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CCTV是品牌必经之路,20年后“网红”是品牌必经之路

看有多少好友,在和你一起关注行业动向

前言:

钟薛高,一个在创新品牌圈耳熟能详的名字,据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先生透露,经过1年的努力,目前钟薛高从上线至今,在冰淇淋类目依旧保持着全网线上增速第一,全网客单价第一,全网复购率第一的成绩。
钟薛高不便宜,也没有走性价比,价格可能是其他品牌的几倍,但能够保持着这样的成绩,说明钟薛高的品牌价值正在被用户认可。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创造了如此令人吃惊的成绩,值得快消圈所有人学习。2019年8月22日,新经销主办的“FMCG2019中国快消品大会”特别邀请到了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先生,分享《品牌创新之路》,现将林盛先生演讲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文章对演讲内容略有删改)
谈品牌创新,必然要谈到差异化,但我认为差异化从来不是一个点,差异化是一条路。在当下的时代,要做好品牌的创新,必须想好再出发。

在创新产品或者品牌时,如果认为一个idea就可以了,那便要小心。因为从你踏出第一步开始,你之后的每一步创新都很难,差异化是要可以连起来一直被消费者感知的,否则只创新一次的昙花一现真的只是网红。

钟薛高公司内部不叫自己是网红,我们认为网红只是当今做产品必须达到的基础目标,更难的目标是一个网红怎样走得更远,走向长红,做到可持续?

借着新经销的场合,跟大家分享钟薛高想明白的一些朴素道理。

场景条件的改变势必带来新的机会
过去说零售的三要素:人、货、场,这个是对的,但所有品牌的论证方式是先研究消费者,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很主观。
品牌方自以为是很了解消费者,推一个消费者可能喜欢的产品,然后投很多资源,最后再考虑渠道和消费场景的问题,这是过去30年大部分消费品牌的路数。
钟薛高有不太一样的看法,人货场三要素必然要考虑,但是不同的阶段这三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不太一样。钟薛高一开始想的根本不是人和货,最初我们想的是场景。
中国过去所有的冰激凌都是街边冲动型的消费场景,而我们看的是有别于传统的消费场景,比如家庭的零食场景。

中国的家庭“零食篮子”是越来越丰富的过程,从最开始的瓜子,到后来的糖果,再到水果,坚果,猪肉脯,牛肉干。三只松鼠的崛起,带动了家庭零食场景的丰富。
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零食篮子越来越大,这些丰富产品的背后有一个需求的共性特征,非刚需。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会因为当下需要吃什么,才决定买回家,更多时候的消费动机是:什么时候吃不知道,可以先买回来囤着。这是典型的“家庭仓储式”消费场景。
只要日子越过越好,消费者就会往家里囤越来越多的零食,零食篮子会越来越大。
刚谈到的零食篮子,很多产品都是常温的,那有没有可能有低温,或冷冻产品呢?钟薛高认为,冰淇淋会是零食篮子的低温冷冻产品。
生活越来越好,冰淇淋会从原来最基础的消暑解渴的需求,升级成为休闲甜品,成为享受型的食物。因此,钟薛高可以卖到家庭去,而非卖到街头。这是钟薛高与其他冰淇淋不一样的点。
基于家庭消费场景,匹配相应的产品。家庭消费决策不是一个人做,有孩子、丈夫、太太、爸妈,购买时可能会更在意周围家庭整体人的感受,而不是个人的感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的品质要求要比在家庭以外更高,尤其是健康,所以钟薛高把产品做成了零添加。
这是一个倒推的过程,先是场景,判断有机会,再深入研究在新场景下如何匹配产品。这样的思考,产品“呼之欲出”,这就是人货场的重构。

柔性品牌策略会更适合这个时代
奉行柔性品牌策略,这是钟薛高的理念和逻辑。
过去的30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刚性品牌策略,一般的做法是先研究消费者,然后为了迎合你,让你喜欢,给品牌创造一个人设“我是谁”,之后品牌会用3年、5年、10年的时间,不停地加强人设,直到消费者相信!这是过去所有消费品牌都在干的事。
但如今,品牌想再去不断地加强人设,期望去讨好所有人,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难了。钟薛高奉行“柔性”品牌策略,我们把自己想成一个“球形”,而非规规矩矩的方形,除了品类(冰淇淋),高品质之外,品牌不做任何的设定。
在这个边框里什么都可以做,比如和哈雷做跨界,和故宫做跨界,此时你能看到,钟薛高的品牌人格,一会儿是“彪悍”的,一会是“婉约”的。
如果在以前的品牌理论下,很多人都会说这不对,因为你是割裂的,没有准确的定位。但这一定位是对的吗?假设今天碰见了一位年轻女性用户,晚上睡前她喜欢读《红楼梦》,到了假期,她喜欢参加飙车,两样都喜欢。为什么品牌只能讨好她的一面呢?
钟薛高把自己想象成柔软的“球”,在不突破上限和下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年轻有趣的形式,黏住用户。柔性品牌策略至少在钟薛高目前的践行成果来看,各种数据指标还不错。
过去的一年,钟薛高做的快闪店,各个地方主题风格完全不一样,风格迥异。我们和明星、公益、网红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相信品牌可以有很多面。
从脸谱化的消费洞察到标签化的消费洞察
关于对消费的洞察,在没有数据,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品牌通常是物理分类法,男的女的,年龄大小,有无孩子,家庭收入,工作性质等等,但如今在线上,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工具给用户打上不同的标签,
因此,今天如果品牌做消费者的洞察,特别要小心一件事:不要脸谱化。
以前我们想象在座所有人有一些共性,比如善良。A商品、B商品、C商品都得到的结论是,消费者喜欢“善良”,难道所有品牌都要宣扬善良吗?
冰激凌、糖果、巧克力有其共性,都是关于“甜蜜”,在以前品牌摆在消费者面前,都在说“甜蜜”。事实上,这是过去“脸谱化”消费洞察下,很容易得到的一些所谓伪正确的答案,看着正确且无懈可击,但毫无用处。
标签化的背后,除了物理分类的标签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一模一样的你,在不同的场景下,你所呈现的消费观,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观点等等,都会不一样。每一个场景下,消费者的表现行为和方式就是一个标签。
标签化是一种颗粒度更细的消费洞察方式,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
需要格外警惕的——不要为了差异而差异
最后强调一下钟薛高踩过的坑,以下的坑一定不要踩:
  • 不要为了差异而差异
  • 小心自以为是的差异
  • 仅仅建立在视觉、感官、概念上的差异不会长久
你以为的不一样和消费者以为的不一样,是两件事。做品牌的人,每天都很忙,有时年龄也大了,想要再保持年轻的心,比较困难。精力分配上,无法让你第一时间感受市场的流行。
目前钟薛高90后员工占60%,但我们依然觉得不够。我跟HR说,95后员工要从现在占比30%提升到50%。因为我相信一件事,无论我怎么努力,对很多新的流行事物,我的感知不如他们。
可能许多事物流行到我这儿,已经是流行的尾巴了。如果我很兴奋,以为捕捉到了流行,这很容易做出错的决策。
所有仅仅建立在视觉、感官、概念的差异不会长久的,这是我们的深刻经验。你的差异和它是连在一起的,是在骨子里持续不断的差异,不仅仅是外观、包装、口味、概念。
总体而言,在这个时代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并不断迭代创新。费者有一千个标签,你要用一千个标签去对应他,甚至用一千零一个标签。他变得快,你要变得比他更快,这是态度问题,你是跟着消费者走还是领着消费者走。
这是一个网红频繁涌现的时代,这是一个百米巨浪滔天而来各显身手的时代。

我们相信,网红是成为品牌的必经之路。

就像20年前,CCTV是通往品牌的必经之路一样。网红只是一个介质和载体,如今也是通往品牌的必经之路,我们更相信网红加上时间,一定等于品牌。
三只松鼠一出来的时候也叫网红,今天没有管它叫网红了,钟薛高如果可以继续往下做十年、二十年,也没有人管钟薛高叫网红。
所以今天被人叫什么不重要,成为网红是一种能力,我相信中国未来十年新一代消费品一定是从今年诸多网红当中诞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