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沉淀之厚/张振营

沉淀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烟叶成熟了,烟农并没有慌着去采摘,而是平头去杈,让烟叶在烟的茎干上再静静地呆上十来天时间,待烟叶渐渐由墨绿变为绿黄之后才开始采摘。这个过程就是让烟叶的养分沉淀的过程。沉淀过的烟叶经烘烤后格外厚实、醇香。

母亲在的时候,每年都要制作黄豆西瓜酱。黄豆煮烂后,经捂、晒去毛等环节,然后加盐水、西瓜、佐料,选择无雨的日子要在烈日下暴晒一周左右。这个暴晒就是沉淀,让发酵过的豆子吸收日月之精气,在霉变中化腐朽为神奇,形成一种特别的美味。

种过红薯的人都知道,从地里刚刨出来的红薯并不好吃,发艮,只有在红薯窖里存放一段时间让红薯出出汗然后再吃,这时候的红薯就会绵甜发软。存放就是沉淀。

我们和人打交道时,时常会听到人们对一些人的评价,比如这个人很毛糙、这个人很粗心、这个人不沉稳、这个人很浮躁、这个人很浅薄、这个人很无知、这个人不厚道等等,这说明这个人沉淀不够。

积累是沉淀。荀子《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个人的厚度和涵养都是积累来的。知识的储备是一种积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验也是积累,学别人成熟的经验丰富自己,创造经验让别人学自己。不要小看一滴水,不要小看一撮土,不要小看一棵苗,水滴成就了大海,堆土就成了山岭,小苗慢慢就成了参天大树,良好的美德也是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修炼而来的。路很长,目标也很远大,舍不得迈出脚下的第一步,就只能在原地打转。锲而不舍地坚持,是积累之后的暴发,要想走得更远,就要积蓄好力量。

辨识是沉淀。老子的《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算不算成熟,就看他能不能识人识已。能清醒地认识别人、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老子要求的标准很高,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有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在你生存的小环境里知己知彼并不难,简单地说,就是知道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要学,自己的短处要补,总是在知耻而进的状态中你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知足者富,也容易做。人生总是要有一些目标和理想的,但切忌好高骛远,时不是有个小却幸就挺好,这个小却幸就是很小的满足我却很高兴。多一些满足,少一些抱怨,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我比别人幸福啊。

静心是沉淀。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心,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我们身处一个行色匆匆的时代,有人焦虑,心神不宁;有人无主,随波逐流;有人心贪,欲壑难填。原因就在于失了静心。在缤纷变幻的社会里,要想静心静气,的确不容易做到。今天还是同事,某天他的官做大了;孩子是同学,一场高考,人家的孩子上了清华,自己的孩子只考了个大专;上学时他还不如你,今天见了却是个大老板。这些因素让一个人静心静气的确很难,别说你我,就是一个官至副厅级的领导干部进监狱后在警示片中还说是种种心理不平衡害了他。越是在这样的社会里,越要培养善养静气的定力,超然于物外,游离于世态,我们焦虑的心境才会平和洒脱,发热的头脑才会安然冷静。如果做到了静心静气,就会达而不狂,富而不奢,挫而不躁,功而不骄,成而不怠,喧闹之地也可心平如水,是非之场也能豁然超俗,烦恼之事也会从容处之。

要想做一个有厚度的人、有质感的人、就要学会沉淀。沉淀就是一种修炼,修炼中难免会有杂音充斥于耳,难免会有燥火攻击于心,难免会有外力拉你的身,但你只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就一定会有修炼的成果。当沉淀进入一定的境界,就会有别有“洞天”的感觉,心豁然开朗。别人面前的你,谈吐不凡、举止优雅、沉稳豁达,自然而然地“范儿”劲就出来了。

作 者 简 介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河南经济日报记者,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散文》、《散文选刊》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