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匠心”之“宝玉犯病”

无处不在的“匠心”之“宝玉犯病”

有个公众号叫“六神磊磊读金庸”,我非常喜欢号主的文章。这源于喜欢金庸的武侠与“江湖”,再加上号主的独特思想与文笔,觉得碎片化阅读也挺有意思。

其实,整本书阅读的“整”,我觉得也可以用“碎片化”的形式来引导。所谓的碎片化,就是“小口切入”。怎么引导?怎么读?今天,就用“碎片”的形式来探究一下大名著的“匠心”。

《红楼梦》的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宝玉”,“宝玉犯病”就是一个很具“匠心”的场景。

宝玉犯病是因为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告诉他,林姑娘要回苏州老家——“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丫头,对黛玉忠心耿耿,俩人情同姐妹。“金玉良缘”的说法让紫鹃很替黛玉担忧。于是,逮着个机会,紫鹃就要试试宝玉的“真心”。殊不知,宝玉听了紫鹃一番话,犯病了。宝玉两个眼珠儿也直了,口水流出来也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紫鹃的话是一个诱因,它直接导致了宝玉犯病,而“宝玉犯病”则是一个“圆心”,围绕他这个“圆心”,引起了一波轰动。针对宝玉犯病,大家都是怎样的反应和表现呢?

众人见他这般,吓坏了,又不敢去回贾母,是啊,闯祸了怎么敢轻易让“领导”知道呢?于是先去请李嬷嬷。

李嬷嬷来了看看宝玉情况,结果搂着宝玉大哭,捶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心了!”李嬷嬷一哭,大家都觉得事态真得严重了。于是袭人到潇湘馆找紫鹃“兴师问罪”。

平日温柔的袭人这次“举止大变”。见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便走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你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上。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便不免也慌了,忙问怎么了.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

在黛玉眼里袭人“举止大变”。我们看看袭人怎么变了呢?首先,她不顾紫鹃正服侍黛玉吃药,就上来质问,作为一个奴才,这是不合礼数的。其次,袭人满面急怒,按说,在黛玉面前是不该这样的。再者,袭人的话口无遮拦,毫不顾忌。

我们从袭人的“举止大变”中,能读出什么呢?袭人对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紫鹃,是很生气的,她是问责来了,因为宝玉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她是要负责任的啊。袭人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她的急怒、焦虑、不安、无措。曹雪芹的匠心,在于通过袭人的反常,让我们感受到“宝玉犯病”的严重性。

而黛玉呢?原文如下:

一听此言,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紫鹃哭道:“我并没说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顽话,他就认真了。”袭人道:“你还不知道他,那傻子每每顽话认了真。”黛玉道:“你说了什么话,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紫鹃听说,忙下了床,同袭人到了怡红院。

黛玉听说宝玉不中用,药全部呛出来,注意,是“呛”而不是“吐”,“呛”字特别能写出黛玉此时内心的急痛,写出这件事对她的刺激之大。黛玉“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伏枕喘息半晌”,本就羸弱的她,怎经得住这般折腾?这几乎要了她的命。况且,从来不对紫鹃说重话的黛玉,说,你不用锤,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是我们所没有见过的林妹妹。

我们从黛玉痛苦而剧烈的反应里,深深感受到她内心的急痛和对宝玉的深情——这就是作者的匠心——宝玉在黛玉的心里,分量有多重,让黛玉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给大家看。但是,黛玉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她对紫娟说:“你说了什么话,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黛玉冷静下来之后,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铃还须系铃人。而后面的事实是,宝玉见了紫鹃,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方都放下心来。

我觉得这里同样有作者的匠心,黛玉的方法是如此有效,为什么呢?这不是告诉我们,黛玉深深了解宝玉的内心世界吗?他们是心灵的知己。同时,我们也看出林妹妹的急而不乱,灵透聪慧。

“宝玉犯病”当然惊动了贾府的老祖宗。那贾母是什么表现呢?

贾母一见了紫鹃,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紫鹃忙道:“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方都放下心来。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打.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顽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

贾母初一见紫鹃,眼内出火,还责骂紫鹃,足见老太太此时的着急与怒火。等宝玉哭出来,放了心,贾母拉住紫鹃让宝玉打,足见对宝玉的疼爱。当她得知原委,流泪,这是虚惊过后的释然。宝玉听见“林”字闹起来,她就配合着宝玉说把姓林的都打出去了,姓林的都死绝了,还嘱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子,尤其是“好孩子,你们都听我这句话吧!”不像嘱咐,简直就是恳求了,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老祖宗对宝玉的宠溺和疼爱。宝玉“闹”和“荒唐无理”她都当真,都迁就。嘱咐得很到位,典型的中国式老奶奶啊!贾母对宝玉的宠和爱,就在这个场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场景中,还有薛姨妈和“众人”。作者写薛姨妈是“劝”,薛姨妈就显得客观、理智、冷静;写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这短短几个字,其实含义很丰富。“不敢笑”,其实是想笑的,只是不敢罢了。在“众人”眼里,这就是一场闹剧,他们是有点看热闹的心理的,他们并不真正关心宝玉的死活,他们对宝玉的感情其实是冷淡的。

呶,回顾一下“宝玉犯病”大家的表现,我们能感觉到宝玉身边的人:袭人是“急”的,但是,袭人的急,带着气和恼——都怪紫鹃;黛玉是“急”的,黛玉的急,带着痛和爱,还有智慧;贾母也是“急”的,她的“急”,带着火,更带着无限宠溺;薛姨妈是客观而冷静的,众人则是不疼不痒,有点看热闹的。

这种种不同的反应,以“宝玉犯病”为中心,构思精巧,有详有略,无限精彩。不同的反应,让我们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情感,看到真实的人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