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噤口痢两案例之经验教训

乌梅丸治疗噤口痢两案例之经验教训

病例一
黄某,女,67岁。虽然年高,但平素身体尚健。于2年来患下痢,断续发作,发作时日下10余次至20次,好转时也尚有三、五次,便下物为脓血掺杂,伴有腹满而痛,曾有过里急后重,现已不明显,以前胃纳尚可,近一个多月以来食欲大减,间有得食即吐,或食后5~10分钟即呕吐,喜热饮,饮也不多,小便短赤,精神疲惫。脉沉而涩,舌质稍红,有白腻苔。据此脉证,诊断为湿热痢,病久伤却脾胃之阳,因之不能食而呕吐;湿热之邪未去,羁留于肠道,故便下脓血,属虚实寒热皆有之证,给予乌梅丸2剂。
乌梅15g,细辛3g,干姜6g,黄连6g,当归6g炮附子6g,蜀椒3g,枝6g,党参15g,黄柏10g,水煎服,日服一剂。
服药后,病情不但毫无改善,诸症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重,特别是腹胀满痛更为加剧,后改用他法治愈。
病例二
乔某,男,48岁。农民。秋季患下痢,延至第2年春天未愈,服过不少中、西药品,时轻时重。曾两度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诸症好转,但出院不久即复发如前。日下脓血便三、四次至十多次,其中杂有未化之完谷,腹痛绕脐,有轻微的里急后重。3个月以来饮食渐减,特
别是近半个月胃纳更差,有时竟日仅勉强进食二、三两,间作食后呕吐,不欲饮水精神不振,卧床不起。脉迟而弱舌淡少苔,手足不温
证属脾胃阳虚,运化无权,又兼湿热久留肠道而不去,为寒热错杂之证,试投以乌梅丸加减治之
乌梅15g,细辛3g,干姜10g,黄连6g,当归15g,制附子6g,蜀椒3g,桂枝10g,党参15g,黄柏10g,白芍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服一剂。

服3剂后,呕吐停止,食欲好转,下痢减去十之七、八。照此方稍有化裁出人,共服5剂诸症悉愈。观察半年,概未复发。

从上述2个病例中可以看出,乌梅丸治久痢有效者有不效者。

[按]

虽同为下痢,经年累月不愈,也并有虚实寒热的证候,但黄某服药后病情加重,乔某服药后疗效甚好。其原因是黄某虽为噤口痢,从脉舌症辨证,为中阳稍虚,湿热尚盛,以实证为主,即实多于虚,热盛于寒,而乌梅丸之药物组成是温补之品多于苦寒之品。所以服药后更助长邪热,因之,不仅无效,反而加重病情。例二之乔案,患者虽未及黄某

之年高,也没有其病程长,但除共有的呕吐不食和下痢以外,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彼为舌红替腻,此为舌色淡白少苔;彼脉为沉而涩,此脉为迟而弱;彼无手足不温(此证是厥阴证关键症状,也是使用乌梅丸关键指征!!!),此则有之。根据脉、舌、症的辨证,乔某虽也为寒热错杂之噤口痢,但以脾胃虚寒为主,以湿热为次,故用乌梅丸迅速获效。

由此看来,乌梅丸之治疗久痢,既要注意到有寒热错杂的病理因素,更要注意到以偏于虚寒甚者较为适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