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之下,实体书店即将被淘汰的观点已不新鲜,然而根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下称《报告》),2020年我国关闭书店1573家,同时新开书店达到4061家。这意味着,网购时代仍有不少人涌向实体书店。
1
打出漂亮“翻身仗”
工作日下午1点,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家西西弗书店里,阅读区和休闲区几乎座无虚席。一些白领在这里工作,大量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干脆席地而坐,手上捧的多是历史、小说、科幻类书籍。同一时间段,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钟书阁徐汇店,1350平方米的空间内,几乎各个角落都有读者。
2020年12月25日,读者在上海本土美学书店——朵云书院戏剧店内看书 刘颖 摄“目前工作日平均每天客流量有1000人,节假日平均能有3000人。”钟书阁徐汇店总经理朱兵说,疫情控制住以后,特别是2021年以来,店内人气一路反弹,在暑期达到了峰值。“今年1至6月是开业3年以来最好的上半年,我们半年销售业绩已突破了1000万元。”西西弗和钟书阁的高人气不是特例。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去年底,网红二手书店多抓鱼在上海开店,安福路店门口前一度排起百米长队;今年6月底,上海首家红色主题书店——1925书局正式开业,书店不仅还原了当年商务印书馆的历史风貌,还特别推出红色剧本杀活动。实体书店的高人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图书出版行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销售同比增长逾一成,实体书店发挥了更大作用,线下市场销售数量同比增长70.71%。
2
真正的较量在书店之外
尽管不少网红书店呈现出“高人气”,但电商带来的压力仍然存在。近期,刘震云、贾平凹、张嘉佳等知名作家相继在某电商平台发售新作,其中部分书籍单日销售突破400万元。面对这样爆发式的销售业绩,线下书店难以望其项背。相较于线上书店,实体书店显然在运营成本上要高出不少。独立书店品牌“神兽之间”的图书一律与电商同价,重点将书店打造成一个集咖啡、酒吧、展览、文艺活动为一体的“文化买手店”。
9月6日,市民在北京宛平古城内的和平书店看书 李欣 摄
“神兽之间”创始人蒋巍说,他们的店里没有教辅、畅销书和成功学,而是严选400本经典,涵盖哲学、经济学、人类学等14门学科。如今,特色化的选书服务已成为“神兽之间”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同时也拥有了4位数的付费会员。钟书阁则选择了另一种突围方式。朱兵说,真正的较量在书店之外。钟书阁近年来积极鼓励员工走进社区,帮助社区搭建党史教育书屋、为社区图书馆提供运营支持,这些举措也反哺了书店的销售业绩。
3
实体书店难以被替代
如果人们来书店拍照、喝咖啡,却不买书,书店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呢?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店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如今国营书店的畅销书销量只有10年前的十分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书店为了畅销书“大打出手”,读者们为购买新书“挤破头”的热潮很难再重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书店就将走向历史。作为一个公共精神空间,书店仍很难被替代。书读得多了,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书店多了,也会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双减’政策出来之后,政府应该鼓励和资助开办更多的实体书店。不上辅导班后,孩子们最应该去的地方之一,就是提供了公共阅读空间的实体书店。”南京大学教授但汉松说。最新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43.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阅读纸质书,超过手机的33.4%。捧起一本书来阅读,仍然是许多人重要的生活选择。“我相信,只要严肃阅读还在,书店就不会化为乌有。”上海市衡山路的一家独立书店经营者说。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8期
半月谈记者:胡洁菲 | 编辑:孙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