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多元行为干预模式

多元行为干预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减少问题行为,具体而言,它包含了以下理念。

1.重视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

按照新的行为干预理念,人们不再将问题行为看成是负面的和消极的,而将其看作是有正面意义和具备某种功能的。对于问题行为的干预,过去的做法是将重点放在后果的安糸或处理上,近年来应用行为分析的做法则是将问题行为的前因、个人的相关特征以及问題布为的后果,三者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观察在哪些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较容易出现,哪些因会使问题行为一再出现,以及问题行为发挥了什么样的意义和功能等,找出前文所述的素之间的关系,然后透过详细而深入的功能分析去设计一套完善的行为干预计划。这是位用行为分析较以往的行为干预最大的改变。

2.强调前因的控制

控制前因,也就是找出行为的先兆(问题行为发生之前所发生的行为)和前因(导致某冬行为产生的刺激),以做好问题行为的防范工作。比如,当我们找到日常生活当中容易造成问题发作的刺激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刺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重新安排教室的环境、调整要求、改变程序、订立课堂规则、增加引发适当行为的提示等,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就进行控制,而不是等问题行为发生之后才去进行干预。当然,我们所说的前因调控不仗是控制导致行为问题发生的立即前事,而且提倡儿童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创造接纳、融和、鼓励的生活环境等,达到改变整个行为的目的,并最终改善儿童生活的质量。

3.提倡安排有效的行为后果

安排有效的行为后果是指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安排立即的后果,通过给予强化物相个体的良好行为得到加强,或者通过施加与取消刺激物,使个体的不良行为减少与削弱,这是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后果使用的策略上,基于处罚方式缺乏长期的效果,以及道德上的顾虑,新的行为干预模式开始逐渐限制处罚方式的使用。比如,全美各州都有特别的法规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某些处罚方法,欧美的许多行为干预机构不到最后关头也绝不轻言使用处罚的方法。

4.重视特殊儿童相关技能的提高

控制问题行为的前因、安排有效的行为后果都是通过处理个体行为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相当于一个借助外部力量来促使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应用行为分析除了强调“外力”的作用之外,还重视通过发展儿童自身的相关技能,促使其从自我另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以及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当儿童的个人能力得别提高后,他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恰当的行为进行交往和生活,这是减少冋题行为的根本办法。

5.强调行为的社会性

应用行为分析中“应用”一词就是指儿童的行为要具有“应用性”,其有两层含义:一是经过干预后的行为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二是在特定环境中、在具体时间内,从某位行为干预者那里学习到的技能和行为,能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都可以发生,也就是行为要能类化,能在各种社会情境当中都会运用。总体而言,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仅在“实验室"和“训练场”中发生,而是可以运用在各种社交活动上的。

6.强调特殊儿童的长远发展

发展行为技术的目的就是运用自然规律去提升特殊儿童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应用行为分析不再针对单一的行为问题,而是着眼于儿童的优点,重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将行为干预的过程变成儿童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行为的干预,让特殊儿童能最终提升其自主自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生活适应能力等。也就是说,行为干预的立足点应该是特殊儿童整个人生的改变。

综合而言,应用行为分析学家们在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时,其重点不在于禁止儿童的问题行为,而是在通过控制前因以及提高儿童各项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行为干预策略教导儿童表现新行为,以达到改变儿童行为问题的目的,并最终促进儿童进一步的发展o行为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以往的行为干预理念所忽视和缺乏的。

除了上述这些理念之外,我们在为特殊儿童设计行为干预计划时,还有必要吸纳特殊教育中的先进理念,比如支持的理念、全纳的理念、多元合作的理念等。只有具备比较科学、先进的理念,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行为干预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