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目击潜伏奇迹
毛文戎
.
战场潜伏,人们并不陌生,在影视节目中,多有描写。
20世纪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组织了一次多达3500人的大潜伏。我当时在第60军当宣传干事,有幸参加准备并目击了这次大潜伏。如今,这次战斗情景仍历历在目。
一
1953年6月10日,一个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在朝鲜东线战场,太阳照耀着绵延的群山。敌我双方阵地依山对峙。在双方山顶,可见因挖交通壕和修工事翻起的黄土及互相炮战烧得发黑的斑斑弹痕。偶尔有冷炮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然后归于平静。然而就在这平静中,却潜藏着惊心动魄的特别行动。
就在前一天夜晚,第60军3500多人已秘密潜伏于敌海拔分别为883.7米、973米、902.8米等阵地前沿,等待天黑发起进攻。最先头部队距敌前沿不到200米。一旦有人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
张祖谅军长素有儒将之称,是这次大潜伏的组织者、指挥者。
1952年冬,第60军刚从第68军手中接防。张军长到前线视察部队,观察地形,了解敌情。他发现部队求战情绪很高,所以他在作战会议上提出“歼敌一万,自损三千,不算胜仗”。每仗之前,必须充分摸清敌情、地形,坚持“攻必克,守必固,打必歼”,要出奇制胜。会议决定先打各山突出部的敌人。采用“零敲牛皮糖”战术,今天干掉一个排,明天吃掉一个连,积小胜为大胜。
两个多月间,第60军先后发动26次小型反击战,除一次扑空、两次未完全解决守敌外,其余23次都打成歼灭战。兵团、志愿军司令部嘉奖电报不断传来。志愿军司令部有一封电报是这样评价的:“你部541团在无名高地战斗中,以敌我伤亡九比一的代价,十天歼敌1500多名。此次战斗打得甚好,特别是在反复争夺战斗中,打得顽强机巧,以小的代价换得大的胜利。”
1953年5月,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嚣张气焰,配合停战谈判,改变战场态势,第60军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把当面之敌的几个高地拿下来。
当时敌我前沿阵地都在高山顶上,中间隔着大山谷。第60军要发动进攻,从我方阵地出发,下山要一两个小时,过沟爬山又要两三个小时。因为敌人武器装备远远优于我军,白天行动必然增大部队伤亡。夜间开始行动,攀登到敌阵地前沿,离天亮就不远了,即使把阵地打下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改造工事、准备打敌反扑。张军长考虑,最好的办法是,头天夜晚悄悄运动到敌阵地前面潜伏一个白天,等天黑突然发起战斗,出敌不意,并有充分时间准备第二天打敌反扑。
守敌是一个加强团,我攻击部队少了不行。精确计算要3500人。这么多人的潜伏,成功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在兵团作战会议上,张祖谅这样分析大潜伏的可行性:“潜伏区地形复杂,树木茂密,植被未被破坏,便于隐蔽。敌人自恃工事坚固,装备优良,绝对想不到我军会如此冒险。我军指战员战斗情绪很高,纪律性强,并经过多次潜伏演练。风险当然有,不过事在人为。关键是工作做到每个人……”
其实关于潜伏的必要性、可行性,张祖谅同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早已交换过意见,形成了共识。
二
作战决心定了,大潜伏进入倒计时。第60军党委反复讨论后决定,贯彻群众路线,从思想动员、物资准备,到军事训练,充分发扬军事民主。要求各级指挥员不打官僚主义的仗,亲自观察地形,参加各类人员“诸葛亮会议”,发动群众献计献策。
群众路线真是无限神奇。怎样使潜伏不暴露目标?大量问题被提出来,大量办法被想出来。
担任主攻任务的542团团长武占魁,走进担任进攻主峰任务的八连坑道。
八连是突击连之一,潜伏区离敌人最近。
武团长进坑道走了一段,在一个拐弯处,战士们坐在树棍搭建的大通铺上,班务会开得很热烈。墙壁小洞中,一个小油灯下,班长在边听边做笔记。武团长在子弹箱上静静坐了下来。
关于潜伏中如何防止因咳嗽暴露目标问题,关于睡觉打呼噜问题,战士们提出许多办法。讨论最多的是万一敌人打冷枪冷炮,有人负伤怎么办?大家一致表示,学习邱少云,不叫不动,至死也不暴露目标。
“多好的战士啊!”武占魁站起来不声不响地走出坑道。
我当时也参加了多次班务会。听到战士们的讨论,我常想起那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这个“书本”上学的大道理,是那样的具体生动。
我们鼓动组把战斗动员内容、兄弟部队潜伏经验、邱少云英雄事迹、本连队好人好事等编成演唱材料,带着胡琴、竹笛、口琴、呱嗒板,走进班排坑道和掩蔽部,即使只有一两个观众,也从头到尾演唱。演员们的热情把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于大潜伏,志愿军首长也是放心不下。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要亲自听取准备工作汇报。他们特别指示,汇报只要了解情况的参谋就行,军师领导不必来,集中精力抓战前准备。
雾中,两辆军用卡车从第60军司令部驻地出发,向北疾驰。
邓华、杨得志、参谋长李达和志愿军司令部作战、侦察、通信、炮兵、工兵等部门领导都参加听汇报。
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对张祖谅准备用三个团各打一处,每个团又多路多箭头实施攻击,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相结合的方案表示满意。
接着,邓华指示,“要两手准备,潜伏暴露、奇袭不成,立即强攻。投入后续部队。每个团要有救护组织,人要多一些。部队打上去以后,及时抢救转运伤员。这个工作一定要重视”。
最后邓华指示说,战斗发起之前,把炮兵第7师一个团配属给第60军。
三
第60军各级党委和机关,积极而创造性地落实首长的指示。此外,还有一些奇思妙招,充满大勇与大智。比如,为使火力支援适应攻击步伐,炮群靠前配置,也进行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巧打坑道,建了后勤仓库,囤积大批弹药、食物和医疗救护用品。
严防百密一疏,力争万无一失。
尽管指挥员们对潜伏成功信心十足,但战场上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大家还是为潜伏部队的安全悬着心,都觉得这一天时间过得太慢了。
午后,电话铃忽然急响。542团团长武占魁接到观察哨报告,从973高地上出来几个敌兵,端着枪,开始下山。
指挥所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为什么敌人要下山?是发现潜伏区有情况还是一般巡逻?决不能让敌人接近潜伏区。武团长果断下令:“通知炮兵,给他几炮,把这几个家伙赶回去!”
几发炮弹在敌前进方向几米处爆炸,山坡上冒起几团烟尘。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那几个敌人扭头窜回自己的交通沟了。
离太阳落山不远了。敌人又向我阵地打冷炮。有几发竟然落在潜伏区。这简直是落在指挥员们心上。部队肯定会有伤亡。会不会引发目标暴露,让敌人察觉我方作战意图呢?
观察哨但见硝烟散去,潜伏区一片平静。
人们哪里知道,这平静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此时此刻,有30名战士中弹,他们紧咬毛巾,强忍伤痛。535团战士张保才,被弹片削断大腿,血如泉涌。他遵守潜伏纪律,一动不动,不喊不叫,直至牺牲。
盼星星,盼月亮,星星终于开始闪烁天际。时针指到20时。几发信号弹升上夜空,炮火准备开始了。三个高地,忽然被一阵钢风铁雨覆盖。敌人阵地前地雷被引爆、照明雷被击亮、碉堡被摧毁,敌人炮火慌乱还击,又立刻遭到我方强大火力压制。
7分钟过后,我炮火开始延伸射击。敌人误以为我军步兵要进攻了,从掩体中跑出来占领阵地。哪知这是假延伸。第二次炮火向敌头顶猛砸。5分钟后,炮火再次向敌纵深延伸。敌人又跑出掩蔽部。谁知又遭遇我方炮火的“回马枪”,而且这一次品尝了我军火箭炮的滋味。
“喀秋莎!喀秋莎!”我军指战员们一片欢呼。只见火箭炮弹在夜空中排着整齐的火舌,如闪电、似霹雳,刹那间,给敌人山头严严实实戴上火红帽子。
当炮火全部延伸,潜伏部队一跃而起,分为13个箭头,各自冲向预定目标。
542团8连向主峰973高地冲击途中遇敌蛇形铁丝网拦路。时间紧迫,爆破已来不及。火箭筒班班长李云峰,毅然趴在铁丝网上,搭起人桥,高呼“为了胜利,从我身上过吧”!同志们踩着他的脊背,飞驰而过,冲上主峰。
大潜伏,打了敌人一个冷不防。只用70分钟,三个高山阵地全部攻克。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发布了嘉奖令。
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来到第60军指挥所,高兴地拍着军长张祖谅肩膀说:“张军长,有魄力,把几千人潜伏到敌人鼻子底下,打了一个漂亮歼灭战。”
接着,第60军又连续三天打退敌两个师的反扑,采用步炮协同,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共歼敌7812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占地几十平方公里,彻底改变了东线敌我防线态势,有力促进了停战谈判。
大潜伏,大胜利,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越战越强,不仅敢于打恶仗,而且善于打巧仗。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什么样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