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上有老,庆幸下有小

01

昨晚,携父母去看九十四岁的奶奶婆。

两年前,奶奶婆曾在我家住过,我和张先生上班,母亲曾贴身照顾过,两人算是老相识,奶奶婆喜欢母亲的快人快语,母亲能体谅奶奶婆早年失婚的辛苦不易。

每次他们来京,都坚持去看她。

奶奶婆生于1924年,自然也一副老旧观念。在她看来,女人家就该相夫教子,要做饭洗碗做家务伺候丈夫才是正职。

俗话说,“大儿子,老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我当然知道她心疼大孙子,想让我多替他干活儿。所以,平时懒散的我,只要回老家,尽量都会表现得勤快点。

看到我忙活,奶奶婆一脸心满意足;看到张先生偶尔进厨房洗碗端菜,便会不时旁敲侧击叨叨我。可我当玩笑说说笑笑,从不以为然。

我早早就学会了一个词,叫“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她说时,我答“好好好”,转过头,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老人的话不是圣旨,你只用送上一对耳朵就行,没必要跟他们争对错论长短,非要辨出是非黑白。

本来嘛,她与我隔着好几十年,各种观念都千差万别,连穿衣吃饭可能都有各种不同。婆媳之间尚且不能强求,更何况祖孙两辈?

你多说我多听,是和老人最好的相处方式。年轻人和老人之间,没有是非对错,只有角度不同。他们不懂得界限感,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的心态。

02

放假前一天,女儿意外摔伤,打乱了我所有的暑期计划。

得知消息,我先是惴惴不安,后是懊恼自责,见到女儿的瞬间,这才释然。

仔细回想,摔伤后,虽然她给我打电话哭了一鼻子,却没有之前的惊慌失措。在同学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打车去医院,挂急诊,看医生,拍片子,做支具,买拐杖……在医院不接受微信转账的情况下,知道用微信的钱跟身边的人换现金,还在微信里安慰我:妈妈,别担心,我能处理好。

骨折虽然不是什么好事,却是她人生中难得的一次经历。人生第一次,她跟小伙伴儿一起,独立完成就诊过程,处事不惊自然平和,不埋怨不消极,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健康的重要、自由的可贵,何尝不是一种现实教育?!

这些天,下班之余,便安心做她的拐杖,做她的知己,在她焦虑时,陪她聊天开解,以至于荒废了公号的更文。

日子虽有些兵荒马乱,但我却过得有滋有味,甘之若饴。

以至于有人追问,是不是很烦躁。我笑,照顾儿女,本来就是为人父母份内职责,烦躁什么?

中年人,早已经强大到不与万物抗衡,与万事和谐共处。意外,本来就是意料之外,任何负面情绪都于事无补,那就索性让它轰轰烈烈得来,我们只需要心平气和地走。

感谢子女,能生死投奔。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一夜长大。他们能无条件信赖,我们便要无条件支持。无论人生走到任何境地,都给予最珍贵的内心支持和有力陪伴。

03

女儿摔伤当晚,我给母亲打了电话,简单地汇报了情况。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她便火急火燎地乘坐家乡来京的大巴不远千里赶到。母亲以这种方式告诉我,无论多年迈,她都是我永远的后盾。

见到女儿被包扎的腿和那对暗示残疾的拐,母亲忍不住抹起眼泪,责怪我为何没有好好看护。

这些天来,我一边安慰女儿,一边安抚母亲。每当下班回家,这两个人便一左一右簇拥着我,争相找我聊各种话题。别无闲事,我也安然享受远嫁女守护父母身边时难得的幸福。

与其说是让母亲来照顾女儿,不如说是以照顾女儿的名义让她来小住。之前,他们抵触来京,一是因为离家甚远,二是因为觉得自己之于儿女无用,不想打搅。

这次理由充分,来的心甘情愿,但很快,母亲便有了新的失落。

刚来的两天,女儿怕姥姥难过,即使姥姥做的饭菜不爱吃,也勉为其难吃上几口。但两日后,她便每天偷偷央求张先生,让他给自己开小灶。所以,多的时候,依旧是张先生下厨做饭,因为女儿爱吃他做的饭菜。

从小看着女儿长大的母亲有些想不通,跟我发着牢骚:她怎么能什么都不吃呢?!以前她很爱吃的呀?为什么不吃呢?!

这时,我便要负担起安抚母亲的责任,告诉她:您只用每天看好我就行。

其实,我又哪里需要她照顾。但我深知,上有老下有小,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能厚此薄彼不分轻重,一定要平衡好两者关系。

小的要健康成长,老的要心情舒畅,这才是中年人最喜闻乐见的场景。

04

平素里,只要有时间,我都陪着张先生回老家看望公婆。赶上节假日或者谁的生日,回去的更勤。

公公曾是学校的厨师,有一手好厨艺。每次回去,我都打着想吃公公做的烙盒子的旗号,叫上小叔子一家一起,回老家吃饭。

吃饭时,由于张先生哥俩要开车,我和弟媳便会陪慈祥的公婆小酌上一杯。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我的内心便弥漫着一种叫幸福的情愫。

老家的院子很大,儿女们都成家后,家里就只剩下退休的公婆两人。九十多岁的奶奶婆在老家住的时候,家里有三个老人;奶奶婆被二叔接走后,家里就剩他们两个。偌大的院子,平时就两个老人,不免孤独。贴心的弟媳便把家里的小泰迪送回老家,给公婆做伴儿。老两口对泰迪非常上心,将它当成家庭一份子,老家的院子也热闹了几分。

公公性情温和,极有耐心;婆婆心地善良,乐观开朗。这些年,两人会在奶奶婆不轮班的日子,到各地旅游。但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里。于是,常常盼着我们能携家带口回家吃饭。

红尘滚滚,时光飞逝,寻常人家的日子,最情深的便是这烟火的味道。孩子要的是陪伴,可老人要的何尝不是?!

05

兜兜转转,人生过半。

因为这些生命里最亲近的人,我开始对那些看似山高水长的日子,慢慢格外珍重起来:会将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过得隆重热闹;会将每个特别的日子,都贴上独有的标签,过出独特的仪式感。

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常常让我过出不一样的味道。

不悲情,不悲壮,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件事儿都是你该经受的。只有担当得起每一份责任,上不负父母双亲,下不负稚气儿女,才能守住此生最厚重的人生财富。

生活本来就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有他们,才能历练我们如何一力担当;也因为有他们在,尘世里的每一次意外,都成了我们心甘情愿的甜蜜负担。

老的虽老,仍像坚硬铠甲,是深情的后方;小的虽小,像温柔软肋,是温情的城堡,和他们,既能在寻常日子里相爱相守,也能做抵御世事的攻守同盟。有他们在,心底自然就有底气有勇气,和生活的琐碎抗衡下去;有他们在,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闯不过去的关。

人到中年,珍惜上有老,庆幸下有小。

麦子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