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正月里的记忆/张西云

正月,在我的记忆中,是一段闲适有趣的时光。

那时候,乡亲们固守田园,终年侍弄着几亩农田,正月农事尚未开始,是一年中最好的休息时间。重要的是在我的故乡,农历二月二才是算是新年结束,正月是过年的时节。

正月里,男人不必干农活,妇女也是不用做针线的,更不能动用剪刀。母亲说正月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如果动用了剪刀会惊吓到老鼠,得罪了老鼠可不得了,一家人的衣服都会被老鼠咬坏的。所以,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就用红布条将剪刀口缠上,放在一个孩子们找不到的地方。有一年正月,玉华婶子给我哥哥介绍对象,为了相亲母亲需要裁剪布料做衣服,不得已动用了剪刀。过了不久,我看到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件崭新的衣服,上面被老鼠咬坏了好几处。母亲小声嘀咕说:正月用剪刀打扰了老鼠嫁女,老鼠生气了。那时我们还小,对老鼠嫁女的故事不很了解,倒是在心里对老鼠这种动物多了一层神秘感和憎恶感。

正月里,不但不能动用剪刀,也不能做针线。老人说如果动用针线了,眼睛容易长针眼。现在想来恐怕是善良的人们心疼妇女们常年劳作,为了让妇女们安心休息给予的理由吧。不能用剪刀,又不能动针线,妇女们除了做饭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在资讯匮乏的年代,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聊天。她们爱双手揣在棉袖筒中三五成群站在一起聊天,不断传出爽朗的笑声。

邻居婶子却不计较这些习俗。

邻居大叔在镇上粮店工作,常年不在家。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家里地里的活都是自己干。正好趁着正月没事做些针线。她不怕老鼠报复,也不管眼睛是否长针眼,更不喜欢两手揣在棉袖套里站在大街上和人聊天,自己坐在家里堂屋的蒲团上做鞋子,面前的笸箩里放着剪刀、鞋样和丝线。做完鞋子后,她用一根粗线将两只鞋的鞋帮串起来,挂在床前那只横放的竹竿上。一个正月,她就把全家四口人全年穿的鞋子都做了出来,齐齐整整的挂在竹竿上。

邻居婶子做针线的时候,村里来了戏班子。

修房盖屋的、许愿还愿的、添丁进口的、还有老人办寿的,甚至老人去世周年纪念的,都会把请戏班子唱戏的日子定在正月里。

请戏的人家多的话,戏班子会在村里呆很长时间,有时候都会唱到农历二月。

唱大戏,对村里每个人来说都是大事。

且不说孩子们围着戏台拍手唱着“拉大绳,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的童谣,就连大人们都沸腾了。

那些平时有做凉粉、豆糕、串冰糖葫芦的人家都会提前到戏台周围寻找位置。没有手艺的普通人家则思忖着邀请外村的亲戚来看戏。嫁出去的女儿自然要回来,多年没有联系的老亲也要趁这个机会邀请来,一是图个热闹,二是利用看戏的空隙好好唠唠家常,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礼节。在老人的催促下,家里的儿子孙子也都会到外村请亲戚看戏。如果亲戚是年迈的老者,还要派人亲自去接。有一年我就随父亲赶着马车到外村去请一位年长的舅奶来看戏。去的时候是下午,母亲在马车上先是铺了一层厚厚稻草,在稻草上铺了一张蒲席,在席子上又铺了一层厚厚的褥子,还放了一个棉被。从舅奶家回来时天色已晚,父亲一边赶着我家的大红马,一边和舅奶聊天,我躺在棉被里睡着了,醒来时还没有到家,只听到马蹄在柏油路上“踏踏”的声音,和马鞭在空中的响动。正月的天气清凉冰冷,我躺在颠簸的马车上一边望着夜空,一边听父亲和舅奶唠家常,感到鼻尖和颧骨上冰凉凉的,至今对这件事记忆很深。

唱戏的曲目都是请戏人家确定的,但是大家都爱看的《陈三两爬堂》、《卷席筒》、《朝阳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这些曲目村民年年观看都不厌,有几个爱看戏的在戏班子走后,还跟到别村去看。

那时候的故乡,唱大戏成了正月的标配。

现在却不同了,刚过完正月初五,外出打工的人就要收拾行囊走了,因为要赶到正月初八开工。村里剩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即使有红白喜事也都是微信转款或者视频中说一些祝福的话,几乎没有正月唱大戏的场景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即使想看戏,因为腿脚不便和路途较远的关系也不会专程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只是窝在家里收看电视《梨园春》栏目。虽然电视节目好看,但是却没有了那时呼朋唤友、商贩聚集的热闹

看来,正月里看大戏,对我和那些留在村里不能到县城里看戏的老人而言,只能算是回忆了。

作者简介:

张西云,女,专业律师,业余作者。既有仰望天空的梦想,也有坚守大地的执著。从事法律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偶有诗歌、散文发表,用以灵魂滋养。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新媒体《行参菩提》

2019年元月1日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2019年赛季)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空灵的雾/苏立敏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吃年猪/李瑞林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能人夏兴国/丁济民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雨中普陀行/汪团结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看电影,一段奢侈的时光/王宏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味里的故事/林碧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除雪/赵谦诚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腊八节情怀/李维维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雪/冯子栋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李晓红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笛声阵阵/一隅

(0)

相关推荐

  • 韩飞飞 | 看戏

    看戏 作者:韩飞飞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搬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一首老去的童谣,相伴老去的还有戏台.一幕幕活色生香美不胜收的老戏和那个时代唱戏. ...

  • 花染城《看戏》

    看戏 村里最古的建筑是程氏家族修建的宗祠,在没有修缮之前,牌匾上的"程氏宗祠"因为常年风化而总是缺笔少划,承重的红柱的漆混着一层薄薄的石灰大块地脱落,底下和中间的被吹得露出了灰白的 ...

  • 十四年前大爷大妈泥泞中看戏,这样的镜头现在已经很难看到

    冬天是忙碌了三季的老百姓休息的时间,十四年前,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并不匮乏,因为周边乡镇.村庄会时不时地请戏班子唱上几场.那时,镇上和一些大点的村子都有戏台,戏班子一到,青壮劳力相帮着把幕布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轻多好/张克勤

    女儿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大学.为女儿办完了入学手续,我们直奔学校宿舍.校舍老师非常热情地将女儿安置在四楼的一间宿舍里,宽敞明亮的房间,设施比家里还齐全,洗漱间有冷热水.写字台.衣橱.书架及现成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不朽的都江堰/张建西

    岷山有水流下,到了灌县,被都江堰分流,一股流向外江,顺江而下,一股流向内江,沿人工挖掘的河道导入川府平原.就是这样一座工程,镇住了桀骜不驯的岷江,让水患变成了水利.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我们看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踏歌篁岭/张建西

    篁岭,距离婺源三十公里.去的时候,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而这个季节已临近江南的雨季. 篁岭,地处石耳山脉,方园面积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览胜.村落晒秋访古.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爸老了/张秀玲

    序言:这篇日记是老爸在人间最后一个生日那天写的,今天再看到禁不住泪流满面.那些来不及珍惜的旧时光啊,当时只道是寻常-- 今天是老爸82岁生日.同在一个城市里的嫂子说大哥要上班她要带孩子,所以都没来.大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干塘记忆/孙伟

    生活的酸甜苦辣,早已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时常,我会在记忆深处捡拾一些碎片,拼凑自己对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生活的回味. 此刻,在那个遥远的山村,在青山翠林掩映下的一个水塘,就如一泓清泉在心中缓缓流淌.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四月八 天桥会/郭西明

    又是一年四月八,又是一年一度的天桥会.说起赶会我就奈耐不住自己的心中那份情感,很久没有赶过天桥会了,赶会那是我儿时最盼望的一件事,那里有太多难忘的记忆.儿时赶会的往事突然历历在目. 天桥是豫皖边界的一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独轮记忆/汪浩

    有人说:当兵就像蹲监狱,无非就是名声不同,一个好,一个坏.确实,我在部队两年,除了应有的体能训练,基本上算是没出过营地的大门了.不得不说,部队也是个优胜劣汰的地方,并非适者就可以生存.也许是我表现不佳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粮票的记忆/张云

    前几天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恰巧赶上母亲在收拾衣柜,存放冬天的衣服,我发现柜子里珍藏了不少粮票,看了看虽然这些粮票存放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每一张母亲都保存的完好无损. 我拿着母亲保留下来的粮票,思绪又回到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仰慕古隆中/李守忠

    古隆中的牌坊前,松柏森森,龙吟细细,迎来了我们这群诸葛孔明故乡的游客. 这是一段相距千里的行程,更是穿越1824年的对话. 站在襄阳古隆中门前,我看到了那个来自山东沂南县砖埠乡诸葛村的少年,跟随着叔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