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这么火 为什么这些人却选择转身离开?

近日,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了系列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重点关注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吸引力的变化,以及具备何种素质、出于何种想法的人才适合进入互联网。而实际上,“互联网+”始终是双向的,互联网在疯狂吸纳各处人才的同时,传统行业也急需互联网人才实现行业互联网化进程。人才的流动代表了行业间技术、思维的变化,在互联网火爆的今天,究竟哪些人正离开互联网、走向传统行业?

与互联网企业普遍依靠开发优势、平台思维实现从传统行业边缘渗透的方式不同,传统行业更多是在已经积累下的公信力、经验技术和用户习惯外,通过拥抱互联网以增加渠道、提高效率、活跃用户。而这也就使得传统行业不得不去尝试未使用的技术、试验未改变的理念,而摆在面前最直接的需求则是人才和经验。对此,领英基于该平台大数据对互联网流出人才进行了深度分析,得出如下发现:

  • 专业服务业转出人才数量居首,87%为非开发职能人才,互联网人力资源甲方转乙方成为主要流向。

  • 电信业掌握编程语言者占流出人才近七成,云功能业务人才互通较多。博士占比为所有行业中最高,多为高级技术人才。

  • 电子业转出人才以资深工程师为主,普遍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转出人才最资深,20%人才拥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 金融业转出人才以技术人才为主,战略投资、产品经理需求增长。互联网+金融成为新风口,掌握Java、SQL人才机会多。

  • 设计职能人才从互联网流入文化传媒业占比高,UI/UX职能人才为文化传媒提供帮助大。开发、产品人才助力文化传媒互联网化趋势。

  • 从互联网流入消费制造业的多为非技术人才,掌握技能以软实力为主。MBA人才高达11.1%,跨团队领导能力强。

非开发人才带去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带去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仍有一大批非开发人才选择转身离开,这些人才占据流出互联网总人数的六成。这部分人才在互联网行业中担任销售、市场、人力资源、战略投资等职位,离开后普遍进入专业服务、金融、文化传媒、电子电信等行业。流出至文化传媒、金融业的人才中,选择创业的比例高,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泛娱乐、网络媒体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流出至专业服务、电子、电信等行业的互联网人才,转业后从事的职能与原职能相关性高,仍旧担任销售、市场、人力资源、战略投资等职,普遍较迅速的完成了行业转换。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型互联网公司流出的人才以商业人才为主,占比接近70%。这部分人才掌握的技能以项目管理、商务拓展、社会媒体、数据营销等为主,青睐转出至传媒、快消等行业,更多地为行业带来了管理、市场拓展上的互联网丰富经验。相比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小型互联网公司流出的人才中技术人才的比例更高,占比接近50%。这部分人才掌握的技能以Linux、JAVA、C、云计算等为主,其中大部分转出至电子、电信业,仍从事技术研发等职能,也有一小部分进入文化传媒、金融等行业,为其补充了开发技术,促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过程。

流出互联网行业的所有人才中,20%有4年-6年工作经验,71%拥有7年或更多工作经验,平均从业时间高于流入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除了行业与年限外,学历也是左右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流出人才中本科生占比51.5%,研究生占比37.9%,博士生占比3.0%,MBA占比7.6%,本科生、硕士生比例较上年小幅增长。对比流入互联网人才情况,流出人才中本科生比例高出1.4%,硕士生略低1.4%。

具有代表性的六大行业中正在流出互联网的人群特征

本篇报告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行业来分析互联网正在流出的人群特征。从全行业及分行业数据中,可以看到互联网流出人群的确与正流入互联网人群有明显区别,取长补短间实际反映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正在赛道的两端同时向终点冲刺。

流出至专业服务业: 转出人才数量居首,非技术人才为主

图1:流出至专业服务业人才结构分析

互联网流出至专业服务业人才数量居全行业首位,占互联网流出人才总数的20%。从职能看,开发人才仅占到13%。占比最高的是人力资源职能,比例达到25%,其余各职能占比都呈分散趋势。

流出至专业服务业的互联网人才中的人力资源职能人才,主要去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和猎头公司,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占比50%,猎头公司占比30%。他们在离开互联网公司后转身又成为了服务互联网公司的乙方,互联网行业经验成为其服务互联网行业客户的比较优势。

流出至电信业:开发人才为主,70%人才掌握编程语言

图2:流出至电信业人才结构分析

与电信业流入互联网人才相比,互联网流出至电信行业人才很少具备通信技术等技能,而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互联网人才占比接近70%。除编程语言类技能外,互联网行业流出至电信人才中掌握云计算技能者为全行业最多,互联网行业与电信业中都存在优质的云服务商,相通的功能业务使得两者间的流动也较多。

流出至电信业的互联网人才中2.9%为博士人才,在全行业居首。其中,80%为高级技术人才,在转业后从事系统架构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等职位,其中过半从事经理及以上岗位。

流出至电子业:转出人才最资深,普遍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图3:流出至电子业人才结构分析

互联网行业流出至电子业人才中接近45%为软件工程师,且其平均从业经验达到8.4年,在进入电子业前已有超过一半工程师具备项目管理经验。除开发工程师外,销售人才占25%,市场与产品人才各占8%。与电信业类似,云服务成为电子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共通点,接近10%员工供职于云相关业务。

流出至电子业的互联网人平均从业年限为全行业最高,达到7.9年,其中接近20%拥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20%的十年以上经验从业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转业后也基本担任总监及以上岗位。

流出至金融业:超过20%人才流向金融企业从事互联网创新

图4:流出至金融业人才结构分析

从互联网行业流入金融业的人才中,约60%之前从事平台或软件开发类工作,其在进入金融行业后大都仍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软件开发、系统开发等工作。另外40%人才主要从事行研投资与金融产品经理等职能,行研投资人才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战略、投资、产品等职能,而传统金融企业开发的移动App、P2P产品则对产品经理有极大需求。

并且这些人才中超过20%加入了P2P网贷、互联网理财、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其中,近一半人才加入了创业公司,其余一半则加入了金融巨头旗下互联网+金融业务,转入人才以开发工程师为主,尤以掌握Java与SQL的人才占比最高,其他人才为产品经理、市场销售等。

流出至文化传媒业:开发、产品人才成为文化传媒行业互联网化的关键

图5:流出至文化传媒业人才结构分析

现在,互联网行业流出至文化传媒业中设计职能人才占比30%,拥有Photoshop与用户体验职能的互联网人才转业后普遍从事平面设计师与UI/UX设计师,得益于互联网行业UI/UX发展极快,该职能人才向文化传媒业输出日趋增长。

流出至文化传媒业的人才中近4成为产品、开发人才,文化传媒公司不易培养优秀产品、开发人才,互联网行业人才成为其追捧对象。而他们也大都走入动漫创业公司、线上新媒体、新华社等传统线下新媒体。在新公司,他们普遍依旧从事开发、产品职能,进行新媒体App端开发、帮助传统媒体由线下走到线上等工作,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文化传媒业的互联网化进程。

流出至消费品制造业:最需管理人才,MBA人才占比高

图6:流出至消费品制造业人才结构分析

流出至消费品制造行业的互联网人才以非技术人才为主,其中,销售人才占比18%,市场公关人才占比11%,产品人才占比10%,行政人才占比9%,HR与项目管理人才占比7%。项目管理、商务拓展、市场战略与跨团队领导等软实力是这部分人才的主要技能。其中拥有跨团队领导技能的人才转业后担任经理及以上职位,进入消费品制造行业管理层。

MBA人才在互联网行业流出至消费品人才中占11.1%,在消费品流入互联网人才中也同期占到7.7%,两者均为全行业第一。转入消费品的MBA人才普遍具备跨团队领导、项目管理、商务拓展技能,非常适合消费品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事业部制需求。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首先急需的仍然是与互联网产品相关的开发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师人才,根据LinkedIn(领英)人才库数据,目前40%流出至传统行业人才为开发人才,连同产品经理与设计师该比例将接近50%。而从所属技能看,互联网行业不仅为传统行业带去了编程分析人才,还为传统行业输送了在数据分析、系统运维及云计算方向具备特长的互联网人才。

拥抱互联网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变革,在经营上更需学习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思维。根据LinkedIn(领英)人才库数据,互联网行业流入至传统行业人才不仅拥有各职能普遍需求的技能,还在商务拓展、项目管理、跨职能管理上具备优势。如果说商务拓展反映了互联网追求的资源互补以及拓展新市场的速度要求,那项目管理与跨职能管理就反映了互联网相关业务在快速纷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扁平、自由、上进的环境中人才更需具备自我管理与影响他人能力。

我们坚信在互联网时代,机会不只留给互联网企业,更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大潮。面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机遇,互联网人才亦有理由转身离开。

往期文章推荐(可点击标题进入):

订阅中国发行量第一的人力资源期刊《人力资本管理》送大礼

被全世界人力资源经理传阅的PPT:企业文化的秘密

解密HRBP的组织架构

杰出领导者的8个品质

你需要知道RPO的那些事儿!

本文刊登于HRoot《人力资本管理》。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HRootChina,关注人力资源领域最权威的媒体平台。

《人力资本管理》月刊由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编辑出版,是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期刊之一,读者人数达3.5万,主要致力于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传递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可通过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在线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