笔锋在行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方向上的稳定性。楼兰文书残纸王羲之早期行书《姨母帖》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留着这样的“古法”。王羲之《姨母帖》羲之行书的新变体现于横画的入笔,就是凸显侧下势“点入”后锋尖所呈现的角度多变、形态万殊的自然“裸露”之美,从入笔到笔锋的中截行进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向转换,从而引入了偃仰起倒的笔锋变化。这种新法甫一问世便迅速地流行起来,成为行书书体的“正格”用笔原则。神龙本《兰亭序》广受推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对尖锋入笔的技巧展示得最为直观和显豁。不过,如果与唐摹善本《奉橘帖》比较,便可发现神龙本《兰亭序》的尖锋过分夸张了“尖”的特征,横画点入的过程比较柔缓,“杀力”不够,笔尖的“裸露”过于触目,甚至具有了某种独立性,“昔”字、“故”字的首画入笔都很典型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冯摹本王羲之《兰亭序》之“故”、“昔”二字《奉橘帖》中的“三”字、“百” 字、“枚”字和两个“未”字的横画入笔方是王羲之笔法精髓的真实显现,其要旨为用尖锋落笔混成,点入的动作短促捷急之极,是一种“啄击”之势,可谓“兔起鹘落”。王羲之《奉橘帖》之“三百枚”字“点入”之后,锋尖即马上与笔腹绞合为一体,充满力度和弹性地勒出,尖笔的线型至为含蓄细微,其“裸露”和谐而适度。王羲之的这种尖锋用笔技巧以至大至刚的雄奇笔力为保证,后世无一人具此神力。虽然如此,神龙本《兰亭序》通俗化的尖锋用笔简易明快,对于“王体”行书的普及和流行仍称得上是功莫大焉。(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兰亭序》中发现王羲之用笔的三个秘密!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只要是练习书法者,对于<兰亭序>并不陌生,如果不读<兰亭序>则不知文脉为何意.如果不写<兰亭序>则不知笔韵为何物. 大图模式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 ... 王羲之“尖锋”笔法,如何写才正宗? 魏晋时期普通行书的用笔大体从汉代隶书和草书"直入平出"的古法衍生简化而来,考察楼兰文书残纸,横画的入笔,无论是钝重地"敲"入纸面,还是凌厉地"冲&qu ... 王羲之原创真迹兰亭帖下 学行书不可不临此帖, 行云流水冠绝古今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书法家的格局影响书法创作的笔法转变简述: 每一位书家因性情.气质.学养.审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整版朗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整版朗诵! 学行书不可不临此帖,行云流水冠绝古今,王羲之原创真迹兰亭帖下 王羲之<兰亭集序>帖下欣赏: 释文品读: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qu ... 老一辈播音员雅坤朗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老一辈播音员雅坤朗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唐太宗御史如何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骗取到手,又转而献给唐太宗的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张古画,这张画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何延之<兰亭记>的故事所绘制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一个骗局,讲的就是唐太宗的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的 ... 兰亭——因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海内外 兰亭--位于绍兴市郊西南方向的一处江南园林.据说最早要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越王勾践时期,勾践是绍兴人,建立越国,国都就在绍兴(会稽).建都后在现在兰亭这个地方设台祭祀:"立东郊以祭阳 ... 王羲之兰亭序笔法十四种(附图解析) 王羲之在其<观形章>讲了十四种笔法,这里做一下分析: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 ... 王羲之行书教学:王羲之常用笔法是什么?掌握了才能正确临帖 王羲之行书教学:王羲之常用笔法是什么?掌握了才能正确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