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二官:龄官、芳官、艾官
红楼十二官:龄官、芳官、艾官。
龄官
龄官完整介绍请见《薛宝钗拆散了脂砚斋和贾蔷》一文。
龄官就是脂砚斋,原型是林雪。
《石头记》中贾蔷原型是郑邦祥,龄官原型是林雪。
龄官人物原型为林雪。
龄、林音近。
龄官姓林,有两处暗示。
《石头记》第二十二回:史湘云说,龄官“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石头记》第三十回:龄官的长相是“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石头记》有脂砚斋、畸笏叟直接出场,徐兴公专门刻意强调,点了脂、畸字。
贾蔷送龄官的鸟笼,有戏台,有雀儿。鸟笼指脂砚。戏台指砚台。雀一般称朱雀,指脂砚的红色。贾蔷又说:“我被脂油蒙了心”。明确点出脂砚的脂。
林雪(约1605-1669以后),字天素,生卒年不详。1621年,林雪旅居杭州。假设林雪此时十五岁,那么林雪大约生于1605年。
明末清初女画家,名妓,女侠。善于绘画,精通音乐,能诗。福建建宁人,曾经旅居杭州,列为西湖八艳之一。和名妓王微、柳如是、杨慧林等交好。和汪汝谦、董其昌、李流芳、陈继儒、张联芳有交往。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林雪从杭州回到福建,和曹学佺、邵捷春、陈衎、徐兴公、陈鸿、茅元仪等人有交往。中年修佛,晚年出家。
林雪,身份是名姬、名妓有不同说法,应该是艺妓。
王端淑(1621-1706)《名媛诗纬初编》:林雪,闽人,名姬,工诗画,从良,今入空门。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
《石头记》第二十二回庚辰(靖藏)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崇祯四年辛未(1631)。茅元仪到访福州。
八月四日,林叔学带酒和陈衎到林雪住处,和茅元仪喝酒。陈衎《大江集》林懋礼携具天素内史斋头同茅止生小酌次日止生诞辰致赠。
九月十六日,王熙凤原型陈一元直社,演《彩毫记》。这就是凤姐点戏,脂砚执笔。
陈一元《漱石山房集》九月望日直社观彩毫记分得三江:诗赓白社孰先降,争羡才人笔似杠。剧演彩毫声嫋嫋,香吹红袖队双双。卷帘明月飞银镜,入座凉风动绮窗。此夕应干天上纬,青州莫惜倒盈缸。
明代剧作家屠隆创作的《彩毫记》,主角是唐代诗人李白。
汪汝谦《春星堂诗集》:“清新俊逸,天素擅青莲之长。”把林雪比作李白。
脂砚执笔,是指林雪当天现场绘画。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林雪客串扮演李白。林雪的绘画老师徐士俊撰写了六十余种杂剧,林雪受老师影响,喜欢杂剧客串演出也是有可能的。
演出《彩毫记》当天,贾母原型曹学佺生病在家休息,没有去看戏。
芳官
芳官完整介绍请见《同性恋诗人芳官》一文。
芳官,《石头记》中戏剧性情节最多的人物。贾府买来的戏班成员,扮演正旦角色。原姓花,姑苏人氏,正旦。红楼十二官之一。戏班解散后成了贾宝玉的丫环。芳官的男子气概在"洗头事件"和'蔷薇硝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芳官在群芳夜宴中唱《赏花时》意蕴深厚。抄检大观园时,芳官同其他唱戏女孩子一起被撵走,芳官跟随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芳官与袭人同姓花,知道藕官为菂官烧紙。芳官、藕官、菂官现实中可能是同乡。
芳官,人物原型为胡梅。
胡梅(?-1650),字白叔,号清壑道人,室名酆雪斋,江苏吴江人。出身于阛阓,即街道民间。工诗文、善书法。万历三十年弃伶业医,寓南京,辞不入冶城大社。崇祯十四年作《税妇行》长诗。卒年七十馀。著有《清壑道人集》、《玉台后咏》、《玄岳草》、《闽游草》。晚年无子,双目失明。卖药吴门市,自号瞽医。
芳官姓花,胡梅即梅花。
胡梅能演戏,曾隶梨园(即戏邦子)。“白叔幼而秀颕,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绝。”胡梅虽然不是伶人,却是后世所称的“客串”或“票友“。
芳官后改名耶律雄奴、水晶玻璃。
耶律雄奴,是胡人。水晶玻璃,是白色。
《后周书》异域传:波斯国出颇黎珊瑚,即玻璃也。
胡梅白晳美须眉,是同性恋者。同性恋者又称玻璃,不知明末是否已经有这样的称呼。
艾官
艾官,在戏班担任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对象颇广,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仆役方外。戏班解散之后成为贾探春的丫头。
艾官跟芳官、葵官、豆官等人都是意气交好的,招人厌的毛病她一样也不少,贾探春屋里丫头也都不喜欢艾官。
夏婆子调唆赵姨娘辱打芳官,恰被艾官听见,便悄悄地回了贾探春,贾探春却料定艾官与芳官等“皆是一党,本皆淘气异常,便只答应,也不肯据此为实”。众女伶被逐出大观园后,艾官被干娘领出自行聘嫁。
众人都不喜欢艾官,艾官又喜欢搞阴谋诡计小动作,贾探春也不信任艾官。
艾官,人物原型为艾儒略。
艾儒略(1582-1649 ),字思及。原名朱力奥·阿莱尼(Giulio Aleni),生于意大利。
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就羡慕中国的富庶,图谋出兵征服。同时派出传教士,打着传播宗教、交流文化和科学的名义,渗透核心,搜集情报,窥探虚实。传教士都伪装成西方儒士,掩饰真实意图。当时只有李贽等少数人对于传教士的来意有所怀疑和警觉。
1609年,艾儒略被派往中国。由于暂时无法进入中国内陆,艾儒略只好与同行的本国耶稣会士毕方济留在澳门学习中文。艾儒略“资颖绝超”,仅两三年,便对“中华典籍,如经史子集、三教九流诸书,靡不洞悉”。
1624年底,应叶向高邀请,艾儒略来到福建开教,并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25年。
三山论学。1627年,艾儒略在叶向高的府邸,与福州名士就生死大事展开讨论,到场的有叶向高、曹学佺、何乔远、苏茂相、黄鸣乔、曾樱、林欲楫、蒋德璟等人。
1637-1639年,发生福建教案。
福建、江浙等地区出现佛教和儒家合同对抗天主教。黄贞将中国人反对天主教的文章汇集为《破邪集》,1639年刊刻于杭州。
1641年,艾儒略被任命为耶稣会副会长,掌管华南教区。
1646年,清军攻入福州。艾儒略逃至莆阳。1647年欲转移到杭州,受困于延平。
1649年,艾儒略病死。
艾官是贾探春的丫鬟。邵捷春的确也写了诗给艾儒略。
邵捷春《剑津集》赠大西艾思及:
粤在羲皇世,华夷共庞淳。
叔季参情伪,往往失其真。
我闻欧罗国,景教从西秦。
重译九万里,不复忧波臣。
艾生衍厥旨,次我东海滨。
敬天破群说,颇与儒术亲。
波涛穷表极,指掌窥星辰。
十篇廿五论,展也号畸人。
却誚比丘僧,寻常论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