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笔记:五七路某饭馆吃饭有感
梁东方
因为习惯健康饮食的原因,我一向避免在外面就餐,一般自带食品;菜是自己洗的自己炒的,放多少油、放不放油,放多少盐、放不放盐,都由自己把握,相对放心。反正总的原则就是能不在外面吃饭就不吃,能避免一顿就尽量在外面少吃一顿。但是很偶然地在五七路一家小饭店吃过一次饭以后,便很有点念念不忘的意思,时间不久就又禁不住找了机会又去吃了一顿。
去那里吃饭其实不是说那里有什么美食,仅仅是因为那里的就餐格式和就餐环境以及就餐的整体氛围,都有点让人流连忘返。
五七路是过去的名字,现在叫做学府路。连带着名字一起改变的,是过去那个在遥远的郊外的一到了晚上便暗影幢幢五七路,那个过去掩映在校园蓊郁的林木之下的五七路,也就变成了现在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俨然已经融入到了城市之中的学府路。
因为被密集的学校所包围着,所以五七路上的商家最多的就是饭馆。饭馆有各式各样,从街边的三轮流动摊位到豪华的包间KTV,高中低档都有,不过最多的还是适应学生消费的环境干净整洁而饭菜价格不是很高的具有现代装修风格的小店。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走进来的这家叫做某某食堂的饭店。
和这里大部分逐渐升级换代以后的沿街饭店一样,这家食堂店面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装修是与时代同步的:干净整洁,利索轻盈,再无既往的油腻与厚重。进餐的格式也进入了明码标价、扫码付款的时代,桌椅多两两相对的干净明亮的格式。拿着托盘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食品进行自选的过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享受。而托举着一两样自己自己的食物找到一张合适的桌子坐下进餐的时候,那些没有被选中的食品好像也参与了今天的饮食,至少还可以作为下次选择的目标。
举目而望,周围的男女学生相对而坐,桌上餐食大多并不复杂,一碗粥一个菜一碗米饭而已,却可以相谈甚欢,久坐不去。女生光滑的脖项和同样光滑双腿,对着男生不无稚嫩却也有了最初的男子汉意味的伟岸。他们大多温文尔雅,没有高声喧哗者,没有吐痰的人,面目之间没有困苦与愁绪,没有极端的愤怒与同样极端的阴暗。他们像是这个时代布置在这个舞台一样的环境里的演员,正在给我这样的过来人表演一处叫做与时俱进的无声戏剧。
想多少年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本城郊区的各个学校,整体环境都还是乡间状态。外面的街道上几乎是没有饭馆的,有也是用席棚临时搭起来的简陋肮脏的所在。青春期的男女学生一是普遍贫穷,吃不起饭馆,即便吃得起,也绝对没有这样可以给人安静坐下的宜人的环境,没有在恋爱中人向往的更好更高级的生活的蛛丝马迹。
当然,那时候的男女学生,普遍身高要比现在的学生们低很多;衣服也不成样子,神情气质更是常有不开化的混沌闭塞、僵硬鲁莽,而眼界也受到了完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没有网络的限制,处于传统社会末期的持续遮蔽状态之中。
对比这两个时代里的就餐格式和就餐状态,乃至就餐者的身心风貌,不难看出时代的进步与人的解放,即便在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的地方,也还是不容否认的。也许很多人还对现在的状态多有不满,那是因为他们对比的是现在发展得更好的地方,文明的风吹得更强劲的所在;但是仅仅就这一片土地上而言,虽然问题依然很多很多,甚至还不乏一些积重难返的事情,总的趋势和总的方向,却还是在向好。
尽管向好的步伐还需要再大一些,让后代也同时让我们自己可以更早地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氛围之中,是刻不容缓的要义。因为即便是这样印象很好的食堂,连续吃过两次以后,自己也还是感觉到了食物本身的某种不及,不及自己制作的食物吃起来舒适。
未来,一定会有一个在任何饭馆里就餐都很放心,身心都很舒适的理想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