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筛查模型面世,“糖友”也可躲过“甜蜜视力杀手”!

我国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1],居世界首位。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眼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威胁患者视力、乃至致盲的重要原因。目前,DME的筛查确诊仍高度依赖于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眼科专业检查设备,而跨科室诊疗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表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综合管理,尤其是眼底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一直是内分泌科医生的痛点和难点。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初筛模式,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重磅:创新模型问世,有望拓展筛查模式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0)上,全新不依赖眼底成像的DME预测筛查模型重磅发布,旨在帮助内分泌科医生高效定位并管理DME高风险患者,促进DME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打通内分泌科与眼科多学科间筛、转、诊、治路径,提高患者视力预后。
本次会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8万人在线见证DME预测模型发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匡洪宇教授表示,DME预测模型的发布是实现糖尿病患者跨学科综合管理进程中很大的进步,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刻!
DME预测模型无需依赖眼底影像学检查,医生根据患者的常见指标,比如糖尿病史,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图1),即可预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水肿风险。
图 1 DME预测评分模型
该模型的阴性预测值达到 96%,阳性预测指达到23%,即大约平均每4位初筛高风险患者中,就有1位潜在确诊的DME患者,实现了内分泌科门诊环境下DME的高效快速识别。该预测模型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早期就帮助内分泌科医生快速筛查DME的高风险患者。
注意:糖“盲”可控可治,需早诊早治
DME是指黄斑区内毛细血管渗漏导致黄斑中心视网膜增厚,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直接影响中心视力,因此DME会造成中心视力损失。有研究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ME的发病率约为5.2%[2]。“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致盲风险增加1倍。”朱大龙教授谈到
DM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缺氧,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各种炎症因子及糖基化终产物的长期慢性相互作用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血浆内蛋白和水分进入视网膜实质层,导致视网膜细胞外间隙扩张,在黄斑区表现为视网膜增厚等现象[3]
图 2 DME眼底检查(DME OCT影像 / DME眼底照相)
朱大龙教授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一旦确诊,需要每年进行眼底病变筛查,但目前我国主动筛查率不足20%[4]。主要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及较高的检查费用,很多患者往往到视力严重受损时才至眼科就诊;且我国眼科的资源设施分布不均,很多医院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缺少相关设备或培训。这些都成为了筛查DME的阻碍。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教授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的,一旦病情进展到了后期,如DME阶段,那么治疗非常困难,愈后较差。但同时,DME所致的盲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盲”,如果能够早筛查,早治疗,就能够挽救患者的视力。视网膜病变从开始病变到致盲,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窗口给医生进行治疗的,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治疗时期,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匡洪宇教授谈到,目前对于DME患者尚缺有效的治愈方法。许多证据显示,在早期进行干预,对全民进行眼病包括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是防盲和治盲的最好解决办法。因此,我们需要多样的方法,共同增加早期筛查的比率,有效提高患者早发现的机会。早诊早治可以使90%的糖尿病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意义非凡。
优势:助力多学科协作,共促筛查关口前移
DME预测模型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非常简单、便捷的早期筛查方案,可以不依赖眼科医生和专业设备,也可以避免经受如荧光照影等方案的痛苦。匡洪宇教授说明,此次DME预测模型是依据数据库的大数据分析和整理,找出可预测的一些危险因素。这些黄斑水肿危险因素的具体数据都是可在临床上十分方便获得的。内分泌科及基层医生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预测,再将定位出来的高风险患者导流至眼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朱大龙教授强调,该模型能帮助患者及早完成早期筛查,可以通过治疗维持甚至提高视力。若糖尿病患者的DME长时间未得到治疗,持续水肿将引起细胞和功能损伤,最终导致严重后果。所以黄斑水肿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我国这样拥有众多患者的糖尿病大国而言,意义更为深远。
DME的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内分泌科和眼科的合作,单靠内科或眼科医生都无法很好的达到保护、提高糖尿病患者视力的目标,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往这个方向进行有效的推进。许迅教授表示,DME预测模型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跨界共促糖网筛查关口前移。内分泌科可以不遗漏DME的病人,同时也为眼科医生减少了无效劳动,让最需要得到治疗的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是DME预测模型发病的重大意义。
“通过内分泌科与眼科的合作,早期和晚期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管理与治疗,这对患者而言才是最好的。我想这也是中国内分泌科医生和眼科医生共同的认识。”匡洪宇教授还强调道,DME预测模型填补了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DME筛查的空白,如果得以推广,将对我们的防黄(黄斑水肿)治盲工作起到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未来,期待DME预测模型在不断实践中迭代优化,帮助内分泌科和眼科医生共同携手攻克糖网防治难题,加强糖尿病患者眼底并发症的综合管理,助力中国眼健康事业全面发展。相信通过诸如此类的前沿探索,更多致盲性眼病患者将因为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而享受“睛”彩人生。

参考文献:

1.IDF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2019.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2014, 中华眼科杂志, Vol.50 No.11
3.季玲, 陈婷, 梁勇,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14,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Vol.14 No.10
4.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智能眼科学组,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应用指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8期,P594

* 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