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同城物流:平台的确取代不了经销商,但平台可以换掉经销商!

作者 I 新经销FMCG资深分析师 袁来

前几年,在B2B盛行的初期,B2B似乎无所不能,当时的经销商诚惶诚恐,担心革了自己的命。近年来,B2B的风有点少了,时不时有点冷,经销商便开始窃喜,窃喜的原因是当下的B2B平台似乎有点困难;另外,业界也不断宣导:经销商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销售推广、终端客情,还有低成本,这些B2B做不到。

前段时间,在新经销举办的快消品数字化创新大会上,我们采访了数十家经销商,当被问及京东、阿里等巨头入侵本地时,传统经销商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答案如出一辙:本地客情、销售服务

事实的确如此。

但我们不禁想问,当本地同城物流公司出现,希望经销商将仓储外包给城配公司,聚焦核心优势时,为什么此时的经销商却说“不”了呢!既然坚信其存在的核心价值,为什么不愿意入仓?

或许是因为彼此太“熟”,自己在本地有几斤几两的能力,城配公司非常了解。说直白一点,所谓的核心优势,只是对天高皇帝远的全国B2B平台说的话,在面对本地平台时,经销商还是战战兢兢,担心一不小心截胡了自己的生意。这进一步说明,如今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的能力只会“摘果子”,而不会“栽树”,所谓的核心优势就那么回事,只是一张纸老虎。

经销商在面对本地仓配平台时,没有底气说自己的核心能力是服务,担心剥离仓配交由平台完成之后,生意便没了。

总结经销商不愿意入仓的原因:第一,面对本地平台,服务能力成为不了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仓配,就相当于少了一条腿;第二,小农意识严重,传统经营的观念一时间难以改变。

我们不去评判未来的B2B格局是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是全国+区域,还是区域+全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仓配一定是集中化的、规模化的。

传统经销商如果不改变,转型或增强自己的推广(服务)能力,即使仓配成本再低,一样会被替代,你不改变,城配平台会主动革新。比如,扶持一帮人来做经销商,平台用更高的仓配效率,拉着品牌商“另立新主”。

近日新经销专访了河北定州的本地城配平台,畅翼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超,他仅用1年时间便完成了38家经销商的统仓统配,他是如何做到的;关于保守、意识较难改变的不入仓经销商,未来他是如何考虑另立新主的;

01 一场展销会带来32家经销商入仓

畅翼物流成立于2017年9月1日,是地方的集团公司设立的新业务版块。马海超告诉新经销,原来集团业务里就有快消商贸版块,主要代理双汇、汾酒、十八酒坊、老白干等诸多品牌。近年来,由于销量增长有限,人员成本不断增高,内部能耗负重太高。基于这样的背景,最初我们计划做畅翼物流,主要是希望能给自身的商贸公司降本增效、提升销量。

但具体实施之后,发现不仅集团的商贸业务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经销商亦是如此。马海超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决定:剥离商贸公司,单独成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并牵手中科商软为其提供系统支持。

畅翼物流成立后,随即就面临招商难题。在今年5月之前,只有6家经销商入仓。为了加快招商速度,畅翼物流在5月17日策划了一届定州“首届快消品展销会”。其中展销会的内容包括:1、现场发布“91畅翼订货APP”,为小店提供线上订货平台;2、联合当地工商银行,为小店提供软硬件云POS系统,并提供金融贷款业务,授信金额在0-5万不等;3、提供场地让经销商设立展台(订货促销活动),参会的小店可以在现场进行订货,类似订货会;4、邀请业内嘉宾演讲关于快消品分销领域的发展趋势。

马海超告诉新经销,畅翼邀请了当地600家小店(每个小区1家,每个村1家,每个乡镇1-2家,原则上是最优质的小店)。通过这样的“大会”,宣传造势,让经销商入仓、让小店装机。当天在会议现场就有十几家经销商表示愿意尝试合作。不到5个月时间,截止目前,畅翼物流已有38家经销商入仓,单日仓内流水22万/天。覆盖网点近3000多家,配送车辆22辆,仓内SKU数达4000余个。

02 取消复杂的仓配结算,用销售提点形式收取

说服经销商入仓光用嘴不行,还得拿出行动证明。畅翼跟经销商协商:将经销的商品挂在平台上,如果有订单,经销商将货送到畅翼物流的仓内,由畅翼物流进行配送。

马海超告诉新经销,在91畅翼订货APP发布的第二天,就有小店下单,随后越来越多。一开始经销商按每日订单送货,天天送。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嫌麻烦,干脆往我这里放了“安全库存”,满足一周的配送量。很多经销商难接受改变,老传统几十年了,一下子剥离仓配是有难度的,我们会去理解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让经销商入仓。

在这样的背景下,畅翼物流的仓配费用收取方式跟其他平台有所差异,不是按件、也不是按重量,而是依据销售提点(根据品类、整箱拆零、货值设立等级)的形式收取费用。

马海超告诉新经销,我们希望能站在经销商角度考虑问题,在平台上销售多少商品,每件商品毛利多少,给畅翼物流多少,让经销商心里都有数,我们更多希望能帮助经销商做大增量。目前经销商的日子确实难,在定州,一个经销商有十几个业务员已经相当不错。定州的小店大概合计在3000家网点,以双汇这样的一线品、做深度分销的品牌为例,他们也只能覆盖到1200家,还有1800家网点是空白网点。

马海超给新经销举例,去年9月份一家做小食品的经销商,年销售额差不多就12万/月,当把仓配交给我们之后,到年底已经实现30万/月,今年5月达到40万/月,不到1年,销售额增长近4倍。

03 成立平台的地推团队,开自营便利店

过去经销商在与小店交付商品的过程中,除了将货送给小店之外,还要上架和理货,为此畅翼物流设立了理货员部门,初期是跟随司机完成商品交付。在2018年5月,马海超将商品交付完全交由司机完成,包括商品退换货,并将理货部门改为市场推广部,配置12个人,专注于平台的推广、维护,手把手教学,让小店习惯使用APP订货。

马海超告诉新经销,未来畅翼物流会邀请一些当地品牌的区域主管在平台上创业,做经销代理生意,包括已经合作的经销商,鼓励他们代理更多商品。平台的推广员除了日常的门店维护之外,也会兼着部分商品推广,扶持这些“新经销商”销售商品。这也是未来畅翼物营收的一个版块。

除此之外,畅翼物流在上月开设了一家300㎡的超市,马海超告诉新经销,我们会自营几家超市,并在后期对外开放加盟。未来的畅翼物流,仓配只是一个基础设施,我们会延伸至C端做B2C业务,比如当下的社区社群电商。

写在最后

1、面对同行不入仓,最常见的两种解决途径:要么“搞定”经销商,要么“搞定”小店。搞定经销商,比如联合经销商成立同城物流公司,聚合流量,有了基础的流量后,逐步招商,以相对经销商微博的成本优势和仓配效率为核心;搞定小店,如畅翼物流,成立推广部,通过人员投入、展销会,自建流量,以帮助经销商做大增量为核心。

2、从目前新经销观察的仓配平台来看,以上两种方式对比,搞定小店要比搞定经销商靠谱。搞定经销商,核心业务还是围绕着仓配上,做精细化仓配运营。但搞定小店,平台能够与小店建立粘性,向上可以扶持仓内经销商或者邀请个体创业者,重构区域经销代理的主体;向下可以延伸翻牌加盟小店和B2C电商业务。

若经销商转型仓配平台,不自建地勤业务,连接小店,仅仅为经销商一端提供仓配,很难有发展空间,仓满则意味着瓶颈。因此新经销建议,不论是做自营型的B2B平台,还是同城仓配平台,一定要建立独立的、平台体系下的推广员,或者理货员(不管是什么叫法,但核心目的是要与小店有连接)

3、之前新经销也曾表达过,做仓配平台要想从经销商分一杯羹,获取利润有限,只有打破区域现有的分销层级才有希望,目前有品牌商正在区域试点尝试,接洽同城物流公司,改变商品分销层级。但就目前新经销的观察,品牌商的整体进展节奏相对较慢,还处于摸索期。这对平台来说,期望品牌商主动改变渠道层级,等待周期漫长。不如平台主动革新,扶持仓内经销商,接触更多品牌。平台可以考虑,以资金入股和仓配支持的形式入股(新成立一家商贸),不碰经营,以享受分红的形式介入商流,扩大收益的可能。

因此传统经销商应该明白,平台的确取代不了经销商,但平台可以“换”经销商。

另外,畅翼物流举办的“快消品展销会”值得其他平台借鉴。将两端聚集,请外来的成功案例企业分享,给经销商“洗脑”,让他们认识到趋势变化。同时,通过会议与小店做充分的沟通,节省多次一对一的沟通成本,并树立市场影响力、宣传造势,可谓一举多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