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245 | 吴奕东:竹林深处的背影 ——浅析《竹林居》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欢迎关注公众号

这里有上千个文学文艺刊物投稿邮箱,值得你收藏

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赞赏归原创作者!

拉到底部,有赞赏

奔向海陆丰 | 汕尾红色教育培训面向全国开放

竹林深处的背影

——浅析《竹林居》

文/吴奕东

竹林,历代文人骚客总是赋予于高尚的人格精神,“梅兰竹菊”四君子也。林道远先生的巜竹林居》,既写出一个家族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浓缩的潮汕近代史,有轰轰烈烈的红色记忆,也有温馨的生活细节,读起来让人掩卷长思。

“对亲人、乡土,在一种赤诚的叙述中,真实、庄严地站立在了我们面前,可以说,这既是作者对父辈的怀念,也是作者对自我的救赎。

许多远离故土、到城市里生活工作的文学人,往往都会怀着对故土的歉疚之情,进而以文字的方式来还债。”——谢有顺

第一章“祖父原来是革命烈士”,写的是一段红色记忆,讲述了他祖父的奋斗历程,一个不甘贫穷,奋发图强而又勤俭持家的农民,如何做到“农民起大厝”。从“口厝”与“新厝内”,也就是“竹林居”的前身。其中描述了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四点金”、“二马拖车”;“阁仔,后头,从厝,火巷、水井,碓𦥑”这些元素是潮汕民居特有的。散发着浓郁的潮汕气息。他以祖父为荣——“七日红”里一滴血,革命是先贤们用鲜血染红的,而后代正继承和发扬了不屈不饶的革命传统,一步步走过来,“光荣之家”有着光荣的传统!

林先生以“被我带走的竹林居”为小标题,表达了他对故居的眷恋,不然怎么会多次返故里寻根呢?作为现实中的故居又如何能被带走呢,这是何等的深情,故乡的建筑故乡的人和事,一并记录入书中,在夜深人静时逐渐伸开,铺展,浮现于脑海里,挥之不去。

“民生图”,写的是一系列潮汕民俗:“神树,绣花、碓臼、市声、番客、围炉。”,每一种活动,都能勾起我们暖心的回忆,心灵产生共鸣。潮汕地区多神树,多湖池,是典型的水乡;潮汕女子善绣花,绣花绣娘成了潮州乡村一道隽丽的风景线,是动人的民生图;粿,是潮汕人作出祭祀祖先和祭拜神灵的贡品。“潮汕姿娘心灵手巧,什么红桃粿、乒乓粿、鼠出了麯粿、菜头粿、酵粿、笋粿、甜粿……都会做。”潮州人善经商,很多人出外谋生,所以又产生了“侨批文化”与“红头船文化”。

这一系列的潮俗,林先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过。他把对亲人、乡土的思念,以一种赤诚的叙述,真实、庄严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如果说幸福的家庭有其相似的地方,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同之外。良好的家风,造就了其家族的兴盛与发达。“敦亲睦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家族有军人艺术家、歌手、美术家,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亲情的延续,“争取更大光荣”是他们共同的梦想。他们互相激励互相扶持,文化的共通点,使他们一次次创造新的奇迹!

竹林深处有人家,虽然作为移居城市的农村子弟,在城市扎根发展,他们仍心系故居,心里藏着一个“竹林居”,心里有着一个共同的“光荣之家”,并以此为傲,不断前进。

那一抹翠色,漏下斑驳的记忆,永存心中咀嚼。

《绣花》一节,潮汕绣娘的端庄优雅跃然于纸上。“青缸”、“素衣”、“绿叶”“莲花”、“秀发”“绣品”“兰花指轻绕”,一幅美妙的绣花图。潮汕的劳耕文明是男耕女绣,绣花是那个时代家庭的“钱袋子”。

曾几何时,我的母亲也是如此的勤劳,日间做劳务,夜间点着小小煤油灯绣花,夏夜的莲香与月色,披在她身上,显得如此的迷人。林先生的文,在我心里激起情感的涟漪,此时只想默默为乡村的千千万万绣娘献上一首诵歌:

“绣娘

纤指轻牵

牵出思绪万端

五彩线、生活的五色

一寸寸缠绕

方寸的花规

母亲躬耕的垄亩

深情融入其中

庭院龙缸的翠荷

拨开夜色

绽放在灯光下、布匹中

心细如针,岁月轻织

那一匹潮绣

绣下美好,也绣下

母亲的白发

磨老的针

无法缀起鲜亮的日子

但,岁月深处的剪影

一幅温馨的

潮绣”

此时此景,耳边似乎传来了悦耳的潮语歌曲巜彩云飞》:

“彩云飞

彩云飞 彩云飞

年年梦中看云飞

石桥弯弯 木船悠悠

夕阳中的相思情

长随那春草生

梦当人何时回乡

看我绣花

好风天顶日夜吹

岸上独绣花

当年送你柳树下

背影如今何处寻

好风天顶日夜吹

岸上独绣花

当年送你柳树下

背影如今何处寻……”

年轻的爱情何处觅、乡情何处觅,我在《竹林居》里细细寻觅。

犹忆儿时的碓臼声响起,那是母亲和邻家阿姨在碓米,“吨吨”声不断,随着木碓的起落,石𦥑中的米堆逐渐粉碎。我也喜欢帮着踩踏,和旁边的小伙伴边说边笑,笑声散落在空旷的院子里。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场景,也是巜碓𦥑响起》描摹的场景。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乡村是美丽的,幸福的,喜欢乡村的原生态,乡村的宁静与淳朴。池塘,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君不见,一池春水荡漾着落日余晖;君不见,绿树浓荫下的乡间小路牛哞声声。而那时,对我来说,那遥远的往事,父母的操劳,是难以想象的!

父亲还在承包的池塘上“掌寮”——即是在池塘边搭建的临时草房住,防止有人来偷鱼。“草寮”是冬冷夏热的池边小别墅,多少个日夜父亲就在池边度过!遥想当年,寂静的田间,池水渺渺,一轮明月下的田野蛙声一片,稻香阵阵。可是想像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那年我听闻台风来临时,有个村的草寮被风刮走,我们一家人担心了很久。

那样的场景是多么熟悉,仿佛就在昨天。在书中,处处可见林先生对于湖池的深情,对于乡村生活的眷恋。

林先生的《竹林居》,给我们呈现的丰富的农村生活,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在品读的时候,总是勾起我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回忆。

他的书中的文字描绘,就是一幅乡村的浮士绘,人生百味,几度沧桑,尽在尺牍间。

有人说:作家都有两个家,一个家在故乡,叫“出生地”,一个家在心里,叫“异乡”,作家的写作,是在这两个家之间奔跑和追索。

林先生就在两个家的路上穿梭与追索。在文学浩瀚的空间中泛舟。我们能见到能感受到一股暖暖的赤子情怀。

时代感与在场感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心怀家乡,心怀桑梓的人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正如他所说的“世间所有的温情,皆因我们终将告别。”

“竹林居”是精神的家园,我们看到的并非“家史”,看到的——是时代的投影,潮汕文化、家文化的故事。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244 | 蔡金针:南塘,不再让我陌生

文学看台1243 | 黄俊杰:南塘组诗

文学看台1242 | 朱丽娟:一直抗拒姜丝

文学看台1241 | 洪天丽:大美汕尾展翅飞

文学看台1240 | 戴运辉:天外来物

文学看台1239 | 沈建浩:风吹丰湖观

文学看台1238 | 林培琼:边走边想

文学看台1237 | 花纹:家乡的米饭

文学看台1236 | 杨慧钰:我为春天种下一颗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