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西汉错金铜弩机
弓弩何时起源,这一问题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无定论。但据中外史料记载,可以确信并使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是――弓弩是中国人发明的。关于弓弩起源的具体时间,古书中虽多有记载,然众说不一,难以考证。要了解弓弩的演变过程,不能不提及弓箭。东汉赵哗著《吴越春秋》称,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推荐楚国的“善射者”陈音训练弩手。越王勾践曾向陈音请教弩的历史,陈音说:“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据说,远古时代先有弹弓,到神农时代才发明了弓箭。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古代实物证据分析,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制造出石箭头,证明弓箭出世已有1.5万至2万年的历史。我国山西省沁水县下川遗址中发现的石镞,据分析测定距今大约已有2万年,可以说弓箭的发明比人类发明农业要早。人类最初是将弓箭作为狩猎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但自从有了战争以来,弓箭就又成了战场上的主要兵器之一。弓箭的特点是灵活方便,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射杀敌人,但是射箭时必须用一只臂托着弓,另一只臂用力拉弦,因此射出的箭准确性较差,难以命中目标。于是,有人就想办法将弓固定在一个臂上,又在臂上装有一组能绕不同的枢轴转动的机件,由于这些结构上的改进,拉弦张弓就可以不仅靠射手的臂力,还可以借助其他力量,弦力度就可加大,这就是被称之的“加之以力”。
这样,箭的射程就更远了,杀伤力也就更大了。另外还有在弓张开后由机构的前齿钩住弦,这就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瞄准,命中率较之过去的弓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样由单臂发射的弓箭几经演变就改进成为由人力和机械力合成发射且具备瞄准功能的弓箭,即弓弩。由此可见,古书中称之“弩生于弓”之说是合理的。目前考古发掘中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且保存相当完整的弩,是1952年在长沙南郊扫把塘战国楚墓出土的弩机。该弩机制造得相当精巧,而且装有青铜铸造的机件,可以肯定这种弩并非是最原始的弩,由此有理由认为弩的诞生年代可以上溯至2300年以上的战国中期。所以中国被公认为最先发明弩的国家。
弩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杀伤性武器。弩机古代作战器械。铜弩机起源于战国时期,传至汉代及三国,军中已普遍使用。它体积小,携带方便;金属铸成,牢固而耐用;连续发射,以一当十;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弩机作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明之一,在公元前就成为我国军事中的重要武器,直至1100年才传入欧洲。
弩的具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弩箭有方头的(方镞箭)、角锥头的、梯形的等,有的带倒钩。
中国传统弓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复合弓,其制作过程复杂、所用材料繁多,并且做工、选材都要依据适宜的季节和气候。
弩发明后,不断得到改进,主要体现在弓力的不断加强和弩机的改进上。据记载,当时一张弩质量为369kg,最大射程可达800m。这样的弩单靠人两臂的力量当然是拉不开的,必须由力士以坐姿用两条腿两只手合力张弩(踏张)或利用机械的力量。
到了战国时期,攻守双方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更大的弩。例如《墨子·备高临》中的“连弩之车”,所用之箭长1.9m,尾部有绳,在射出之后可以卷回再用。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战国时期的弩机可以和近代的来复枪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韩非子·说林》有“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越人为持”,这里的“机”即为弩机。《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中“横弓着臂”指的也是弩机。可见弩机的出现很早,甚至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从田野考古发掘情况看,最早出现是在春秋晚期的楚国墓葬中。
西汉错金银铜弩机为西汉青铜器,规格:弩机高12.5厘米、郭长11.1厘米、宽2.8厘米; 望山高2.2厘米、宽1.8厘米; 牙高1.1厘米、键长5.5厘米、键径1.5厘米; 箭槽长8.9厘米、宽1.4厘米,弩机保存完好,郭、望山、牙、钩心、悬刀均可自如转动,唯有瞄准具未设。
弩机露于木拊(fǔ)之外均施错金银装饰,望山上五组:分别为蛇形龙纹、凤纹、金蛇纹、奔兽纹、飞鹤纹;双牙上两组:外侧面为一对奔鹿,正面为一对灵鹤;牙下转轮上为两只飞雁;键两端两组:一为白虎和朱雀,另一为奔鹿和奔兽;比较复杂的是郭台及箭槽内的图案,郭台后部为白虎啮(niè)野猪图,前部则为两组对称的奔鹿图;斗山和牙槽边上则用金丝装饰了13组复合菱形小图案。
箭槽中画有利剑和大雁图案:一支金色利箭脱弦而出,前方两只大雁仓皇而逃。方寸之间,大雁的表情和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似乎可听到两只大雁的哀鸣。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孙机先生赞其为“天下第一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