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舞蹈的绣花针
沙坪的湘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在漫长的湘绣历史长河中,被誉为“中国湘绣之乡”的沙坪,曾演绎无数美丽的绣女传说。众所周知的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就是沙坪的一位美丽绣女,如今的沙坪还保存着她当年的下马石、夫人桥等。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时得知有湘绣奇人陈九姑的绣品“其色如虹,其织如练”,于是命陈九姑为他的生辰大典进贡一件湘绣龙袍。如今,这件湘绣龙袍复制件还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
湘绣古事久远,只留下轶事神形,而关于湘绣的当代,却有些更为惊心动魄的历史,它神形丰润,细节清晰,如一面长幅巨制的湘绣图谱,绾织着战火硝烟年代的革命者与绣庄的故事。
1949年初夏,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并亲点了一幅湘绣《斯大林绣像》作为国礼。但此时的湖南还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中。5月7日,我党特派专员周竹安与赵翰林、章林三人潜入长沙城,一是带来斯大林的照片定绣其像,二是以采办湘绣为名留在长沙,为长沙和平解放建立情报站,湘绣“国礼”迎着胜利的步伐圆满备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一切布艺上的图纹均以“绣”完成,这是从民间至宫廷都极为看重的工艺,人们必须利用刺绣来装饰衣、裙、衾、枕等生活用品,被世人誉为“衣冠王朝”。早在战国时期,湘绣就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1898年,一家名为“吴彩霞绣庄”的商铺在长沙司门口开业,这是长沙第一家专门自产自销湘绣的绣庄。它的出现,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
顺着乌溪,从汉回村前往沙坪湘绣小镇的中心——湘绣博物馆,也只有三五公里远近。当我们缓步在博物馆内参观,不得不感叹这数千年以来的湘绣传承,这些精湛的工艺,承古拓今,在新的时代将湘绣技艺和艺术都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湘绣的顶尖工艺当然要数“双面全异绣”。绣工可以在同一底料的正反面刺绣着画面、色彩、针法都不相同的绣品,例如《狮虎》座屏,绣屏一面是只仰天长啸的上山虎,另一面则是只低首夜行的下山狮,一上一下,正面的虎头转到反面变成了狮尾,两面的形象迥然不同。同样令人瞠目的还有《花木兰》绣屏。在绣屏的一面是身着铁甲的花木兰,展现“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的女扮男装形象,而另一面却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闺阁女子模样。运用高超的刺绣技艺,在同一件作品的正反双面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使花木兰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真是巧夺天工。
凝眸,心赏,便不由意动,不由得想到——人们追求的禅修。禅修以裨益身心,须不知数千年以来,最能体现女子技艺与性格的便是“绣花”。看各朝代的闺阁女子,不论贫富,皆是自幼拈针挑绣,一切纹案无不可上手,且花色可素可繁,可奢可俭。绣花是手上的真功夫,是心上的细功夫,须得宁静,须得用心,正如禅坐,无尘、恒静、自在,始得成功。可惜,现世过于繁华和忙乱,“女红”抛荒已久,几乎要被世人遗忘了。
沙坪绣娘闻名遐迩,湘绣曾出过不少精品和大师,可近些年来却显得有些落寞了,在高档绣品的国际市场上,湘绣仅占百分之五的份额,而苏绣却占有百分之八十,即使在国内,湘绣也只占有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是苏绣的一半。我们的沙坪湘绣小镇负有传承和弘扬湘绣的重任,需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中国是个崇尚美学的国度,人们生活富足,对时尚或传统的辨识始终爱从“审美”开始,而湘绣这般亲民而唯美的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的心头好。作为市场,这是一块“大蛋糕”,湘绣的辉煌并非是要抢占苏绣的滩头,而是要向苏绣学习,共同开拓更大的市场。从湘绣小镇的建设,到各类推广活动的开展,政府一直在加大引导与扶持,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湘绣的春天要回来了。但我们仍要清醒地意识到,科技的进步正在全方位围剿人们的美感,耗费大量工时与心血的绣品已不再是美装美饰的首选,价廉物美的机绣产品能满足浅层次的工艺需求,手工绣精品相形会显得华而不实。或者说,这只是一个有待纠正的潜意识偏差——那些名人明星往往选择了比手工绣更贵十倍的世界名牌,而鲜有人将目光投向民族的、本土的品牌。这其中可能有设计不够潮的原因,有宣传力度不够大,品牌所产生的噱头不够撑起排场的原因,但八成都不会是因为“贵”。
若是,这便需要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与深化了。湘绣的发展空间肯定是巨大的,但要重回辉煌,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在绣品的奇、特、新上多下功夫,也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来投入和支撑。哪一桩成功会是容易的呢,但这块“蛋糕”也超大、超香甜,深具传统美与现代价值,很值得为之奋斗啊。
看我这半日,走走,停停,看看,想想,一心都是欣赏和沉醉,都是思虑和盼望。
于是,沙坪归来,念念是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