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魂】柳诒徵:名师高徒,进四为七

柳诒徵是著名的文献学家,在他5岁时父亲去世了,全家人寄居在外祖父家里。他的外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并且喜好藏书,柳诒徵在《记早年事》中称其外祖父“尤留心乡里文献”。其外祖父还与他人共同商讨修订当地方志之事。

编纂方志需要大量的史料,同时还需要做相应的校勘和增补,正是这些探讨过程,让柳诒徵耳濡目染,对文献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他在该文中写道:“吾以童卝隅坐,听外大父与两舅论乡里遗闻逸事,窃敬识之,吾之读《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四库简明目录》《湘军志》诸书,皆从外大父案头窃窥,外大父以其粗有知解,亦时时示以读诸书之法,旁及稗官野史,谓可以广异闻,益文思,不禁吾翻检也。”

上山前看到的牌坊

幼年的柳诒徵在外祖父的书桌上读到了《四库简明目录》等书籍,外祖父看他喜好这类书,在得空时也会给他做一些讲解。另外,柳诒徵父亲的学生中有一位陈庆年,乃是镇江当地有名的藏书家,柳诒徵从他那里也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正是经过陈庆年的介绍,使得柳诒徵在23岁时前往南京编译书局工作,在此他拜著名文献家缪荃孙为师。正是在缪荃孙的指导下,使得柳诒徵成为了著名的目录学家。

对于拜缪荃孙为师的经历,柳诒徵在《记早年事》中有如下细节描写:“秋初,朱生本沅之父邀吾至城外天主街迎春园茶话,坐甫定而陈君及茅子贞世丈陪一叟至,陈君招予同坐,告吾曰:‘此江阴缪小山先生也。’又告缪曰:‘此即柳某,前呈文稿,即某作也。’缪先生操江阴语与陈、茅两人纵谈,吾亦不甚悉,茶毕而散,陈君告吾曰:‘吾为若谋馆有望矣,缪先生赏若文,且谓若年甚轻,而衣服朴拙,非今之狷薄少年比,若姑俟之。’至重九,茅先生自金陵来一函,谓江、鄂两督,拟创学堂,以教科书未备,先延缪先生创设编译书局,缪先生为总篡,贵池刘世珩聚卿者以候补道为总办,吾与善余介子为分纂,缪、刘两公咸可之,子得书亟来。”

牌坊名牌

在此前,陈庆年先把柳诒徵的诗文出示给缪荃孙看,而后在朋友的陪伴下前去见面。那时缪荃孙已经很有名气,柳诒徵初次与他见面颇为拘谨,只听缪荃孙与朋友聊着诗文事,他不敢插言。也许是因为他看上去小心谨慎,给缪荃孙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使得缪荃孙同意他前往南京跟自己做事学习。

当年编译书局设在南京中正街祁门会馆,著名的诗人陈三立当时住在祁门会馆对面。柳诒徵时常到陈家去听陈三立讲解诗文,这使得他对史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来张謇做文正书院山长时,柳诒徵前去应试,由此而让张謇了解到他写文章的水平不错:“后来他因有人请他做一部书的序,他托缪先生找一个人代做,缪先生叫我代做,他看了也称很好,所以我常去拜见他。”(《柳诒徵自述》)

村名

柳诒徵能替张謇代笔,并且得到了缪荃孙的认可,可见其作文水平确实不低。而其本人在写文章时喜欢平心静气地探讨问题,无门户之见。他曾在1921年《史地学报》一卷一期上发表了《论近人治诸子学之失》一文,该文:“论及章太炎、梁任公、胡适之等诋毁孔子、崇拜墨子,及九流不出于王官等议论,措词亦极慎重,惧婴诸人之怒。”这篇文章发表出来后:“太炎见了,写信与我,声明从前诋毁孔子之误,承我批评甚感。后来相见,甚为契合。” (同上)

1927年6月,国民政府将一些大学进行合并,决定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等学校,合并后的大学定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聘柳诒徵担任该大学国学图书馆馆长,而该馆的前海原本就是著名的江南图书馆。大学合并完毕后,到1929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

社区牌

在此期间,柳诒徵组织人编纂出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如前所言,该馆的前身乃是江南图书馆,而江南图书馆所藏古籍主要是杭州八千卷楼的旧藏,当年已经有了八千卷楼书目以及丁氏所编的《善本书室藏书志》。但柳诒徵对这些书目有自己的看法,他在《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序》中说:

民国以来,续增桃源宋氏书六十箱,其书多通行本,鲜秘籍,要亦可备检阅。积年复有各方家刻坊本捐赠庋存。馆费支绌,未有续目。齐耀琳长苏省时,属汪君振之家声检校善本,成覆校善本目四册,而移丁氏、范氏明清罕见之本及普通写本别庋后楼,标曰“续提善本”。又檄取丁氏、范氏、宋氏重部易得之本及学校用书,归之大中桥通俗教育馆,即今之民众教育馆。而曩昔所编诸目,乃多与存书不符。或目存而书已他徙,或书增而目尚未沾,学者病焉。

从停车场看过去

柳诒徵称新的省立国学图书馆除了八千卷楼旧藏外,仍然在购进其他的书籍,比如桃源宋氏的六十箱书,这些书中少有善本秘籍,主要是通行本。余外该馆还收到不少私人捐书及书房捐赠之书,但因为馆费紧张,没有将这些新得之书编目。虽然在此前图书馆已经从普通书中选择出一些善本来予以著录,但这种选择性的编目方法不便于检索,所以有必要重新编纂一部完整的目录。

在柳诒徵的安排下,先有范希曾对馆藏古籍进行编目,范先生病逝后,由王焕镳继续完成此事。从1933年开始,用了四年的时间,将二十万册馆藏古籍编目完成。此后又补入新收之书,再加上馆藏的书画、手札、金石拓片等,使得该目完整地著录出了该馆所藏的方方面面。

文保牌前有隔离墩

对于这部目录的价值,顾廷龙先生在其所撰《柳诒徵先生与国学图书馆》一文中评价说:“一九三五年 先生主编《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四十四卷,《补编》十二卷,共三十册,皇皇巨编,自有图书馆以来,能将全部藏书编成总目者,以此为第一家。”

对于本目录的特点,顾廷龙先生在文中列出三条:“一、将四库分类加以增删,二、将丛书子目分归各类,便于检索;三、别集编次,以卒年为断,便于定易代之际作者归于何朝。其方法在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

对于该目录的价值,顾先生在文中总结说:“合众图书馆编印藏书目录,即明确说明分类采用国学图书馆分类法。1938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目录及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均将子目分类,国学图书馆之《总目》实导夫先路,在目录学史上应有一定之地位。”

文保牌

柳诒徵先生在目录学上的贡献,主要是突破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籍编目几百年来的主流做法基本上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而后在部下再分类,类之下再分属。柳诒徵在该目中增加了“志部”,该部专收地方志,又增加了“丛部”,此部专收丛书,他增加的第三类则是“图部”,历史地图及各种图册归为此部,由此而使得四部分类法变为了七部分类法。另外他在原有的部内再增加一些属,比如子部增加了艺术、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全国财政等内容,这使得传统的分类法可以涵盖一些新的学科。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柳诒徵对馆藏进行编目,更多是着眼于使用者能够检索到相关著述,虽然该馆藏了不少的善本,但他反对把善本真迹视之为古董。黄裳先生所撰《柳翼谋先生印象记》中引用了柳先生1946年写给黄裳的一封信:

近日学者,矜秘其有,此亦一时风气,不识学字之义。凡学者所以学为人,学为国,非学为古董商人也。古董商不但为军阀巨商之清客,兼可作碧眼黄须者之陈列品。搜僻探奇,惟恐一泄于人,则其古董生意不足居奇,而国学二字乃为若辈坏尽。凡为学举无益于人,无用于国。而其人亦自甘卑陋,不知天下国家为何事。

左侧之路

在柳诒徵看来,藏书应该更多的让相关的学者看到,以便得以利用。但是能够亲睹或翻阅善本之人毕竟是少数,在影印照相技术普及之前,古人大多是用影刻的方法来复制古书的原貌。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昂,故无法大规模多数量的刊刻,于是杨守敬发明了一种方式:只刊刻某部稀见古籍的其中一两页。一般说来一部书的刊刻字体基本相同,故选择代表页予以刊刻,可起到管中窥豹之效果。杨守敬发明的这种方法为人们所推广,后来柳诒徵将馆藏的宋元善本挑选出一些代表页,而后影印成书,这就是著名的《盋山书影》。柳诒徵为此书所写序中谈到:

星吾杨氏访书东瀛,创《留真谱》以饷学者。澄江缪师踵为《宋元书影》,刊载全叶,视杨书为进矣。比年洹上袁氏、菰里瞿氏,以新法景印,秘籍鳞爪,益为世所矜重。益山图书馆所藏钱唐丁氏善本,故与皕宋楼海源阁及铁琴铜剑楼颉颃。十许年来,守藏者珍秘己甚,嗜学之士恒以不得一睹为憾。诒徵闵之,既为更订阅览之章,复拟勼资逐部依式印行。限于财力,尚稽时日。庸袭杨、缪、袁、瞿之法,先就宋刊本撰取尤精者,以石印法汇制书影,俾海内学者得家觌而户购焉。

探头

可见,柳诒徵肯定了杨守敬所刊《留真谱》的价值,他说其师缪荃孙影印的《宋元书影》能够表现出的内容更多,比《留真谱》又进了一步。然柳诒徵未曾提及《留真谱》乃是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予以影刻,而缪荃孙的《宋元书影》则是照相制版,用石印技术予以复制,技术析进步使得刊刻难度及成本大为下降。

柳诒徵还谈到了袁克文、铁琴铜剑楼瞿氏,以石印技术来展现善本之面貌。而盋山图书馆正是江南图书馆,该馆的古籍主体乃是四大藏书之一的八千卷楼,但是江南图书馆得到这些珍本后,还是难以让更多的学者予以利用。在柳诒徵看来,这些书应当发挥作用,他想将其中的善本秘籍全部影印出版,但限于财力,只好效仿以上的藏书家,选择难得的宋元本先印几页书影,将其汇成《盋山书影》一书。

由此可以了解到,柳诒徵视典籍为公器,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古籍、使用古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观念,使得他更加重视不为人留意的史料。当年族谱少有,顾廷龙先生称柳诒称“先生为最早提倡研究族谱者之一”。而后举出了1931年8月柳诒徵所撰《族谱研究举例》一文,柳先生在该文中称:“清季缪艺风师倡修《江苏通志》,余以增创氏族志请,艺风师难之。”

台阶

当年缪荃孙提出编写《江苏通志》时,柳诒徵就提出应当在通志内增加氏族志,然缪先生认为这种做法难度太大,但柳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开始为国学图书馆征收族谱:“丁卯(一九二七)馆钵山,征求族谱,问有应者。己巳厕志会,定社会志目,氏族为子目,嘱采访分地征辑谱蝶。又广托知好,劝故家氏族,出其谱以襄事,所得仍不多。同时有潘光旦君,盛倡研究谱牒之学,私幸吾道之不孤,而旧习深锢,终末由广志各家之宗祏。”

当时所发出的征求族谱公告,回应者很少,于是柳诒徵到处托朋友劝氏族大家能够献出族谱。那时潘光旦提出应当研究谱牒之学,为此柳诒徵将其引为同道,但是那个时代很多人都认为族谱乃是家传之物,不愿意将族谱献出,这使得开展研究变得十分困难。对于这种传统习俗,柳诒徵在文中提及:“盖通常识解,以为文集碑传,可录入艺文志、人物传者,其恒也。家乘巨帙,世系繁猥,不可尽采,无由赍送。且祠规族约,按丁布,脱有遗失,无从补发,典蒇不慎,厥咎孔巨。”

可见研究谱牒之学不仅是征集之难,而观念的改变同样不容易,在传统观念中,碑文、墓志铭、传记可以录入艺文志中,但是家谱篇幅太大,再加上不愿意把家谱送人,所以他谈到:“闻北平图书馆亦尝仿宁馆征谱,发函百许,无一应者。”

柳诒徵夫妇墓

正是因为征集之难,所以柳诒徵认为在这方面更应当下工夫。但是,社会变革会使得观念也随之改变,顾廷龙在文中写道:“族谱在封建社会中,不许示人,印数不多,只限宗支长房保持一部,新谱出,旧谱缴还,所以外传者甚少。主要当时防止庶民与宦族顶冒通谱之弊。辛亥以后,俱已消失,旧书店中亦偶有所获得。后经北伐成功,家族制度亦有改革,而先生研究族谱之倡议,可谓及时。”

顾廷龙先生说正是受柳诒徵此文的影响,在土改时期,族谱大量散出,有很多族谱被运到了造纸厂,准备成为还魂纸,顾先生派人从中抢救出大量的族谱,由此而使得上海图书馆成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中藏族谱最多的一家。

墓区全貌

柳诒徵先生在目录版本学方面的贡献还有许多,史学家蔡尚思先生写过一篇名为《柳诒徵先生之最》的文章,该文提到柳先生担任中国大图书馆馆长时间最久,最先编出了大图书馆藏书总目,同时培养出著名的藏书家最多,又最早编著多种历史专著。这些之最是否有偏私之嫌,不好评论,但是柳先生的社会影响力确实是很大。

迁墓记

1956年2月3日,柳诒徵去世于上海,终年77岁,而后他被葬回了家乡。关于其葬地,王玉国编著的《镇江文物古迹》中《柳诒徵墓》一文中写道:“位于润州区官塘乡严岗大队朱家岗,土坟包,另有父母亲等的坟包形成一墓葬群,该墓群向东南是一片开阔地域,西依山坡,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此处交通不便,拟将墓移至镇江市郊。”

诗碑

后来此墓确实迁建到了镇江市郊,关于所迁时间及地点,唐云俊主编的《江苏文物古迹通览》中称:“柳诒徵墓原在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乡严家村朱家岗,1995年迁至镇江币南郊风景区。”

一字排开

然此地点还是很模糊,我又在网上搜索一番,有的资料说该墓位于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也有的文献说柳墓在润州区招隐山路,其具体位置处在碧榆园对面。寻访前人之墓,最大的难点是不可能有具体的门牌号,故各种文章所写都是说某墓处在某山之中,然在群山内找一座墓实非易事。既然有帖子指出在碧榆园的对面,这已经算是很明确的地址了,于是我把此处列为了具体的寻访点。

右上方是登山小径

2020年10月25日,我从南京开车前往镇江探访,将导航上的目的地设置为碧榆园。然开到此处时,完全找不到柳诒徵墓,双在手机导航上继续搜索,竟然发现导航上就有该墓。我干过不少舍近求远的事,此为其一。

墓区有围栏

跟着导航很快驶入了半山区,穿过一座新牌坊,继续向山坡上行驶,此处道路均为宽阔的水泥路,坡度也很小,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导航所指之处有一个路边停车处,此处能够停下五六辆车,而我到达之时仅余一个车位,难道有这么多人前来祭拜柳诒徵?

柳诒徵父母墓

在停车处的对面看到了文保牌,前行几步,果然上面刻着的是柳诒徵墓。文保牌处在路边的一块空地上,此处也能停下几辆车,但空地前有隔离墩,空地的左侧有向上行走之路。沿路前行二十余米,看到路边有摄像头,也许是墓里面有陪葬品吧,但柳诒徵是著名的目录版本学家,其墓中陪葬之物想来也是一些书,盗墓贼对此最无兴趣。

墓志铭

顺台阶登上平台,正前方就是柳诒徵夫妇合葬墓,墓丘不大,直径约两米,转圈是用水泥做的墓围。墓后立有三块碑,正中的一块是《迁建柳诒徵先生墓碑》,落款为“政协镇江市委员会”和“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时间是1995年。碑文中介绍了柳诒徵对文化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当地对这位先贤的看重。

登山之路

另一块碑则是曾符所书,上面大字刻着“汉学宗师惟柳公,才华书艺世称雄;曾留文墨遭焚烬,更使难忘心意中”。

柳墓对面的墓园

柳诒徵夫妇墓的右侧并列着一个墓区,此处埋葬的是柳诒徵父母,其制式与柳诒徵墓相同。

面积不小

碑亭

在拍照柳墓的过程中,方留意到此墓的右侧有一条登山的路径,在这里的停车之人均是沿着旁边的小径由此而登山,没有人过来看一看柳墓。然我注意到,柳墓正对面有一个院落,走过去端详,大铁门上着锁,透过缝隙向内张望,感觉这里也是一个墓园,其规模要比大几十倍。此墓园分为三级台地,在第二级台地左右两侧各盖有碑亭,可惜距离太远,无法看清上面的碑文。

(0)

相关推荐

  • 影印图书篇 | 社庆七十年古典文学经典图书回顾

    七十年社庆 今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而古典文学编辑部在建社之初即已组建.七十年来,古典部编辑出版了许多经典图书,成为人文社"古今中外"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庆之际,我 ...

  • 徐有富:柳诒徵与国学图书馆下(南大往事之十七)

    三.珍稀古籍的出版机构 陈训慈说:"劬师主持国学图书馆,增益馆藏,整理编目,编印年刊及流通阅览以惠学人外,其尤为学术界造福不朽者,却在用馆藏佳本亲自校辑印书等之出版事业."[1] ...

  • 愤慨!国学大师、书法家柳诒征藏书古籍善本全部被烧毁!

    这几天,朋友圈疯传的莫过于「近现代史学家.书法家柳诒征藏书精本,后人因遗产分配不均,将其全部被烧毁!」了. 作为一个爱书的人,看到这个场面,我为之愤慨!"古籍善本"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

  • 徐有富:柳诒徵与国学图书馆上(南大往事之十七)

    在南京图书馆百年馆庆之际,我想起了老馆长柳诒徵. 柳诒徵先生画像 他的成就是将国学图书馆办成了读者的研究院,工作人员的研究中心,珍稀古籍的出版机构,总之都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读者的研究院 国学图书 ...

  • 柳诒徵书法欣赏#(1880...

    柳诒徵#书法# #书法欣赏# (1880年-1956年),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江苏省镇江人.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 ...

  • 柳诒徵“为学守则”三纲十八目

    柳诒徵自订"为学守则"三纲十八目 一保身:遏嗜欲.省思虑.平怨怒.节饮食.谨言语.惩偷惰. 二修德:事亲孝.与人忠.立志坚.律己严.执事敬.处境淡. 三勤学:读经书.考史事.讲理学 ...

  • 徐有富:柳诒徵与国学图书馆中(南大往事之十七)

    二.工作人员的研究中心 为了培养人才,柳诒徵还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将图书馆办成了科学研究中心. 柳诒徵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渊雷谈到了这一点,指出:"先生以积学之士,主持南 ...

  • 徐有富:大教育家柳诒徵(南大往事之十六)

    柳诒徵先生 吴宓在<空轩诗话>中甚至将柳诒徵与梁启超相提并论,指出: 近今吾国学者人师,可与梁任公先生联镳并驾,而其治学方法亦相类似者,厥惟丹徒柳翼谋先生诒徵. 两先生皆宏通博雅,皆兼包考 ...

  • 名师高徒:罗聘的画,金农的诗,融为一体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安徽歙县人.善画人物.佛像.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一年(1756),罗聘24岁,拜金农为师,金农曾说:"聘学诗于予,称入室弟子.又爱画 ...

  • 茶心、书魂、雨趣

    作者:子墨 人在草木间,茶,清心,一壶茶温润.清雅,生香.滋润--品.饮之间,为的是清心. 书,灵魂的记录,摆渡人生.读书,读好书,如遇良师益友,一本书,为了心情,静而读心,静而读我. 尤其是夏日雨季 ...

  • 樟帮技艺好传承,名师高徒授锦旗|本草江湖433期

    林秀师兄的金樱子膏已经成了. 唐宝山师兄分享收获的鸭蛋:今年春天早早买了10只鸭子,放在稻田里,鸭吃稻田里的虫子和稻子,保证了稻田里的虫害,秋天收完稻子后把剩下的3只鸭子捉回家门前的池塘,今天早上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